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有说服力,要让人看了之后有共鸣、有思考。
我最近不断地在拆解爆文,我发现,观点文必须要有说服力,哪怕别人有与你不同的观点,也会因为你的这篇文章陷入思考。
观点文重点是要汇总出有力的素材,才具有说服力,那么具体是哪些素材呢?
1、调研数据
文中引用一些各国的调研活动数据,或是权威媒体公布的数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因为这种数据产生面比较广,具有代表性,就比较容易说明读者,让读者感觉作者是在用心写作。
比如《父母的牺牲感,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一文,它第一个小节就运用了调研活动数据:北师大教育学部讲师程猛,从2014年读博开始,同其他研究人员一起累计收集了130多万字的农家子弟自传和访谈转录。
这种数据引出来的观点,就有一种真实感,很容易让人代入思考。
2、理论思维
这包括一些哲学理论、古人理论、各种思维现象等等,这些都是经过总结得出来的理论思维,更容易吸引人、说服人。但是要掌握这些理论的话,就需要经常学习,而恰恰是学习、领悟了这些理论,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广度,更易引起人的认同。
3、名人金句、故事
这种素材是最普遍的,大部分的爆文都是用的这类素材。但相较于以上两类素材,它的说明力更倾向于生活化,知识力稍浅。不过现在很多人就喜欢读故事,所以这类的素材还是很受欢迎的。
以上三类素材相辅相成,构成了整篇文章的素材集,每一个观点带一到两个以上的素材,让人读了之后就会觉得有血有肉。
目前我写的文章,大部分都是采用的第三类素材,也就是名人金句、故事这类的素材。因为这类素材相比而言,还是容易搜集一些,但是我觉得,这三类素材结合运用,效果会更加好一点。
如果仅仅用第三类素材,就觉得过于口语化、生活化,文章深度、广度不够,显得过于亲民,层次不是很高。可是,如果收集这三类素材呢?
我想还是需要大量的输入,看到适用的理论或是调研数据,就记录下来,或者看到这些感兴趣的素材,就干脆以这些素材写成一篇文章,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故事类的素材,趁热打铁一篇文章就完成了。
文章,看起来容易写起来难。当你看到一遍爆文的时候,你觉得写这样的文章没什么难的,但真正写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下笔艰难。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都需要好好推敲。
我已经拆了一二十篇爆文了,虽然领悟了一些东西,但还是觉得远远不够,我想真正能写出高质量的稿子,看等我拆稿一百篇的时候,能不能实现。
现在我不仅要拆稿,还要写稿,边输入边输出,这样才会提高写作质量。
目前还没有过稿,只有继续写下去,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