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近三周,我第一次放学。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四楼出发,说他们像脱缰的野马不为过。虽然走之前,一再告诫路队的规范,但穿着高跟鞋的我,没能压住孩子们的快走,我跟在队伍的后面,和几个漫步的孩子为伍。
走到一楼,走过食堂,再走过食堂后面的通道。啊,还有花香。
走之前,询问了班牌在哪里。但无果。
所以门口负责登记放学的老师很好奇,怎么突然出现这一股“队伍”呢?我报了班级,便出了3号门。
是的,我们从3号门出去了。
路上的家长好多,但都留出了放学的位置。我们像等待检阅的部队,走得趾高气昂。只是,走到放学点位,才发现我们和放学点位之间隔着一条长长的隔离带。那隔离带,自然是不能跨越的。
我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以为是故意隔离的。
才听孩子们说:“我们要从2号门出去,才可以到达放学地点。”
我这死板的脑筋才想起来:四年级放学是从2号门出去。怎么办呢?将队尾当队首,转身从3号门进,再从2号门出。
这一路就有些艰辛了,因为五六年级的班级刚好放学,一个要进, 一个要出,家长们又都等得着急。关键是,那些脱缰的野马,跑得更欢。
2号门,站定,先整好队伍。
我问带队的可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她说:“今天我负责。”
因为放学时间比较紧迫,又不愿让家长久等,只好带过去先将队伍放掉。
然后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就算带队的人带错了路,为什么其他孩子没有一个人向我反应呢?难道真是一群“乌合之众”吗?没有一个孩子具有质疑意识?大家这顾跟着队伍往前走,根本就不考虑往哪儿去的问题。
还有,门口登记的老师,是我们回来后,她才说:“我就说嘛,四年级不应该从这儿出去。”可是,当时为什么不提出疑问呢?
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有些搞笑。
难道孩子们有好奇的心理?想尝试一条新的放学路线?
好吧,找几个孩子聊聊。
一个说:那天比较特殊,所以走的那个门。是很特殊,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一下。
一个说:这条路没有走过,以为是新修的路。有这样想法的人占大多数。
一个说:因为以前社团放学走过,所以认为是可以走的。
一个说:以为那边是通的,所以就没说啥。
一个说:我就跟着前面的走,以为是新路线。
一个说:以为要去别的地方放学,所以没有提出异议。
一个说:我发现了路线不对,但以为可以绕道走,就没有及时汇报。
采访完他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我以为”。但是没有一个“我以为”是质疑的思想,都是顺从思维,都是顺着事情的样态往下走,往好的地方想。
其实,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思维,比如读书,很多都顺着作者的思维去理解,去寻找相关资料印证,很少去质疑作者的观点。如果我是其中的一员,我的表现可能和他们都一样。
当然,如果在这样的场合,能够挺身而出扭转局面的人,都是有大格局有大担当有大作为的人,这样的人是凤毛麟角。也许,恰恰因为稀少,才更需要教育的力量。
和孩子们聊,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想法,是很重要的,不要在群体里淹没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