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弃疾
摘抄:辛弃疾武艺高强,谋略过人,却长期受南宋朝廷的排斥,一身本领闲置。他出生于沦陷的山东,二十二岁就拉起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打击侵略者。他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显示出对金作战的非凡的战略眼光。可惜一腔热血化作东流水。“忍将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和陆游一样,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尽管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一边是壮怀激烈,另一边却是赏心悦目的日常生活。
辛弃疾在北方打仗,到南方做官。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柔媚形成巨大的反差。北方打仗时,他的作品几乎为零。南方做官,也经过了若干年的郁积,才喷发为熔岩般的五彩斑斓的华章。杰出的艺术家都像休眠的火山,他何时喷发,谁都说不准,包括他自己。
金陵与临安的繁华,难以消磨他的英雄气。渡淮南下十年,英雄受着煎熬。 艺术却在孕育中。 辛弃疾的手,既能舞金戈,又能执巨笔。这样的一双手,三千年难得一现。辛弃疾在通史及文学专史上的惟一性,盖在此焉。
弃疾的生活中有另外的一面。英雄豪气冲天,亦能儿女情长。生命的巨大张力,使他不可能整日郁闷、唠叨着打回山东老家去。他可不是一介武夫。生活怎么来,他就怎么迎上去。英雄亦缠绵,豪放通婉约。 有豪放映照的婉约,胜过了秦观、姜夔、周邦彦。 南宋词坛有了辛弃疾,足以雄视拥有苏轼的北宋。
他所有的感觉朝着茫茫野地细腻敞开,他倾听自然的律动,而不是人世的躁动。尽管对后者他心中有数。他经历过躁动,有太多的感慨,于是他才倾听自然。他在纷繁的人事记忆中眺望清新的自然。牵挂人事有多深,进入野地就有多远。执著于人生,理想,方能体察自然。
抗金的英雄,最终成为我们的文化英雄,他进发的豪气,他描绘的乡村,他眷恋的佳人,他怀念的友人,他喝过的酒读过的书弹过的琴,经由他那巨笔,淋漓尽致地呈现给我们。
冲天豪气,文化底气,合力铸造辛弃疾。
感悟:说起宋词,苏辛必说。词,在苏轼与辛弃疾的手里,盛开出及其壮美的篇章。读完小川先生的品读,只想长叹一声:“英雄生不逢时,徒留热忱付流水!”
辛弃疾的勇敢与坚毅,在他二十二岁就能拉起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时已经初露锋芒。而后,他带领一哨人马怒杀义端和尚,更是让人被这个年纪轻轻的汉子身上的英雄气所折服。耿京大意,他率五十骑智擒张安国,更是让人感受他是有勇有谋的豪杰。
可惜的是,生在南宋这个历史时期。他纵有再强烈的复国宏愿统,纵有万千奇勇奇谋,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被排挤被罢黜的结局。一辈子为国为民尽心竭力,但却一辈子都无法摆脱一个“右”字附身。“归正人”的身份,使他的英雄梦总是一次次被粉碎。好在,他还有文化可以支撑他的人生。
当他宦海沉浮二十年后,还是不可避免的从官场扑向青山绿水。当时,大将军已是不惑之年。
此时的辛将军,放在手边的书是陶渊明。曾经气吞万里如虎,如今清风夜半鸣蝉。糟糕的皇权,使得多少英雄的儿女只能仰天长啸、弹铗悲歌。满腔报国热忱的辛弃疾,只能在“平生塞北江南,归来苍颜华发。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的诗句里让人对苍颜,白发,多病的辛弃疾,油然而生佩服之情。英雄的豪气依旧在,只是,英雄豪壮的令人心酸。
不过,真正的英雄,没有末路。他在倾听自然,自然也在倾听着他。在信州的日子,虽亲自造房子、栽树、营造家园。但,心中的家国一直都在。不然怎么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观?他用文字将自己的情怀,豪放而又婉约细腻的呈现给世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英雄佳作,让我们不仅看到“刀枪杀不死文化,皇权也杀不死文化。”从沙场走出来的辛弃疾,最终成为一代文化宗师。
今天的人们,在因为生活的辛苦忙碌而怨声载道时,可否想过,如果不是太平盛世,就是这样的忙碌都是一种奢侈!辛弃疾,多想为收复北地,忙碌一生。可是,没人给他奔波的机会。而我们,现在还有可忙碌的,本身就是一种福祉。和辛弃疾的生不逢时相比,还是学会珍惜如今的所有吧!辛弃疾,从官场被排挤后,能走出个《稼轩长短句》。而我们,如果从忙碌中走出,又会走出个什么样的人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