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于我

作者: 996b2de72172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06:04 被阅读327次


    序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每个人亦有一个一生,年轻的我们总是很容易烙下苍老的印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匆匆赶路的你是否静下心来,重温走过的峥嵘岁月,追忆那段似水年华?曾经的往事旧人是否依旧撩拨心弦?未来的人生你又将如何度过?

    人生路上崎岖坎坷,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把苦难这只恶虫狠狠地踩在脚下。即使世界对我们窃窃嘲笑,我们却仍把它当做命运馈赠的礼物。我们渴望枯木逢春,渴望绝处逢生。于是,有了希冀,有了迷茫,有了这本苦涩的书。

    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三郎这一人物形象。不仅是对我二十二年人生道路的回顾,也是对我青春逝去的慨叹。文章绝无虚构,所有的片段均源自我生活的真实再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感念过往的万事万物,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梦想不再年轻,曾经幻想的明天终该付诸于行动,我们的人生,不该浑浑噩噩。超越自我,才能成为命运的主人!


    少年时代

    (1)

    在中国的北部,有一个惬意的小城。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夏天,草木青翠,百花争艳;秋天,野果飘香,微风送爽;冬天,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就在一个宁静的早晨,三郎出生在这个山清水秀人嫩美的小城——大兴安岭。

    在三郎刚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的时候,萌萌的脸蛋分外娇羞,父母满心欢喜,捧着七斤重的三郎向亲朋好友们夸耀。几天的陪伴,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去远离小城九十二公里的镇上工作,把三郎交于爷爷奶奶看管。父母同为储木场的工人,从事着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检尺工作。那时候的薪资水平还很低,每天八个小时的工作、一个月未曾有休息,夫妻二人才能拿到一千五百元左右的薪资,勉强补贴家用。

    三郎刚被送到爷爷奶奶家,正赶上家后院一户人家电气着火,镇上房屋的房盖、地板多是木头材质,再加上家家都备有柴火或是煤炭,有了这些东西的助燃,火炎焱燚,浓烟滚滚。好在消防人员及时赶到,第一时间遏制了火情,使得火势没有蔓延到方圆人家。爷爷觉得这次火灾全家人保住了性命,三郎的小名“宝柱”也就由此得来。

    三郎的爷爷儿时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是个放牛郎,长大后在工段给林业工人阀锯,吃苦耐劳,后说通关系成为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人,一干就是几十年,直至退休。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虽然接受的文化熏陶不多,但是渴望知识,很多字都是通过自己读书认知的。爷爷儿时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后来正值新中国成立,国家平定,百姓安居乐业,爷爷此时遇到奶奶,二人情投意合,没有正式的婚礼仪式,在家中跪拜双亲,约定携手一生,过上了平淡却安稳的生活。那个年代家里孩子比较多,爷爷家中就有四个小子,三郎的父亲排行老三。四个孩子对于爷爷奶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奶奶在生产队上班,爷爷也不过是管理学校仓库的小职工,生活十分窘迫。就拿爷爷自己的话来说:“那时候全家省吃俭用,衣服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不逢年过节,家中是没有肉吃的”。为了供老大读书,三个弟弟从小就具备了生活的本领,从技校毕业就开始从事工作。老大也没辜负全家人的期待,凭借自己的努力先是考入了重点林校,后潜心读书,又进修省级一等大学,获得晋升硕士学位机会。

    三郎出生那年爷爷六十一岁,此时的爷爷仍在坚持学习,可能是多年的在校经历以及不断的自我学习让爷爷看起来更像位教书育人的老师,说起话来也更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三郎儿时的识字离不开爷爷耐心地灌输,从呱呱坠地到说话写字,也多亏了爷爷奶奶一点一滴的照顾。


    (2)

    转眼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三郎就在家后面的一所简易的平房读书。每天在奶奶的带领下,背着小书包,开始跟着一位年长慈爱的老师学习数字。数字可是不白学,刚熟悉了简单的加减法,三郎就常常游走于小卖部。奶奶总是会给三郎一元或是五角硬币,让三郎去买些自己爱吃的零食。虽然面值不大,但那时的一元钱是可以买一瓶香槟或是十张辣片再或者是二十个糖果的。没有除了比食物更能诱惑得了三郎的,只要有零食吃,或是有肉吃,他都会傻傻地幸福一整天。此时的他肥得流油,幼儿园小伙伴的家长都称他为“小胖墩”。

    镇上都是平房土地,远离县城,没有高端网络普及,陪伴三郎的除了幼儿园的玩伴,再就是门前缓缓流淌的小河还有面朝蓝天的黄土。三郎常常和小伙伴三五成群,或是用泥土堆城堡,或是用没有针头的针管吸水打水战,再或是在地上挖个小坑弹溜溜……好不快活。

    在镇上有一口圆井,附近的居民饮用水都是要到井里挑水喝的,用扁担挑水倒入家中的缸中。爷爷常对三郎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罢就会讲起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在沙洲坝给百姓挖水井的事。从他的眼神中,能看到对先烈的缅怀和对现在安定生活来之不易的欣慰。爷爷常常告诫三郎要勤俭朴素,虽然对那个年纪的他来说,爷爷说过的很多大道理三郎是无法接受的,爷爷只能是用行动践行着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艰苦卓绝,不懈奋斗!


    (3)

    爷爷奶奶家有一片园子,那里种植着蔬菜、水果。到了收获的季节,爷爷会骑着一辆三轮车,载着奶奶和三郎到园子里采摘作物。三郎不是毫无用处,他会趴在泥土上,用小手奋力地挖着泥土,直到土豆露出泥土的表面。每当挖出一个土豆,都会跑到爷爷奶奶面前炫耀。三郎也会垫着脚去摘枝丫上的玉米或是豆角,虽然力气不够,也要拼命地去抓。园子里有一棵山丁子树,每当成熟的时候,果实丰满且甘甜,摘一把一并吞下,无疑是人间美味了。

    秋末冬初时,接近一年的尾声,正是爷爷奶奶最忙之时,他们需要将粮食贮存起来,以备严冬和初春食用。他们在园内会挖一个大大的坑,将一些蔬菜扔在这个坑里,裹上一层透明的布,再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就像群居冬眠的小动物,蔬菜同样需要一个温暖的环境度过漫长的冬季。屋子中还有个地窖,就是在屋子地面正中心有几块活动的木板,掀开木板,会看到一片漆黑的空间,大概深五尺,土豆将会被装进丝袋被丢入这个窖中。这个地窖也是三郎被爷爷奶奶明令禁止远离的地方。

    街坊邻居家一般都会养一些家禽,诸如鸡、鸭、鹅,这样可以利用它们下的蛋孵化下一代,而且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还可以将他们宰杀作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爷爷奶奶家也不例外,门前的小院养了一群鸡还有一群鹅。每天清晨,金鸡报晓,美好的一天开始,爷爷会拿着一直小木杆,赶着这群家禽外出散步,嘴里不停地叨咕着“哦叱哦叱”(哦叱哦叱为驱赶家禽的一种拟声词,镇上惯用的说法)。

    每年奶奶都会选一些大个的鸡蛋,在每个鸡蛋上标记好数字,选一个泡沫箱子,在里面裹好塑料布,间隔处放入一层水,将鸡蛋置于箱中,再将箱子摆在热乎乎的炕头,这样就能保证小鸡孵化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小鸡的诞生。三郎常常偷偷地掀起箱子,看看里面的鸡蛋有什么变化。大概二十天左右,小鸡破壳而出,在箱子里传出叽叽咕咕的叫声。湿润的羽毛,玲珑的脑袋,三郎将小鸡捧入手心,宛如一个新生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小心摇晃。


    (4)

    三郎就这样终日地守候在爷爷奶奶身边,伴他走过幼儿园时光的无非是弯弯曲曲的小路、鳞次栉比的房屋、素面朝天的同班同学、街坊邻居家的阿猫阿狗……他虽然没有父母的呵护,却沐浴着爷爷真挚的教诲、奶奶细腻的关怀,也不失为一种慰藉。

    说起阿猫阿狗,爷爷奶奶家中有一只小猫,那是奶奶从邻居冯阿婆那要来的,就是想让它陪陪小孙子。它雪白的绒毛夹杂着数块黄色的细毛,瓦蓝色的眼睛,胖得像个小肉球。它的眼睛早晨像个枣核,中午就变成了细线,夜里它的瞳仁又分外明亮。三郎喜欢握着它的小手,教它学站姿。那时老人们总说与猫亲近会得一些特殊的病,但是三郎从不理睬,纵情地拥抱它、亲吻它。“激情褪去”,三郎也常常遍体鳞伤,身上总是有猫咪抓伤的道道伤痕。此时奶奶最气不过,总会教训小猫一番,同时急忙为三郎清理伤口。

    一天夜晚,家里开饭,小猫没有按时闻着饭香在桌下徘徊,三郎焦急地问爷爷奶奶:“咱们的小猫咪呢?”

    爷爷奶奶表情凝重,仿佛有什么事情隐瞒,怕是即将发生的事会让小孙子分外难过。爷爷思考了半天还是小声地告诉了三郎:“它今天在门口的路上,被摩托车轧死了……”

    霎那间,三郎泪如雨下,但还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大声对爷爷喊道:“你骗人,你骗人!”

    那一天晚上,三郎都是闷闷不乐的,也没有吃晚饭。这对他来说,就像默默陪伴在身边的玩伴,突然离去,那种感觉,令人感伤,又无法习惯。

    三郎不喜欢狗,这与他的一次惨痛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三郎躲在别人家门前想偷偷地上个厕所,正当他把裤子脱下来时,街坊家的狗好像认准了猎物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向三郎扑去,在他白皙的屁股上留下了一道“吻痕”。三郎疼痛难忍,裤子没提上就跑回家中。好在镇上就有诊所,爷爷奶奶及时将三郎送到大夫家。三郎小时候最怕扎针,这次打狂犬疫苗,三郎更是嚎啕大哭,拼命挣扎。为了配合医生的工作,几个大人一起将三郎牢牢摁在桌子上,才保证扎针工作的顺利进行。自那次以后,三郎每次见到狗狗,都绕得远远的,心里不经打怵。这还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


    (5)

    三郎是个淘小子,幼时的调皮曾让他自讨苦吃。

    爷爷奶奶家不远处就有一段铁路,那段铁路很有年代感,铁轨下面是木制枕木,不像现在多是混凝土材质或复合材质,相邻枕木之间满是大小不一的石子。三郎沿着一根铁轨走,好似一位行走平衡木上的舞者。不料脚底一滑,三郎的鼻梁正好磕到铁轨上,鼻子上留下一道重重的伤疤。

    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休息好几天,三郎又生事端。他把一颗黄豆吸进了鼻子里,一只鼻孔被堵得死死的,呼吸变得沉重。这可把奶奶吓坏了,她放下手里的农活,背着三郎,一路小跑来到了诊所。镇上的诊所大夫略懂医术,诊所内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这种情况大夫也是第一次遇见。出于情况紧急,大夫不得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将鼻骨撑开,用镊子去夹取黄豆。好在黄豆被成功取出,可自那以后,三郎的鼻骨变得有些错位,而且很多时候需要依靠不断抽气才能保持鼻子呼吸畅通。

    三郎也常常与爷爷奶奶调皮,一天放学回到家,奶奶在厨房做菜,爷爷在外面溜达。三郎想跟爷爷奶奶来个未经说明的躲猫猫。利用身体小的优势,他藏在里屋炕桌下面,这个藏匿的地点可是一般人都不易发现。不一会儿,爷爷回来了,三郎在桌底下就听到了爷爷打开电视的声音。

    奶奶此时做好了饭进来,问爷爷:“咱们的小孙子呢?刚才还在炕上躺着呢,哪里去了?”

    爷爷顿时眉头紧锁,答道:“我进来的时候就没看到他呀,我还以为你让他出去玩了。”

    老两口心急如焚,正要穿衣出门寻找,三郎此时从桌子底下钻出来,露出小脑瓜,“我在这呢,我在这呢!”

    奶奶焦急地说:“你这淘小子,还以为你没跟我说就溜出去了,好让人担心。”

    这次的“调皮”玩得有点大!


    (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小时候最喜气的时候莫过于新年了。

    年前几天,爷爷奶奶会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带着三郎上街置备年货,给三郎买新衣服。家里的木门换上了新对联,墙上贴了新的年画,就连水缸上也贴上了“青龙大吉”的彩条,年味十足。除夕当天,爷爷奶奶的四个儿子会带着各自的老婆孩子齐聚到家中,三郎在这天也会见到自己的父亲母亲,每当一家人团聚,三郎都会分外开心。爷爷家有两个卧室,各有一个大炕,过年这几天一大家子十多口人都会住在这栋房子里,好不热闹。

    团聚的这几天,大人们会在一起聊聊这一年发生的新鲜事,彼此嘘寒问暖。三郎有两个大五岁的姐姐还有一个小六岁的妹妹,妹妹那时还小,还不能流利地讲话,只能在大人的拥护之下。三郎只有不断地缠着两个姐姐,两个姐姐嫌三郎磨人还淘气,总会想法设法地甩掉弟弟,去过女孩子的二人世界。但是啊,三郎还真是穷追不舍,这让两个姐姐很是为难,只得在哪玩都要带着三郎。

    已是除夕夜,全家人守候在电视旁,共同期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放映。

    “四儿,你去把鞭炮放了,”奶奶说道。

    三郎像个跟屁虫似的跟着四叔走出门外。

    “闪远点!捂住耳朵!”只见四叔点燃了一支烟,用烟嘴对准了鞭炮的信子(信子为鞭炮的引火点),随即后撤了几步。噼里啪啦,震耳欲聋,三郎吓得一溜烟儿跑进了屋里。

    四叔不禁暗自嘲笑:“这个胆小鬼!”

    午夜的钟声敲响,全家人围坐在饭桌上,等待爷爷发言。

    “过去的一年大家都受累了,看到咱们一家人都团团圆圆的,再看到我的这几个小孙子孙女都健健康康的,我们老两口也感到高兴。新的一年了,祝你们发大财,平平安安的!”爷爷端起一杯小烧(小烧就是烧酒,东北的小烧大多是散装的,这也是三郎的爷爷最爱喝的酒,逢年过节都会自己喝一杯)向大家提酒,宛如一个老干部在郑重其事地发言讲话。

    说罢,全家人会举起酒杯祝福二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奶奶此时会拿出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三郎和他的姐姐妹妹,每人二十元钱,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饭已过半,奶奶端上煮好的饺子,其中一些饺子中是放有硬币的(饺子里放硬币是北方人的过年风俗,在饺子里面放上一枚硬币,如果谁吃到硬币,就说明谁在来年有好的有福气,交好运气,一年到头财源不断),为了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大家都拼命地去吃,像是比赛一样,谁吃到钱,桌上的人都会祝福他说新年一定走鸿运。

    过了三十就是正月了,大家伙走街串巷看亲戚。听说邻居的冯阿婆抱小孙子了亦或是街上的徐大爷儿子找到工作了,街坊邻居都为之高兴。

    一天天过去了,到了初八,是大人们离开爷爷奶奶家、回去工作的日子了。人生自古伤离别,三郎伤心地与姐姐妹妹告别,也告别自己的父母,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就这样稍纵即逝……


    (7)

    父母工作的储木场突然倒闭,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噩耗,这让他们从事业单位的职员沦落为下岗工人,生活从此没有了保障。

    此时三郎已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父母心想三郎一点点长大,不能总是交于爷爷奶奶照看,正好单位的倒闭也让他们居无定所,于是他们用仅有的一点积蓄在离爷爷奶奶家不远的位置买了一所廉价的平房。新房院子里杂草丛生,四周的栅栏也是东倒西歪的,父亲花了几天的时间,整理了屋里屋外,才把三郎接回家中。从爷爷奶奶家离开,回到父母身边居住的三郎起初还有点不习惯,不过好在从家里步行到爷爷奶奶家不过五分钟的路程,三郎还是常常可以到爷爷奶奶家玩耍的。

    失去了工作,总在家里待着也不是个办法,父亲听身边人介绍,可以到山上工作,夏天可以到山上采摘野果售卖,冬天可以上山伐木清林。父亲果断地答应了,他这一答应,意味着他将常年驻扎在山上,又要面临着和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

    在山上工作是要克服很多困难的,夏天风吹日晒,山林里还常有野兽出现;冬天,寒风凛冽,在手脚冻得不听使唤的情况下,还要肩负着笨重的割灌机伐木。他们常常是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的。父亲不怕,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他收拾好行囊,将家里安备妥当,就随几个工友乘着一辆翻斗车一道上山。这一走,又不知何时能回来。

    家中只剩三郎和母亲,母亲开始在自己家经营小卖部。镇上运营一个小卖部是不需要太大成本的,需要进什么货,打个电话,送货小哥就会把商品送到家中。街坊邻居买什么生活用品就会到家中选购,家里也算多了另一笔收入来源。

    三郎本以为回到了自己家,依旧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小伙伴们度过神仙般的快活日子。但是母亲对他的看管,常常令他不能离开家门半步,来访的小伙伴也常常被母亲拒之门外。三郎只得在家中写作业,就连看电视都是件奢侈的事情。三郎的生活像是被上了一道枷锁,只能默默不语,听从母亲的发落。三郎常常一个人望向窗外,看昔日追逐的小伙伴依然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间或能听到小伙伴嬉戏的声音,那些欢声笑语,那么熟悉,却又那么刺耳……


    (8)

    萧瑟的秋风夹杂着夏末的余醉,这个秋天来的有些早。

    突然传来奶奶肺心病发作的噩耗,爷爷和街坊邻居第一时间将奶奶送到了医院,并立即通知了四个儿子。四个儿子从各地赶来,都在一天内赶到医院,三郎的父亲也下山归来。奶奶戴着氧气罩,安稳地躺在病床上,儿女们都纷纷地在奶奶耳边轻轻呢喃:“早点好起来,妈!”“妈!我们来看你了!”

    奶奶仿佛也有话说,在护士允许的情况下,老大(老大即为三郎的大爷)轻轻地摘下氧气罩,奶奶慢条斯理地说:“我最大的愿望啊,就是能看到老四结婚,现在元媛(元媛为四叔家的女儿)都五岁了,我也死而无憾了。”

    “说什么呢妈,你都能看到你的几个孙子孙女结婚,医生说你的病无大碍的!”老二(老二即为三郎的二大爷)急忙打断奶奶的话,应声说道。

    一家人就这样日夜地轮班守在奶奶身旁,希望奶奶能安静地休息,却也怕……家人们时刻注意着奶奶头顶的心电监护仪。

    “妈!妈!妈!你醒醒!你醒醒!”这次奶奶没有应答。

    奶奶还是没能摆脱病魔。出葬那天,三郎在场,三郎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但他知道,离去的是小时候最疼他的奶奶,是八年日夜陪伴、关心照顾他的奶奶,三郎放声痛哭。不只三郎,奶奶的四个儿子同样悲痛欲绝,在老大老二生活刚有起色的时候,还没来得及让奶奶好好享福,她就先走了,是多么的可悲,又令人遗憾。


    (9)

    爷爷一生要强,但奶奶的离去让爷爷憔悴了许多。全家人搀扶爷爷回到家中,偌大的房屋显得有些阴凉。爷爷走到橱柜前,拿起年轻时他与奶奶的合照,相片里的奶奶青涩的模样带着腼腆的笑容,爷爷拂拭着相片,小声嘀咕:“第一次在生产队见到她的时候,我还是个放牛郎,她不在乎我贫穷富有,愿意留在我身边,她看着我,我看着她,就这样,看了四十多年……”说罢,还是止不住泪水。

    家人们怕爷爷一个人孤单,四个儿子商量要把爷爷安置在一个人家。爷爷不愿意离开这个小镇,这个小镇有他不能忘却的人,不能忘却的事,仿佛枕边依旧有奶奶的身影。但是全家人都希望爷爷能平平安安地生活,有个人照顾,他的执意拗不过全家人的劝慰。老二在地税局上班,兄弟几个相比,属他日子过得还算安逸。老二也真诚表态,愿意爷爷到他身边生活。

    过了头七(人去世的第七天),爷爷跟随二儿子踏上了异乡的列车,多少年了,爷爷都没有离开这个镇子,这沿路的风景,印证着昔日老两口携手走过的痕迹。从南到北,步步艰辛,才不再颠沛流离。

    老二的女儿在外地读初中,正好空下的屋子就给爷爷居住。来到新的城市,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爷爷想念老伴,无法释怀,常常是茶不思饭不想的。

    每当老二下班的时候,都会带着爷爷去散步,陪爷爷聊聊天;回到家中,三郎的二娘(二娘即为老二的妻子)会准备可口的饭菜给爷爷吃;其他三个儿子也常会给老二打电话询问爷爷的近况。大家都希望爷爷能尽快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能真正地坚强起来。


    (10)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又是两年光阴,爷爷的心结慢慢打开,身体却日渐消瘦。

    北方的冬天还真冷,爷爷穿了很厚,却还是忍不住瑟瑟发抖。老二急忙带着爷爷去医院检查身体,长期的情绪低落导致了脑部淤血,这段时间爷爷要在医院度过了。

    正值三郎放寒假,他来到了爷爷身边,每天在医院陪伴着爷爷。在病房里,三郎悉心地照顾着爷爷,爷爷坐起来,三郎会轻轻扶着他;爷爷下床,三郎会把鞋子摆好放在他的面前;爷爷上厕所,三郎会搀着他来回行走;三郎也常会把电视机调到爷爷最爱看的新闻频道……病房里有位年迈的老奶奶,她常常向爷爷称赞道:“你这小孙子可真棒!”听了这话,爷爷也倍感欣慰。

    住院的这段时间,爷爷跟三郎讲了许多他过去的经历,三郎总是坐在椅子上,胳膊抵着床,双手拄着脸,聚精会神地听爷爷讲故事。

    已是数九寒冬了,这个冬天看起来有些漫长,爷爷的身体愈发的僵硬,说起话来也力不从心。爷爷知道他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他将老二叫到床前,嘱咐道:“你们兄弟四人要好好相处,谁也比不上自己家人亲,还有啊,我要是离开了,就把我的骨灰和你妈埋在一块,这样我们还能再遇见……”

    就这样,爷爷也离开了大家。老二按照爷爷的嘱咐,将老两口的骨灰埋在了一起,魂归故里。子孙们在坟前跪拜,祈祷二老在世界的另一边能够再续前缘,来生不再贫穷,牵着彼此的手,度过生生世世的轮回。


    (11)

    伴随爷爷奶奶离去的,还有一大家子人团团圆圆的新年。接下来的新年,不能贴对联,不能放鞭炮,四个儿子也都去各自的老丈人家过新年,那个一大家子齐聚的温暖小屋不复存在。

    每当周期的时候,四个儿子会到坟前为爷爷奶奶扫墓,及时没能到坟前,也会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地面上画一个圈,为爷爷奶奶烧点纸钱,希望他们在那一边日子能过得富足,也希望爷爷奶奶能祝愿子孙们平安幸福。

    三郎的父亲儿时总陪在爷爷奶奶身边,那时候老大外出读书,老四还小,只有老二和他常伴二老左右,在家里做家务,为家里的生计努力赚钱。这次爷爷奶奶的离开对父亲触动很大。

    父亲这次没有回到山上,而是想用爷爷奶奶居住过的房子开个小饭馆,希望能让这间房子重新变得有人气儿。父亲在两个卧室设了两张炕桌,地上也支起了两张大桌,桌与桌之间有屏风间隔,颇有一番农家乐的风味。母亲的小卖部已不再经营,饭馆里就是父亲主厨,母亲充当服务员的角色。

    父亲曾经在一个师傅那学过一段时间炒菜的手艺,做出来的饭菜总是能让人感受到家的味道,再加上食材多是园子里采摘,绿色安全无公害,饭馆的生意还算红火,很多县里的人都会不远千里开车到父亲的饭馆用餐。店里人多的时候,父母两人常常忙到深夜,父亲也在不断琢磨菜的新做法,希望能给用餐的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父亲的手艺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给店里带来了许多回头客;父亲的为人谦和、热情好客同样让父亲结识了很多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二年于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b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