美文网首页生活出一个故事辽宁科技学院哲丨简
70、80、90众生相:活在体制内的人

70、80、90众生相:活在体制内的人

作者: 4406df27244e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09:13 被阅读51144次

作者:小七姐

曾几何时,父母辈都期待着孩子长大后,可以过上安稳平淡的生活。于是,他们会再三强调着“铁饭碗”的重要性,生怕孩子们天性“爱折腾”,一不小心就脱离“正常”轨道,偏离了方向。

稳定自然是好的。可这是一个不断更迭的时代,要在这种动态环境下寻求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渴望稳定,却又不安于稳定,正是当下大多数人面临的现状。其实,不论哪种工作体制下,没有不适合的工作,只有不适合的人。

重要的是,随时保持离开的能力,让选择权在自己手里,时刻面对新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由被动转为主动,那么,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稳定。


初入职场渴望脱单的95后——飞鱼

初入职场的我,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国企内工作。压力相对小,上班时间规律,也能解决我的户口。

我理解的稳定,是稳中求进,待遇相对也“稳定”,所以还需要自己先在本单位努力工作,并提升自己能力。

我认为,稳定是一种心态,稳定或不稳定完全取决于个人。如果家里有底子,有房有车啥也不愁,那确实很稳定,怎么选择都不会差,心态自然就稳。

反过来,家里没底子,拿着一份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房子是奢望,孩子都不敢生,看着昔日同学年薪几十万,时间一长心态都崩,天天琢磨着跳出去,又谈什么稳定?

所以说,知足常乐,不好高骛远,懂得人生得失皆有定数。心态一稳,生活自然稳定,跟是不是在体制内没有多大关系。

这种心态下,自己也可以利用时间丰富业余生活,有更高追求。比如拥有更好的学历或是培养爱好、开展副业。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在体制内上班,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副业,有声有色地生活着,我们都叫这种人为“斜杠青年”

毕竟,所谓的“铁饭碗”,大部分收入水平不高,仅靠体制内的收入养活自己,也就是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果日后要结婚生子,肯定是不太够的。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和竞争更大。企业每年会招收一批应届毕业生,大家的竞争意识都很强。

没有关系的普通家庭孩子,只能通过自己努力升职加薪。如果没有晋升,待遇也只能停留在平均工资水平。 

我们单位整体氛围很好,党建和工会工作比较完善,会让人感觉是在组织内生活。同事关系相处融洽,前辈对待晚辈们都很友善。

公司整体比较年轻,没有传统国企的迂腐气息。虽然才刚来,但我已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单位对我们新员工比较有人文关怀,即使是领导也很亲切。

去年过年回家,我一直没买到火车票。领导知道我的情况后,托他在铁路上工作的亲戚,帮我从内部买到了票,我很是感激。

如果不来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像我这种普通人,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能人。

工作前的我,很少会做长远打算,现在的我,在所谓的“体制内”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更大的世界,得到锻炼也成长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工作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我内心向往自由的生活方式,想过多姿多彩的生活,想要未来财务自由,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可以不受到限制。

那么,我必须为此更积极,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不懈地努力。只要内心有动力,抓住自己零散的时间,照样可以达到预期。

短期内,我希望能尽早脱单,在人生道路上能遇到心灵相通的另一半,两人可以朝着相同方向一起奋斗,并组建幸福的小家庭。

想做“包租婆”的90后——圈圈

我大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现在刚进入体制内十个月左右。

曾经的同学都以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喝茶看报,甚至还有人以为我可以在单位织毛衣,但实际情况是,我常常忙到一天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我是个不太合群的人,平日只喜欢小范围的密友社交,这也造就了我有些轻度强迫症,很容易焦虑。因此,我更倾向于过规律的生活,不喜欢生活当中充满变数。

这也是我选择公务员的原因之一,单位可以包容我这种一无所长的人。虽然,大多数人理解的我这种稳定,认为我“不用担心失业”,也“不用担心被拖欠工资”,我却觉得未必。

因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竞争,不具竞争力的人会被慢慢淘汰。体制内工作也是同样,且更需要时间沉淀。

如果目前从事的工作和职业规划一致,在哪都会体现自身价值。尤其是那些有政治抱负的人,更会觉得动力十足。

而现在的我,才刚刚进入这个大环境,职业规划还不太清晰,加班、竞争,却一样不少。目前的薪水只能让我这个“单身狗”尚可温饱,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来说,却有些捉襟见肘。

我现在的工作内容没什么技术含量。每天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自己没兴趣、也不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以至于很多想做的事情只能搁浅,我甚至可以预见一个未来仍旧一无所长的自己。

刚刚进入体制内时,我也曾踌躇满志地计划了很多。想着即使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下,我也能做出一番成绩,却没想到打击来的这么快。

我曾写过一篇稿子给领导,领导看完和我说:“说假话当然是不对,但真话也不能全说。” 

那是我入职以来写的第一篇,当时天真地以为,经过自己认真且再三斟酌的稿子一定可以顺利通过。却不曾想,习惯了说真话的我,却也有不得不为的时候。

我不敢想象,在无价值也无归属感的地方,未来几十年的生活都是如此日复一日的重复。当然,身边也有主动跳出这种“稳定”的人,我觉得他们很有勇气,最起码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想,我还需要更好的沉淀,直到自己内心不再焦虑,才能算上真正的稳定。

最近,我在看《生活的艺术》这本书,林老笔下表达的这种闲适、优雅的陶情遣兴生活方式,是我想要的。

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都有时间看闲书和晒太阳,能自己做一日三餐,还可以做个“包租婆”,然后周游世界。

勇敢与怯懦并存的90后——小城

我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就一直在现在的国企内工作。从当初的孑然一身,4年多过去,我已结婚,并且有了自己的小家。平时的状态就是两地跑,工作在北京,生活在石家庄。

要说单位给我最大的福利,就是回石家庄可以报销路费。我们行业的国企待遇,相比起其他企业来说,要略差一点,大家天天都在盼望着加薪。

虽然会有少量的解决户口指标,无奈僧多粥少,因此近年来单位的离职率在不断上升。

在我看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内心。我更加偏向“稳定”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它所描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安贫乐道,佛系看待这个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经济收入是一种“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经济收入不足于果腹,每天生活在房贷、车贷环绕下,经不起一场病的话,必然很难谈得上稳定。

这种角度上来说,即使身处体制内,我认为自己也并不稳定,因为我的内心还达不到这种稳定平静。

我所处的工作环境,每天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IT行业,周边人员素质较高,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行业技术牛人、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比自己更能勇挑重担的同事,竞争无处不在。

市场决定政策导向,社会体制的原因,国企必然长久存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变革就在眼前,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认为不存在无动力的“体制”,只有无动力的个人。所以,对于无动力的个人来说,在哪都不稳定。而对于有动力的人来说,在哪都可以是稳定。

这几年,我的收获和成长,绝不能用“体制”来限定。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员工来说,“体制”影响真的不大。

我不需要去为了适应“体制”内生活而改变自己什么,只需要努力且稳步提高自己即可。4年多下来,我对这种生活也有了一定感情,为人处世、协调组织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身边也有朋友主动跳出“稳定”,我认为他们很有想法,且有勇气,但没必要盲目去学习。自己的路自己选择,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追求的也不同。

我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做一个安静、小资、温暖的人,可以和心爱之人一起周游世界。

虽然现在的我,勇敢与怯懦并存,浪漫与庸俗同在,却并不影响我为之努力。

想当艺术家的85后北京土著——亦新

我是北京土著,本科学的英语专业。刚毕业那会儿很不好找工作,家里面没有很好的关系,于是自己面试了很多私企,前两年在从事和英语专业一致的工作,但觉得都不够稳定。

后来,我选择从私企跳槽出来,撇开专业选择了现在的国企单位,做了6年行政人力工作。

我理解的稳定是单位不会说倒闭就倒闭,不会轻易被辞退,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只要自己不主动辞职,一辈子耗下去没什么问题。

我所在的体制,教会了我严谨和程序化操作,每个环节要对接,凡事要做到滴水不漏。

整天的工作内容很简单重复,做做总结,写写汇报,大部分人的工作效率和强度都较低,时间长了可能会逐渐不太习惯和适应社会上的工作强度。

压力小,工作强度不大,导致同事们总有大量空闲时间可以在单位里家长里短,到点按时下班。

当然也有不那么按时的。比如隔壁事业编的大姐一年也来不了几次单位,照样拿工资过得很滋润,男同事每天四点多就下班接孩子,媳妇刚生了二胎,也是事业编。

如果想要在单位晋升,可能更需要靠人脉和勾心斗角。这也让很多同事工作动力不足,只剩下在办公室浑浑噩噩。因为有的人一辈子都当不了科长,而有的人生完孩子回来就当上了科长。

不过,我认为这种表面上的“稳定”将被打破。随着两会后机关和国企改革,单位未来发展走向并不容乐观。

企业将面临政企脱钩,失去保护伞,必然要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出大的改善和调整。

我目前的薪水基本能凑合养活单身的自己。虽然本地人不用担心房租等生活开销,但长此以往,我内心一直隐约觉得不安,有种虚度青春的感觉,毕竟我还是一个有梦想且自以为是的年轻人。

我常常有种想辞职的冲动,但我妈会毫不留情地将这种冲动摁下,她希望我能像大多数单位的同事那样,赶紧在这个单位先把孩子生了……

一辈子就这么混下去难免太无趣,和“稳定”比起来,我更期待个人能力的提高及被认可。

不过期待是一码事,行动又是另一码事。我始终对自己不够自信,觉得自己能力和年纪不成正比。

现在的我,在上班之余从事着笔译和写作工作,也算是自己的小副业。

小时候,我就有艺术家的梦。喜欢文学,后来发现自己当作家能力有限还不赚钱;喜欢摄影和美术,却并没有将爱好专业化,更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形容目前的我很合适。我的愿望是: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工作),还能有闲有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全都用到正地儿上。

迷之自信的85后理想主义者——阳光

我大学学的计算数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的想法,进入了房地产行业的国企单位,一干就是8年。8年内,我没有加过薪,身边的同事也大多纷纷离巢。

由于薪水不高,又有养家育儿的压力,爱人对我并不太满意。因此,我边工作边积极备考,希望未来继续深造或者换一个行业,比如我喜欢的金融行业。

我对稳定的理解,是由于对未知的恐惧而选择安于现状,从金融学的角度看,这样的人是“风险厌恶型人格”。而往往做好任何工作都是需要付出大量努力,不论是否在体制内。

我所在的单位,没有关系很难向上晋升,在基层死不了但也活不好,时间长了就变成温水煮青蛙,渐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大家开始思考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为何。

虽然,在企业内会存在一定竞争,但这种竞争也是以如何让领导赏识为目的,而不是真正的工作能力。

所以,我觉得自己性格并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不善溜须拍马,只喜欢更有创新的工作。人活着需要往前走,而不是原地不动。

随着国家在很多领域的影响力加强,使得更多人开始向往央企国企,好像进去了就可以不愁失业,但往往也限制自己个性和才能的发挥。

底层缺乏上升空间,能不能往上走要么看关系,要么看能不能让领导“重视”,这种“重视”不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领导利益最大化为核心。

我有个同事,曾因为迟到撞到了同样迟到的董事长,在说了句“董事长好”后,被开除了。开除的理由是,不穿工服还迟到。但其实是因为没给董事长面子。

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央企国企,都或多或少的行驶着某些公权力,即使是在体制内最底层。虽然我没有权力,但是我认识有权力的人或有机会接近有权力的人,这都会造成我身处权力之中的感觉。

我并不喜欢这种被权力围绕的感觉,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跳脱出国企牢笼,为自己而活。如果顺利,能进入喜欢的金融行业,成为一个知名的金融分析师。

渴望“小确幸”的80后辣妈——magi

我喜欢文学,研究生也是攻读的这个方向。幸运的是,在机关工作3、4年后,我进入了自己喜欢的文化艺术创作单位。

虽然是事业编制,但我可以在体制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薪水也足够养活自己和小家庭,很知足。

因为所学专业的知识积累,工作起来我得心应手。在体制内接触的平台更大,更加规范化,解决问题也知道走什么途径会更便捷。

虽然人在江湖,岂能尽如人意。但我还挺适应这种氛围,内心足够强大,学会自我调节就能很好地应对各种变化。

所以,我反而并不期待晋升,也觉得没必要。我理解的稳定,就是朝九晚五,收入稳定、生活状态稳定。

这样我也有更多相对自由的时间来自我要求,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做撰稿人、比如写作。

每个人追求不同,我们单位有一辈子不挪动岗位的,我觉得,只要她内心安定,这就是她所追求的稳定,就会由内而发的知足幸福。

我也曾动过离开“体制”的想法,但后来觉得还是有一份保底收入为好。尤其,在文学领域想要做到极致,我也需要目前的平台所给予的机会。

我有个同学,辞去了来之不易的小学教师工作。原以为她是因为当老师太辛苦,从此过上富太太的好日子。

没想到,她却选择去了私企,遇到老朋友们都是报喜不报忧。只有我知道现在的她,过得还不如待在学校里当老师。

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选择了就只能往前走,没有后路可退。

我的目标是,可以走走、停停、看看、思考,再多写一些文学作品,争取能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与此同时,照顾好我的双胞胎宝宝们,家人平安健康。

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我认为是:识大体,讲道理,渴望“小确幸”。

说着“NO COMMENT , NO REASON”的75后——二胎奶爸

我是东北人,对稳定的渴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一种传统。过去的几十年里,体制几乎就是稳定的代名词,国考逐年火爆,引人侧目。

考研三年,读研三年,我啥也没准备就跟着大伙考公务员,居然稀里糊涂地进来了。

结果这一进来就是十多年。之前也是衡量再三,第一觉得体制里应该不会差,第二想着就算差难道还不能跳槽走么?

那时候年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直到进来后签了几年的“卖身契”就老实了。

这些年里,我感觉一直没有适应好这个环境,但还一直在努力适应中,也觉得自己有些小进步。

我属于比较宅的人,有了二胎后,带娃社交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就只能选择宅在家里和娃社交。

于是,家庭和工作成为了我人生两大最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我几乎没有别的生活可言。

我理解大多数人说的稳定,是压力不大、薪酬中上、晋升不快,但公务员除了“晋升不快”,其他基本都不符合。

因为上升空间小,必然就会有竞争。竞争来自多方面,个人能力、资源,有时候甚至是运气。

近年来各项改革措施力度加大后,虽然体制本身不会提供多少外部动力,因为建立了太长时间,很坚固。

但体制内的人会因自我工作目标不同,动力也相应不同。尤其是刚进来的新人更加动力十足,因为年轻闯劲够、想法多、空间相对大。

看着这些后生可畏,我的心情却是——“当初的我也曾这样?” 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忙没太多意义,离升职还远,谁也不会记得你最初的辛苦。

除非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抛家舍业,身体也能顶得住,这样一旦机会来了才抓得住。但总体说,概率很小。

现在的体制,竞争、加班,已成了家常便饭。我能感到自己体重增加了,想法变少了,冲劲没有了,人也变老了。除了在小孩上学方面有一定优越感外,物质上是没有优越可言的。

因为待遇是可见的愈发落后于整个社会,按照“养活”的本义,自己是没问题,其他就不要想了。

这也是我宅的原因,社交从来都需要物质基础作为铺垫,可以说,自从有了娃,我也有了不社交的最好理由。

我曾有过离开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之前是随波逐流,现在却是有心无力。我也想明白了,稳定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因为人的天性是追求变化的。

稳定不是没有变化,而是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持所在阶层的稳定,甚至是稳定的上升。

见到太多优秀的人,在体制内有超过一般水准的上升空间,但突然跳出去了。

就像一个朋友说的,她辞职回办公室告别的时候,领导非常复杂地看了她一眼,她觉得其中有犹豫、有不甘、有重燃希望的火花。而她的那个领导一个月后也选择辞职了。

体制中很多人,大家觉得他们不会离开,不应该离开,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这样想。

但突然某个时点,也许是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念头,他们就义无反顾地走了。所以说,稳定只能是过去时、进行时,但没人敢说是将来时。

所以,现在的我最期待的将来时是退休,想过退休后儿女膝下,老干部的生活方式。不要问我在体制内是否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我的答案是:NO COMMENT , NO REASON。

——END—— 

每周三、周六,

跟我们一起窥探平行世界里的人和故事。

欢迎关注关注“平行生活实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c6fbe0d877e9:现在这个时代正在推翻体制。
  • 2a737e18cc25:随时保持离开的能力,让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 贾文哲:在国家机器面前 我们不都是螺丝钉么?
  • baef5a609f2d:太多相似之处,只好自己体味
  • 幽宝丁:【超级会员】尊敬的会员,支付宝余额宝发双红包啦,最高99元!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校验码:510893723 每天抢1次,100%能抢到。
  • 38f5cf6f1f84:对我来说体制是牢
  • 璐子凝:我以为,体制内外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
  • 3dccc3ce90fa:体制会成为枷锁
  • 老愚民:卸下了工作的外套,就是平常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加班很多但都是义务,积极进取善待他人善待生活,心态放平都一样。
  • 晚晴风_:不管在不在体制内,保持一颗进取的心就挺好。
  • 99216689a730:我没时间看别人的故事,没兴趣喝你的鸡汤,我觉有生活目标就行了,只是偶然一个人的时候会感到无聊与孤独。
  • Kalavati:那些抨击体制的人,也许是还没有找对自己的方向,也许开始的选择就是一种“妥协”。是不是进取,跟在不在体制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哪里都有混吃等死的人,自己愿意随波逐流,也能怪体制么?
    409482cef213:@金凡茜 其实看在什么地方吧。 有的体制内一天到晚开会,一天到晚瞎忙,还签订了卖身契,想提高却又无路可走,想离开却又无处可逃。
  • Kalavati:在编老师,很享受体制内稳定又进取,每天都在提高专业,假期还可以到处游学的状态。
    93e18b90d501:@金凡茜 我也在备考教师,觉得这份工作挺好,能教导孩子们成人也是莫大的荣幸吧😊
  • 一只羊a:在我老家这边,铁饭碗是很吃香的,长辈们也是很看重,经常就是哪家的娃怎么怎么样………好像除了体制外的工作都是不起眼,而且如果是备考几年都看不上还会被人说闲话,压力很大
  • 709838f1b013:坐井观天,只有一孔之见。登山远望,方知天外有天。
  • _T_T_:今年大四毕业了,即便已经找到了工作,仍然迷茫中……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大于期待吧!
    6493343913f8:理财可以使你早日达到财务自由,记账还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规律,一开始赚的少也不怕
  • b0cc6cc8f69d:作为已经工作两年的选调生,每天忙忙碌碌五加二,白加黑,靠着微薄的工资养自己这条单身狗,还住在家里吃在家里,每天都觉得青春被浪费,连找男朋友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人生一眼可以看到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而始终不敢辞职
  • cf3143872efe:90末,但是心真的老了,看透了许多事情后,就想努力平平淡淡的
  • yaya左岸:文章中说的笔译是什么?很好奇,求解答😀
    4406df27244e:@yaya左岸 翻译工作
  • 云成鹏:写的很好,给我这个想回老家的发展的人一个警惕
  • 南唐六月:在进入体制内的路上奋斗了四年,一一落榜
  • 夏紫夏天:我感觉自己很像文中的亦新
  • M木子神经质M:可能我没经历过体制内的生活,只限于道听途说,因此不敢妄加评论;相对于体制内的生活,体制外的生活会更加紧张,上升空间会大一些,企业会看中个人的能力,竞争也会比较残酷,比较锻炼人,会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意识,优胜劣汰……
  • 72ec0ebc9f7d:在体制内呆了十年,下岗了,很庆幸下岗的时候还年轻,可以各种尝试,有各种可能。对于在体制的工作,年轻时一定不要去,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和各种可能,老了倒是可以去!
  • 页尤YEO:老版的“体制内”代表了我们国家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你可以很不可思议地名利双收,这个时期属于50/60/70后,从80后开始,名和利将会渐渐分开,体制内主要是名,体制外主要是利(理想主义)。不能说新版的体制内好还是不好,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追求。
  • 巨零:很赞同和佩服你。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其实不难,最难的是成就不了稳定的心态。感谢分享。
  • 17635fbad279: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追求稳定无异于自杀。反倒是规定自己每几年换一个行业是适应这个社会的秘诀。拥抱改变,才是应对改变的方法,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
  • 不爱吃红烧肉的大叔:作为一名即将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我想过考公务员,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我的确衡量了许多,也咨询了体制内的老人,最后得出一条我并不适合体质内的结论,看了那么多的体制内的人,感悟似乎更深了许多
  • c6bd32793426:_不想年轻的一眼看到了一辈子。就活一次,还活这么长,干嘛迫使自己重复昨天。安定or漂泊?任务轻松or繁重?离家近or离家远?钱多or钱少?待遇好or待遇差?这些都是在自己手上可控的。烦什么哦?遵从内心就好啦。
    ……额……希望五年后我还能这么想。
    本人现在大二
  • 032f0cb574de:这种感觉,就像你可以考第二,但要有考第一的能力。
  • 6c216f1b362b:对呀。就是我现在所迷茫的样子
  • 一夜春风cf:不论什么,不必太纠结,人生本身不如意之事常八九。
  • 193725b5bd15:之前一直挣扎在体制的旋涡中,真是深有感触,既想脱离现状又对前路惶恐,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很庆幸走出来了,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
  • 3390b1c39caa:每个人想都过着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许体制生活薪资并不高,却是一个温馨的选择,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道路,不是想跨就能跨的,寻求安稳,其实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实很残酷~
  • 陆慢兮:就像个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 a33c7aa9d36c:幸福由心不由境,我命由我不由天:fist:
  • 乍见长生:冷暖自知
  • 5f5e723d868b:NO COMMENT , NO REASON
  • 刷脸的时代:挣扎过后的平静终将是你一生的悔恨,本就一无所有,还用在乎什么?……一个跳出国企的人给你的忠告!
  • 元气少女bettyya:兜兜转转,曾经欲哭无泪的想进去。现在身在其中,迷迷茫茫。
  • 餘兮时光:感觉教育可能在引导人进入“体质内”或是类似“体质内”的工作方式,目的旨在平衡社会机制。反而是那些受侵较轻的人,更能无视规则,甚至参与设置规则。
  • d0c564d66950:一个刚从体制内跳出来的我,看的很有感触……
    加油!为寻求自己心中的稳定奋进!
  • 李超越kelly:听过许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 6b8ae1f7b3d7:没有成就感
  • 薰衣草姑凉:做过民办企业也做过老家的临时工,现在终于进入了老家的体制,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痛苦有矛盾,也陷入了纠结中,害怕过成中年人的模样,又想得到自己的职场权利有个保障,就这样过着生活。
  • Y_van:内部买票?
  • 满鑫欢喜88:工作适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有些岗位,体制内的想出去,体制外的想进去。总之,稳定事少钱多离家近待遇好的工作几乎没有。
  • 西格传说:让人想到《肖申克的救赎》中提到的,人一旦习惯于某一体制内的生活,便会将其认为理所当然,久而久之便会再也离不开这样的地方。人也的确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当四处漂泊、没能安定时,便希望能有一隅安心休息,而真正安定之时偶尔又会蠢蠢欲动向往远方。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将面临同一个结局『死亡』,然而不同的在于我们从生到死的这个路程我们是怎么走的,我们是将我们的生活活成悲剧、喜剧、励志剧、爱情剧……都在于我们自己。然而我却觉得,不能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某一年纪上,而后去重复这一天直到人生终点。人生本应是丰富多彩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历经不同的人和事,这样才不至于终老之时遗憾感叹吧。
    西格传说:@喜欢猫的鱼子酱 是的,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人三十岁就死了,到了八十岁才埋葬"
    321b641ae1b7:@西格传说 不想年轻的一眼看到了一辈子。
  • 雨霖铃i: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虽然我才大一,但也读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感。
  • 遇见故人:我很后悔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学到更多的知识、素养,品味,如今被繁忙如机器人一样的工作缠身,想抽时间学习,但工作让我倍感疲惫,提不起精神来做其他的了!快辞职了!提升自己才能决定未来
  • 85f61c2cce8b:所谓体制内的说法本质上是在自欺
  • 657184d806d6:我本身在华为,一个大家认为和体制内是截然相反的环境。所有人为了KPI考核而拼命加班。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反而有限。
  • deowolf:我以前活在体制内,但我不想浑浑噩噩的这样生活下去。
  • 熙祺凌云:不全符合事实。
  • ecd99245a1f9:没有绝对稳定与绝对的不稳定,体制内有时候也会有工作调动,可能还是很频繁的调动。这也是一种不稳定吧!
    而体制外,看似不稳定的工作到一定时间也会有稳定。例如说劳累奔波一项生意的人,也会有稳定的客户,稳定的销路,稳定的供应渠道。
    按我说,不管体制外或者体制内,不管现在是稳定或漂泊。将心态摆正,加强自身的学习,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这才是最重要。
  • d91f0684e161:不论体制内外都是生活😂
  • a4b087fdede3:晋升无望,待遇堪忧,不如考证,早点滚蛋
  • 编外妈妈: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在私企工作3年,现在是特岗幼儿教师,也想辞职'也不想辞职,有时候还蛮纠结的,自己才25岁。
  • 糖包TB:都有活的精彩的方法。
  • 一点灵与光:人这辈子不可能只有一种生活方式,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对于很多事情,迷而不惑,沉而不溺才是仙境。
  • 211965bc9c2b:很庆幸当初离开体制的义无反顾,只待了一年,之前和我一起进的同学至今十年了还在那单位,整天喊痛苦,有心无力,得过且过。反过头来想想,是走是留,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性格,以及能力,我很清楚自己不适合体制,人生不能按自己所想去活甚至连试都不敢去试,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性格决定命运
  • 1b830ffdb9c7:当你一步一步因为“别人的期望”变得不敢、不甘、又不快乐时,那你就要开始认真思考一件事情了:也许你现在焦虑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急功近利。

    而打败急功近利最好的武器,就是把参照物设成你自己,把成功设置成一种偶然。

    对“时不我待”的浮躁,说一声再见。
  • 柠檬凉心:所以作者还是选择了稳定😂
  • 72d56dfe4dc6:呵,除了苟且的活着,还有别的办法吗?又不能移民火影,让我自生自灭
  • 明天天气不错:适合自己的就很好啦!🤔
  • xxn113:体制内有体制内的好,体制外有体制外的趣,各取所需吧。于我而言,打一开始就知道体制里的氛围不适合自己,也是一种选择。
  • 远方还有诗吗:我们追求与现实确差距很大!
  • 浮生半盏:随时保持离开的能力,让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 画下你的美好瞬间:还有分别心,不是这类就是那类,善良对待所有人,尊重他们的选择不好吗?
  • Alice_yue:人可以被体制化,但是心不一定会
  • 创伴:都是因为父母要所谓的“稳定”,现在有稳了,但定(腚)没了。
    创伴:@谢谢愿你安好 腚代表人,进入体制内后,各种痛苦。
    4f91260cc84a:@创伴 为什么要加一个腚?
  • 城郭先生:人各有命,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只会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很多组织某些集团却偏偏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它们当然讲饭碗,因为没有所谓沽名钓誉之铁饭碗,组织也不再组织,民主社会,不应该有任何组织之心思!活着要开心,
  • 8fdf39bcff71:80、90是体制内的受害者
  • 0d09376b67b5:感同身受 有心无力 恰到好处 简单易懂 一针见血
  • 棱镜老梁:认知决定每个人的“稳定”,被“稳定”才是人生的悲剧!
  • 主播亚东:故事都是别人的,自己的心酸冷暖自知。
    飞儿和木天:@主播亚东 对啊,冷暖都是自己的
  • 月亮在跳舞彩彩:好真好。写出了体制内的人基本状态,我也是体制内
  • e5b6409a410e: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 夸父逐日123:在体制内的孩子容易“早熟”,和同龄相比会有一种“曾经桑海难为水”的眼界,还有就是那容颜未老心已沧桑的心态。
    余里斯蒂亚诺:@夸父逐日123 .哈哈,牛,说得好
    夸父逐日123:@szzr55 你懂的
    szzr55:@夸父逐日123 未老先衰吗:pensive:
  • 秦小荷:写得真好

本文标题:70、80、90众生相:活在体制内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tn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