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家理想谷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
一件普通的白衬衫,搭配一条蓝色的牛仔裤,扎着简单的马尾,简练清爽、不施粉黛。
在姹紫嫣红的娱乐圈,“奶茶”刘若英似乎从来都不惹眼,甚至有点显得过于平凡。
许多人提到她时都会说,“文青长相,不是标准美女”。索性她也自嘲,说自己拥有“长倒的瓜子脸”、“留学时在餐厅端盘子练就的壮硕双臂”。
阿信说:“奶茶在我眼里一直很漂亮,可是跟她相处这么久以来,我自己的感觉是,你会忽略她的漂亮,因为在她的灵魂和为人处世里,有一个很强烈、很巨大的部分,你会非常认可,而且崇拜那个部分。那叫认真吗?好像又不止。”
那么,这个“很强烈、很巨大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是两个字:得体。
刘若英出身名门,受到极为严苛的家庭教育。她的父母在她两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她是由祖父和祖母带着长大的。
祖父同胡宗南、杜聿明、左权、徐向前同为黄埔一期同学,同聂荣臻、叶挺为黄埔三期教员,国民党陆军上将。
祖母是当年名盛一时的名媛闺秀:八十多岁高龄,不穿丝袜依然绝不出门。“她走路时会把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在重要场合,她绝对要穿旗袍以及有跟的鞋。”
既然是名门,规矩自然比一般的家庭要多:家里的客厅是没有电视的,因为祖父母认为,客厅是和客人聊天的地方,不是用来看电视的。祖父母在外人面前永远不会吵架,会给足对方面子。家里人不准穿睡衣出房门。关了房门以后,几乎不会敲其他家人的房门,有事会塞纸到门缝里,祖父的小纸条,都是用毛笔写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两个字:得体。这是刘若英从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七岁那年,祖母带着她去学钢琴,年幼的刘若英问,为什么要学钢琴呢?祖母答:“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还能有一技之长,可以养自己、养小孩。”当时的刘若英觉得很奇怪,自己竟然在连男人长什么样子都不太知道的年纪,就要开始学习“他有可能会离开自己”这一点。
高中毕业后,她照着祖母给她规划的道路,远赴美国学习音乐和钢琴演奏。在幼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的她,到了美国只有一盏台灯的小公寓里,刘若英从烧水、烧饭、洗衣的基本生活技能开始学起,几度因为各种困难哭到想要放弃。
她打电话给祖父,说想放弃美国的学业回台湾,以前总是对刘若英有求必应的祖父,却第一次说:“如果你大学没有毕业,你死都要死在美国!”
后来刘若英回忆说,就是因为祖父那次的严厉,她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必须要自己一个人来勇敢地去面对,去一步步地学会克服人生中的困难。
从美国读书回来以后,刘若英进入了娱乐圈。
▲《少女小渔》剧照,刘若英饰演小渔
她用心唱歌,没有华丽的歌唱技巧,全情地投入到音乐里,《后来》、《很爱很爱你》、《为爱痴狂》,她总有一首歌能把你唱哭,因为她的真诚一定会打动你。
她投入演戏,打磨每一个角色,用她认为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拍了很多作品,一直坚持着自己“三点不露”的底线。
她不搞绯闻,也不爱炒作,在娱乐圈里保持着自己低调的本色。她的低调背后是得体二字,是从良好的家庭教养以及对自我的严格要求里来的。
刘若英是出了名的文艺女青年。
她的祖父母是非常开明的一辈人,他们认为“女子也要有才”,从来不会因为刘若英是个女孩子就放松对她的教育。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刘若英从小就非常爱读书,并且家里也有足够多的藏书让她去读。
刘若英的父亲也是个极爱看书的人,“家里堆积如山的书放不下后,直接每天去书店看,现在爱上Ipad,每天拿着放大镜对着看,几次眼睛不舒服,劝了也不听”。
2015年父亲87岁大寿的时候,刘若英送给父亲的礼物是一套书桌椅,因为那是父亲最常用的东西。尽管刘若英从小跟着祖父母生活,但父亲爱读书的习惯也间接地影响了她。在刘若英的恩师陈升看来,刘若英是为数不多的爱读书的艺人。
成名以后,赚来的钱,刘若英总是会先买书,然后才会去买衣服。逛书店也是她特别爱干的一件事,往往不知觉就进去了,然后逛着逛着就买了一堆书出来。
刘若英酷爱读书,也喜欢以文字来演绎一个生活中真实的自己。自2001年以来,刘若英先后出版《一个人的KTV》、《下楼谈恋爱》、《我想跟你走》、《我的不完美》、《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等多部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读者的好评。
刘若英曾在书中写道:“我们要坚强,我们不能让生命能量流失,因为我们是这样地固执而真心。我写,因为我想诚实面对不完美的自己。”
写书就是“靠近那从来无法形容、却又时刻不能缺少的‘休戚与共’感觉”。虽然她每次完成一篇作品又或者是一本书,都会跟自己说“再也不写了”。可这个感情温婉、细腻的女人,却从来没有放弃过用文字来抒写内心的真实。
“只要我活着,就永远不会停止对写作的追求。无论是哪种方式,随笔、小说、邮件,甚至短信……我会一直,一直写下去,决不放弃。”
阅读和写作,是刘若英一直在坚持做的两件事。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为内在的心灵财富。
阅读和写作,是刘若英面对这个世界所选择的一种表达和对话方式。这是一种灵魂上的得体,这是她和自己的内心相处的一种方式。
在和钟小江结为伴侣之前,刘若英一直被视为娱乐圈资深剩女的典型。一个人,是她身上的标签。一个人通常意味着孤独,于是我们都不太喜欢孤独。但刘若英恰恰相反,她很享受孤独,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两岁的时候,刘若英就拥有了自己单独的房间。十六岁的时候,刘若英就一个人去旅行了。当时祖母打算让她高中毕业后去美国念大学,为了先探探路,在祖母的允许下,刘若英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紧张,但她很快便适应了过来并享受其中,她一个人去浮潜,一个人去当地的同志酒吧,从此迷上了一个人旅行。
那么多年的单身生活,无数粉丝为她操碎了心,但对于刘若英来说,一个人并没有什么,反而独处的时光是非常宝贵的。她唱歌、拍戏、写书,活得有声有色。
她觉得,一个人看电影两个小时就搞定;可两人看麻烦也多了,“一直要顾虑另一个人的感受” 。
直到后来,她遇上了钟小江。
很多时候,只有当你能把一个人的生活过好的时候,你才有能力去经营好两个人的生活。这一点在刘若英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她说:“能把单身生活过好的女人,才能和男朋友相处好,你黏着他时,他就想办法要逃;你把自己的生活和心灵都打理好,不依赖他、不试图套牢他,他就会对你产生好奇,就想和你待在一起,就想和你结婚。”
刘若英跟一般的女子很不一样,个性非常独立。婚后,这个爱自由、爱独处的双子座没有在家做全职太太,还是照常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尽量为自己腾出个人空间。
她认为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没关系,可以静静地躺在对方怀里孤独,这是两人相处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也是最高境界。
她的婚后生活是这样的:夫妻俩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两人一起回家,进家门后一个往左,一个往右,因为两人有各自独立的卧室和书房,只共用厨房和餐厅。
“独处的人是在凝望上帝的窗口。凝视上帝窗口的人不无聊,她很幸福。”米兰•昆德拉的这句话刘若英应该深有体会。
诚如她在书里所说,我不会告诉你“生命是孤独地存在”这种哲理的说法,因为它意味着自由——不需从众,可以自我。独处,已经成为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她的《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里有一句话:人的一生,不是在争取自己的空间,就是在适应别人的空间。独处是将自己无限放大,相处则是尽可能地缩小,去适应别人空出来的位置。
这两年,刘若英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不知不觉间她的儿子都已经两岁多了。但是刘若英依然还是那个喜欢独处的刘若英:一个人去书店,一个人去咖啡馆坐着发呆,在深夜的时候安静地看书或者写书。
她是过得那么充实而舒心,孤独却得体。
她从容享受着独处的孤独,也把得体变成了自己人生的一个注脚。
网友评论
辣么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