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而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
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性地选择关注自己没做成和没做好的事,而忽略那些自己做成和做得好的事。
想要变得自信起来,只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生活,看待自己。
这两天由于小家伙的作息不稳定,导致每天日回顾的时候总是有“未完成”的事项。尽管完成的任务也不少,但总是心心念念想着那些没有完成的事情,觉得自己这一天过得并不圆满。
回想起来,好像一直如此。每天的日回顾里虽然有“成就事件”这一栏,但每次都是草草写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下面的“未完成事项”部分总是会占据更多的注意力。不管待办事项里面有多少已经打勾的内容,只要有一项没打勾的,心里就总觉得有缺憾,觉得这一天过得不那么完美。
前两天和小F聊天,他说觉得自己浑身缺点。我还一直提醒他不要总是习惯性的否定自己,要正视自己内在的合理需求,看到自己好的地方。当时觉得自己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
昨天写完日回顾,心里对没能完成计划一直耿耿于怀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不也是在习惯性地关注负面,否定自己吗?
记得心理学课上老师讲过,即使面对99%的快乐,人们也会下意识地关注那只有1%的不圆满——这是人类的天性。哪怕一天中有99件事情特别满意,只要有一件事情不那么顺利,就会破坏一整天的好心情。
我以为自己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掉坑。今天才发现,原来一直都不知不觉在坑里待着。 1.jpg01
很多复盘和反思的模板基本上都是类似的格式:今天完成了什么?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够好?哪里还可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我的反思模板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以前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把目光集中在问题上,才有可能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今天换了一个角度去想,突然有了新的发现。
关注问题,自然就会奔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关注自己没做到和做不好的事情,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够帮助我们持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和提高。生活一天天这样推进下去,固然能够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但这里面有一个隐藏的逻辑:那就是今天的我永远做的不够多、不够好,永远有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只有做了某些事,或者按照某个标准做某些事,我才是好的,才能够对自己满意。
这样的逻辑背后实际上是在否定当下的自己。不管今天做了什么,始终都还有要再改进的地方,都还有没做完的事情。每天都下意识地忽视掉自己取得的成绩而关注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时间久了之后,就习惯性地对自己不满意,目光总是盯着那些比自己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的人看,然后觉得自惭形秽。
这样一直进步下去,不论做成什么样子,都很难对自己满意。因为永远有还没做,还没做好的事情,永远离那个让自己满意的自己差一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压力和焦虑很容易找上门来。
一直活在持续不断的反思和复盘里的生活看起来是积极的,因为一直在不停地追求进步。但在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深处,其实一天一天形成了对自己不满意的习惯。天长日久之后,对自己的认知就会固化下来。不管在别人眼里自己多么厉害,当周围的人声褪去,只剩下自己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笼罩在心里的,始终是一种深深的不满意——这就是不自信的根源。
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没做到和没做好的地方,虽然可以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和成长,但其实质是对自己的持续否定。
而用否定自己来督促成长,并不是最佳的方式。
02
定义我们的人生只有我们做过的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不自信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上的枷锁。
试想一下: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之后,外界如何评价他呢?一般来说,都是列出 他这一生做过的事情,以及产生的影响吧。
由此看来,我们做过的事情本身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好坏之分。
如果把我们的一生看成一本厚厚的书,每一天代表一个空白页。那么只要新的一天里,我们做了事情,不管好坏,这本人生之书上就增加了新的内容。
那些没有做的,根本不会在这本书上留下痕迹。
至于做得“不够好”的,只是一个伪概念。只要我们做了,就是好的。够不够好,其实是内心基于某个标准对客观存在的事情的主观评价,这个标准源于与他人比较或内心想象。实质是用一个外在的参照给自己强加的评价和判断,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只会影响和固化对自己的认知。
明明做了事情,可是却总是下意识地用别人的状态,或者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状态去对自己已经完成的事情进行负面的评价。这样做,除了增加对自己的不认可,贬低自己的价值,还有什么意义呢?
03
自信,源于对自己和自己所做事情价值的认可。
外界对我们的认知,是从我们做成了的、做好了的事情上判断的,跟我们没做好的事情无关。生活中留下痕迹的也只有做了的事情,没做到的,没做好的事情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没做好到和没做好的事情只是我们用来给自己压力的想象和评价。
所以,想要获得自信,只需要转换一下视角。
既然生活中一共就“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做得好的”和“做的不那么好的”两类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未完成的”和“做的不那么好的”事情上,只看到自己没有做到的,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缺憾感中?为什么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完成的”和“做的好的”事情上呢?
如果每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都只看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做好了什么,并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成就鼓掌,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眼睛一直盯在自己没做成和没做好的事情上,就始终在用负面和否定的眼光看自己。永远只看到自己没做到和没做好的,永远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永远都只看到一个不够好的自己,一个负面的自己。
换一个角度,如果每天看到的都是新的一天,自己又做了什么,结果就全变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
每一天都是有进步的自己,每一天都是有成就的自己,每一天都是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自己。
把每一天都当成人生的第一天来过,当成一张白纸,结束的时候看看自己又在上面写了什么。跟着自己的心,每天往上面写新的东西。而不是画好了框框,每天都让自己比对着过,一天天地否定自己。
这样的人生,才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坦然,越来越从容淡定。
但这样的生活,会不会让自己一天天不求进步,趋于堕落呢?
今天刚看完《内在动机》第六章的内容,根据作者研究的结果,答案是不会。因为作为个体的人天生有自我实现和发展完整自我的冲动和倾向。也就是说,在内在自由的状态下,人会天然地追求进步和成长。对自己保持积极正面的认知,不仅不会阻碍反而会促进一个人的进步。
自信和对自己的全然接纳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