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家在江苏,距离我们的城市600多公里。老家空气好,环境好,出了屋门就是大院子,房前有耕地,屋后有小河。而我们的家,小小几室,要晒太阳还得下楼,用婆婆的话说,在这里太憋闷。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她不肯来。即便琬儿出生后,我们最需要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带琬儿到两岁。现在,小荀一岁半。清明节回家,她又开始打退堂鼓了。
她说在家里,身体好,一切都舒服。其实,我又何尝不知道。在我们家,她没事就爱到床上躺着,出去也很少和邻居们聊天,她的心思全在老家。
这次,我狠狠心,就把孩子们留下了。让婆婆在家待一段时间,或许这就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陪伴,多么幸福美好的事情。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到老。可陪伴,却是件特别奢侈的事情。我希望你可以来到我们身边,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可你却放不下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放不下家里那栋老房子。
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代人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拼命地逃离那个容不下梦想的小乡村,等我们自以为豪的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却依然逃不出家乡那根绷紧的风筝线。
01 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理性判断的前提
我们不能理解,为何劳累了一辈子的父母,就不能停下手中的活计。孙儿们的成长难道还不如老家的庄稼重要?
父母不能理解,为何我们奉献了一辈子,你们就不能做出一点点牺牲?孩子们在老家自由快活地成长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不能理解,同一片天空下,父母为何不能接受城市里的生活?城市的角落里也有温暖人心的故事。
父母不能理解,以前懂事听话的孩子为何听不进善意的劝说,难道生你养你的土地和乡村已经变得一文不值?
在我们眼中,辛劳的父母完全可以放下老家的土地,我们已经有能力为父母分担,有能力让父母过上无忧的老年生活。而父母的关注点却不在这里,与土地的息息相伴已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而然。所以,他们不想因为带孙儿这件事破坏了他们长久的习惯。更何况,经历苦难岁月的父母,“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执念已深入骨髓。
在父母眼中,老家有城里没有的清新空气和新鲜食材,还有恣意撒欢的院落,孙儿们关键时期的幼年成长要的不就是这些吗?何况,身为父母的你们不也是成长在这片乡村的土地上吗?而对于你们习以为常的城市生活,我们却是陌生的、无法融入的。
所有这些不理解,都是双方的一厢情愿,都是单向的“我认为”。这是缺少有效交流和沟通的结果。
无论是我们,还是父母,似乎都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独断专行”,总认为自己的考虑是最正确的,总认为自己的意见应该被接纳。
以前,婆婆不愿意来带琬儿时,她只是表现在情绪上,憋在心里面,不会主动说出来,更不会跟我们说原因。一开始我还以为她不愿意带琬儿是因为琬儿不是男孩!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揣测对方的真实意图。可为何我们不能坐下来,来一场与父母的深入交流?双方坦诚相待,不避讳,不隐瞒,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让意见充分表达,让想法完全糅合。
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我们理性判断的前提。
02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打破思维定式
经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我们获悉了父母内心的真实想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我们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父母一辈子生活在那片土地上,辛勤劳作,默默付出,经历了岁月更迭,挨过了艰难困苦,他们用脆弱的臂膀扛起了家的重担,将我们送出了乡村,让我们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
但我们的父母却没有走出那个小乡村,多年的岁月风雨已经让他们习惯了这种生活。几乎每个人都受思维定势的困扰,即便是我们,改变原有的生活状态,去适应一种新的生活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如此,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们就能理解他们的不愿意。可能,你会试图劝说父母,让他们做出改变。到时,如果劝说不成功,那就尊重,尊重他们的生活状态。
我大学同学欣的女儿长到一岁时,她婆婆就提出让欣给女儿断奶,老人要将孩子回家养育。
欣一开始自然不同意,她主张孩子一定要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而不是在爷爷奶奶家。但她始终做不通公婆的工作。
最后,欣辞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我惊讶于此,问她为何辞掉相当不错的工作。
她说,一开始想不通,对婆婆特别有意见,认为自己需要婆婆带孩子也就三年的时间,等孩子上幼儿园了,婆婆就可以回家了。况且,跟婆婆说好了,只要她想家,就让她回去。可即便如此,婆婆还是不答应。
她说,最后她相通是因为和婆婆长谈了一次,她试着站在婆婆的角度去看问题,她终于明白了婆婆为何不答应,她也理解了婆婆的不愿意。
虽然我们与父母的意见不同,但对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双方的出发点也都是因为爱。既然如此,在思维陷入死胡同的时候,不妨回到出发点,尝试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03 用爱和行动,用包容和智慧,打造高质量的陪伴
当我们打破思维定式,尝试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之后,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了解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需要用爱和理解,用包容和智慧,打造高质量的陪伴。
我把琬儿和小荀放到老家,让公婆和孩子们在老家待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用琬儿的话说,这段时间在老家玩的特别开心。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她说要喂小鸡、小鸭子,每晚要打着手电筒去鸡棚里捡鸡蛋,还要提防小猫咬小鸭子。她说老家的院子大,她骑车、滑板车很过瘾,就连太阳都觉得离自己很近。
原本我最担心的小荀,在老家也是吃的好,睡的好,以前在我身边时,夜里总要醒来一两次,现在整夜的睡,睡得香甜。
椰子在我写的《漫聊陪伴》下面评论说,她的孩子当时就放在老家,她每三天回一次家,一直到孩子三岁,她和孩子适应的很好,没有产生想象中的隔阂。
不管是同学欣的全职带娃,我得阶段性选择,还是像椰子一样放在老家养育,都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最好决定。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可以选择育儿嫂,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让老人安享富足稳定的晚年生活。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它一定不是用距离衡量的,是用爱和切实的行动。
即便我们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如果我们每天陪伴他的方式是让他在一边玩,我们在一边看手机,那这样的陪伴就是零陪伴,没有任何意义,相反,还会起反作用,孩子得不到爱,得不到关怀。
虽然孩子不在我们身边,但我们每天都可以用视频或者通话的方式了解孩子的真实状态,关心他的所思所想,安抚他的所有情绪,这样有距离的陪伴也是温暖的、有爱的。
陪伴是一本用爱编写的书,每一页我们都应用心写就。这本书,可以让我们阅读一生,温暖一生,感动一生。
为爱陪伴,相信我们都能做到!
注:本文是文字之光主题写作02期《陪伴Ⅰ漫聊陪伴》的修改稿。
再次感谢写友们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