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一个城市很正常。
也是必须的。
只有定位一个城市,才能在这个地方有所发展,将来还要在这里成家。等到后期,便以此城市作为发展基地,世界一张网,交通便利。北上广深杭,一线二线城市,个体及团体全面延伸,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一切距离都不再是距离了。
你可以上午在家睡觉,中午就去北京喝杯咖啡了。你可以放心的在外面闯,在外面立业,若出现困难呢,你还可以退回来,因为你的基地在,家也在,亲人也在,在外面打的天下就是你赚得。
我心里有过这个发展模式,算是“小城包围大城,大城辐射小城”。一旦悟好了,做好了,退可守,进可攻。
但是,这样的做法得有个前提。就是你得懂得多,不能和时代脱轨。
为什么这样成功的人少呢?
就是因为懂的太少了,我去过一些三四线城市,包括我的老家,和一线城市比起来就是两极分化,因为大城市的优秀年轻人不愿回去,加上现在社会和时代的快速发展,两种环境下的后代之间的分化、差距,会一代一代严重下去。
定位城市的发展模式是这样的,其他方面也是。
比如我前两天写过一篇文章,被简书推上首页。《多重职业时代,迷茫的人如何变优秀?》,里面我就讲了这种模式,意思是学好一个技能或本事,等这个技能已经护身或养家的时候,你就可以在去发展延伸你的其他爱好,其他事业。
《异类》里说了,一万小时定律。
作者发现,很多没有天赋的,在后天经过一万小时的锻炼学习,也会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的。每天8个小时,每周5天,只需要5年就可以拥有一万多小时。
等5年后,当精于某一业之后,可以去开拓新的领域,等到后期积累到一定程度,我相信会出现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说的“人生是串联的”,到时就可以在多领域转换,人生也会慢慢丰富起来。
从此,你可以自己把控人生,把他过的丰富多彩,你的一辈子,可以活成别人的几辈子。甚至会出现商业里面“滚雪球”的效果,你将会的越来越多,懂得越来越多。
但是坚持的人太少了。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的人才毕业五年,换过五次职业。转行穷三年啊,但就是换。换来换去发现还是没有起色和发展。
这五年,如果是在某一个领域的话,估计已经做的不错了。如果这个人还是个有思考能力的,说不准就搞出啥创新了。
你看,打车行业不好干啊,怎么程维就能干呢?外卖不好干啊,怎么美团和饿了么就能干呢?富士康流水线要裁人了,你怎么就不是升职和发明机器人的呢?现在视频播放的公司不好干了,你怎么就不学学暴风影音采用VR技术呢?怎么不学学乐视网布局和开拓创新呢?
也就是说,没有不好做的职业,没有做不下去的职业。就好像做生意的天天说难做,经济学家年年说今年市场是最艰难的。
你不喜欢,换来换去,你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了。
我一直强调,做一件事,最好坚持个一两年,一两年后的结果可能会超出你的想像。我看问题浅,所以认为一两年就可以入门,懂懂看问题深刻,他说怎么也得坚持三年,懂懂坚持一件事情已经坚持了8年,时间不到一半的时候就成功了。
《易经》里说,任何事情都有物极必反,个人认为到了时候,一定会有结果。但是很多人,别说能坚持几个月,甚至才坚持几天,这样不会有任何成效的。
有个男孩,高中学了四年美术,大学学的设计,毕业踏入社会后,才发现大学学的没有用,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呢,只看作品,只看你能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
男孩到了社会,到了北京,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会,为了在北京糊口,送过快递,当过搬运工,当过保安,做过客服,进了个小广告公司,还被送到北京新发地生鲜市场卖水果,因为老板除了开广告公司还开着水果店,拿人钱就得帮人办事,男孩常常两边跑,加班到深夜。
于是,男孩走了很多弯路后,觉得干啥也不容易,堂堂本科生,好想和别人一样坐在格子间里,吹着空调,喝杯咖啡啊。
男孩开始想重新学习设计,换了公司,跟了个设计总监,总监是老乡。男孩每天给总监擦桌倒水,没日没夜的逼自己学习,但是做的设计作品依然很烂。
有一天,男孩崩溃了。
男孩跟总监说,是不是自己就没有做设计的天赋呢?是不是这辈子就这样了,都毕业两年了,还是啥都不会。
总监说,设计这东西,是靠天赋的,但是其他行业也有靠天赋的。而大多数设计师呢,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过来的。
总监说他自己的父亲在烟台开着广告公司,自己小学就用着苹果电脑,受父亲熏陶,后来高中学美术,考到了北京。
他刚从中央戏曲学院毕业的时候,论文和毕业设计都是最好的,他很自信。结果到了社会上,找不到工作。后来工作了,天天被骂,因为做的东西太糟糕了,总监也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有做设计的天赋呢?可是不做设计,又能做什么呢?
总监对男孩说,你看我,六年过去了,现在不照样是你的设计总监了?
我恍然大悟。
是的,这个男孩就是我。
我真正做设计,也才三年,这三年涉足了平面设计、电商设计、UI设计、摄影等等。我开始去做分享,开始给一些学生讲课,开始去一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做交流。
做设计才三年,我都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在这个领域做够五年呢?
我曾经给自己许下心愿,做自己心目中的,一流的厨子,二流的摄影师,三流的企业家,四流的设计师,五流的作家。
时间还长,再给我五个五年,我就知足了。
当然,我有很多的朋友,比我要优秀太多。基本上都在自己的行业顺风顺水了,说起刚开始的岁月,其实都比较苦逼。
我有一个朋友,和我一般大,却比我优秀太多,两年前,他最惨的时候,女友分手了,研究生的他在北京一个月工资只有四千。
他颓废,暴饮暴食,喝酒嗜睡。
现在,他可以用一年的时间,从月薪六千翻到两三万。他重效率,不推崇加班文化,他手下的员工,可以下班就完成任务,回家舒服去。他注重养生,多次告诉我,身体好了,作息时间正了,我才能减肥成功,我才能找回曾经大学时的精气神。
在择业观上,这个朋友,秒杀多数员工,竞争对手挖过他,其他行业的邀请过他。
他的择业观就是,干一行爱一行。
自己舒服,自己能得到锻炼,老板还喜欢,公司有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啊。反之,现在太多太多的公司员工是,爱一行才干一行,不知不觉的发现自己怎么什么都不爱好啊?
刘同,出名吧。
年轻人的榜样,你可知道他在光线传媒一呆就是十多年吗?这样的员工哪个企业不喜欢,哪个老板不愿意给他升职加薪啊。你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可遇不可求的人呢。
有些人,其实只是自己的心态出现问题了,就喜欢被人伺候,喜欢一步登天,喜欢钱多事少离家近,喜欢享受。
可是,天方夜谭,就不觉得自己很懒吗?
人生在世,多爽。
各种大好河山,各种人性交道。
我们还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不去折腾点事出来,都不好意思说跟年迈的自己说说话。
有人说,自己的行业没有趋势了,呆着就失业了,没饭吃了。
趋势谁都认。
但是,你总不能因为不能下井挖煤了,就愿天忧人啊。
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
知道作者吗?
知道主人公吗?
主人公叫保尔柯察金,现实中的原型是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是这本书的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当时的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的事情去做。
我不会写文章,二月份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一篇三千多字的文章写了我六个小时。幸好,在我学设计的时候,我明白了没有天赋也是可以的,在我看《异类》的时候,知道了一万小时定律。
所以,我想坚持下去看看。
不能下井挖矿的也是,应该乐观,不下井就不用担心生命危险了。完全可以再去做别的了,如果是我,我就写经历,把我在煤矿里的经历、想法全部写出来,然后以设计稿和摄影的结合,来一个生活与艺术的结合。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不就是在煤矿生活了,他坚持看书,坚持思考,坚持要改变中国的挖煤状况。各行各业,只要心态正了,想法正了,都可以有一点点小成就的。
中国的营销教父,杜子建曾说过一句话,他说,只要是他要踏足的行业,没有他赚不到钱的。没有要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个人。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他的书,有本《微力无边》,有本《恨着恨着就爱上了》,分析问题层次很深。
牛逼的人,在日本还有一个叫稻盛和夫的,他写过《活法》,境界更是高深,被称为世界著名的实业家、哲学家。
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再举个他的例子,看看有多厉害吧。
日本航空公司于2010年1月19日下午在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大一宗非金融企业破产案。日航有58年历史,一度被视作“日本株式会社”战后经济繁荣的骄傲象征。
日本首相鸠山选中稻盛作为拯救日航的恺撒。鸠山此前表示如果能够请动稻盛和夫,日本政府将不必再投入几百亿美元纳税人的钱去激活日航,就可以使日航重新崛起。
稻盛和夫于2010年1月13日公开表态愿意重新出山。不过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以零薪水出任日航CEO;二是他将不带团队去日航,因为他公司内部没有人懂航空运输。
稻盛和夫说:“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我决定接受这份工作,原因是政府和ETIC都希望能以任何方式来阻止日本航空倒闭”。稻盛和夫重新出山的决定,在日本受到了广泛欢迎。鸠山由纪夫因为这个事件显示了日本政府的果断和有为,还提升了在民意调查中的满意度。
2010年2月1日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到2011年3月底共424天。一年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是“全日空”利润的三倍,前一年同期日航的亏损额也有约1800亿,这一来一去将近3600个亿日元,超过了为拯救日航日本政府3000亿日元的注资。因宣告破产,日航的规模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二,销售额缩小到前一年的四分之三,然而却取得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高额利润。
从横向来比较,因为缩小规模,日航这一年的乘客数量低于日本另一家航空公司“全日空”,但利润额却是“全日空”的整整三倍,这个奇迹不可思议。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日航做到了三个第一,一个是利润世界第一,一个是准点率世界第一,一个是服务水平世界第一。就算稻盛离开日航,日航也能继续健康地发展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理念能一直推动着日航干部思想的前进,从而推动日航的发展。
在中国,懒惰、无聊、空虚、迷茫,是常伴多数人左右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大多数人没日没夜的去看直播,有的甚至在女直播身上豪掷百万,因为有些人太无聊,太空虚了。
当然,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懒惰、无聊、空虚、迷茫这几块都是商机,是可以赚大钱的,因为抓住了大部分人的痛点。
所以,为自己负责。
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定位。
城在,有本事。
城没了,依然有本事。
走遍天涯海角都不怕。
定位城市,定位能力。
老话说的好,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
喜欢北京吗?
喜欢。
喜欢为什么离开了?
说不清楚。
因为挤够了每天的地铁?因为每天的早起晚睡?因为没资格摇号?因为没钱买房?因为没有女朋友?因为还有梦想?
看到上面,原来这么多理由可以让我离开北京。
挤够了地铁,那毕业第一年我怎么那么有激情,每天盼着早起去挤地铁,越挤越兴奋。早起晚睡的原因只有自己知道,手机不离手,各种娱乐,公司加班难道一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加班吗,父亲干苦力,长年累月刮风下雨不也一天不差的过来了。没资格摇号,变成有资格啊。没钱买房,想办法啊,同年毕业同年去北京的大学女同学,不就靠自己的努力在北京给自己买了房子,在老家还给母亲买了房子吗。
但我离开北京,是因为梦想,你信吗?
我们大学时,曾经想过,毕业去北京学东西,学完之后,哥几个一起做事业的。这几年,我不敢落后,每天接受新东西,就是为了这个目标。但是如今,那个梦碎了,哥几个散了。
梦想对我们太不可一击了,说散就散了。合伙这件事,不是无话不说,穿条裤子,就能在一起的。
合伙人,不是一个职位、不是一个头衔,而是彼此对信任关系的最高程度的确认。
当我们共同创设一家公司,我们是合伙人。当我们决定开始一段关系,我们是合伙人。当我们一起组建一个家庭,我们是合伙人。
只要当我们决心长期共同开创一件富有建设性的事情,并且把自己的未来押注在这件事上,我们就是合伙人。
如果,没有这个环节。
我可能不会离开北京的。
感觉我的北京五年,栽倒这个目标上了。
北京离我山东老家近,只有两三个小时。而现在这个地方,回家要十几个小时,本地人没有留下来,而我一个外省人却在这。北京应有尽有,如果重新选择,我会定位山东老家和北京,两个地方相互发展。
定位城市,或许还有个重要原因影响着你,就是看你的对象。没关系,去谁所在的城市都无所谓,如果两个人是真爱,一定是共同成长,共同奋斗,克服一切困难的。
想起了刘同写过的一段文字。
刘同说:今年,是我到北京的第十年。
早些年,常有朋友问:以后你会回湖南吗?我都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随后再补充一句:我觉得北京没有归宿感。
说着没有归宿感的我,一待就是十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