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王千源吗?”
“哦哦,有印象,就是那个高高瘦瘦,演技特好还特搞笑的演员是吧?好像还得了个什么影帝来着。”
是的,王千源就是那个集合了tfboys三人的名字缩写,又高又瘦,演技炸裂的东北演员,他得的那个影帝就是和戛纳、柏林等著名国家电影节齐名的,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助他夺得这个亚洲最有分量影帝奖的影片《钢的琴》也在台北金马影展、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各大颁奖典礼上拿下多个奖杯。

然而当初这部影片的制作和发行都十分不易。这是导演张猛的第二部正式影片,虽然他的第一部电影《耳朵大有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但是这并没有为《钢的琴》的创作提供任何经济帮助。张猛带着七万块资金就开始了拍摄,最穷的时候,剧组的账上只有47块钱,最后在女主角秦海璐的帮助下才总算是完成了后期制作。尽管许多影评人都极力称赞这部电影,但当时还是没有投资方愿意花钱买它,因为它讲述的是一个下岗工人陈桂林(王千源饰)召集了一群下岗朋友在废弃钢厂为女儿制作钢琴的平凡故事。
不爱找电影资源的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不流泪情书(vip电影免费高清)
大学一直在用的,安利安利,真的很赞!
影片开头,陈桂林和前妻小菊(张申英饰)在讨论女儿小元(刘星禹饰)的归属问题。陈桂林的身后是一片破败的景象,而小菊的身后是完整的建筑和整洁的街道。两派不同景象代表了两人不同的阶级和境遇。
画面一转,秦海璐饰演的淑娴穿着黑色的大衣,打着伞优雅地唱着莫斯哥经典乐曲《三套车》。突然一个人声打断了她,让她唱点欢快的歌加快老人去往天堂的脚步,于是陈桂林指挥乐队开始演奏“步步升”,而淑娴则靠在他身边为他打伞。这个片段揭示了陈桂林的身份——一个婚丧乐队的队长,也揭示了淑娴和陈桂林不同寻常的关系。同时,这种诙谐而无奈的转换和也正是全片的感情色彩体现。
钢厂倒闭了,两根大烟囱要拆了,陈桂林和淑娴等一群人都成了下岗工人,不得已才组建了一个婚丧乐队。陈桂林的妻子小菊不堪生活的重负跟了一个卖假药的商人。陈桂林看不起假药商人和小菊,小菊认为下岗的陈桂林给不了小元幸福,而小元的要求竟是谁能给她买一架钢琴就跟谁走。
作为一个下岗工人,陈桂林哪儿有钱来买钢琴呢?借钱?大家日子同样辛苦谁也没有钱可以借他。偷?钢琴都抬到半路了,却还是被发现。怎么办呢?爱女心切的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自己造一架钢琴!
于是一群工人再次聚集在钢厂,用曾经炼钢的技术开始制造一架钢的琴,而大烟囱也在陈桂林的建议下开始改造成火箭形状希望可以成为景点得以保留。然而热情总是会被生活一点点熄灭,再怎么倔强也扭不过时代的浪潮。造琴途中胖头(刘谦饰)的女儿被人弄大了肚子后抛弃,无偿提供材料的季哥(罗二羊饰)被抓入狱,真正击垮陈桂林的是最支持他的淑娴在一次争吵后与别人上了床。而争吵的过程中淑娴说出了除陈桂林之外所有人都知道的现实:即使钢琴造出来了,小元他也留不住!
这些事和这句话点醒了陈桂林,钢琴造出来了又能怎样,小元即使留在了自己身边也只是一个安慰而已,他根本没有能力给小元更好的未来。经过了那么大一番挣扎,他最终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选择小元跟着妈妈。而与此同时,作为几代钢厂工人回忆的大烟囱以火箭的模样被炸毁。
故事的最后,钢琴还是造出来了,小元坐到钢琴前问陈桂林:“爸爸,你想听什么?”陈桂林艰难地挤出一个微笑:“越简单越好”。在破旧的钢厂里,天真的小元坐在这架音色并不标准的简陋钢琴前弹着欢快的曲子,而周围的大人全都面色忧郁。镜头渐渐拉远,琴声向远方飘去,留下那样一群人定格在那个画面里。
这是一个很凄美,很感人的故事,但是你听到片中人物大渣子味的口音后就会明白这部电影不会是典型的煽情片,频繁出现的段子和歌舞场面时不时就会让观众爆发出笑声,大有苦中作乐的意思,一如这个剧组,一如人生。
如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果子李所说,这部电影“用热情、狂欢来描绘现实的残酷、生活的颠簸。用更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一个逝去阶层的悲悯情怀和失落——重要的是,生活还要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