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什么叫攻击性行为,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背后原因可能有哪些

什么叫攻击性行为,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背后原因可能有哪些

作者: 小雪83o5 | 来源:发表于2023-06-09 20:24 被阅读0次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对他未来的社交影响很大,而早期的干预和影响特别的重要,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幼儿出现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行为。

主要表现为打,踢,大声叫嚷,喊名字,骂人,暴力或者抢别人的东西,孩子爱打人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

而且这个坏习惯已经在童年可以引发紧张的人际关系,甚至严重的社交障碍,事实上,打人只是攻击性行为的一种。

其他可以引发社交障碍的攻击性行为还包括言语攻击,比如说辱骂,嘲笑,大声喊叫,给别人起外号,这些行为如果不能在早期及时的被遏制,就会对孩子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攻击性行为并不是一个孩子特有的表现,他是可以持续的。童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会是今后各种问题的先兆,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对坏有一种渴望,他们会把坏视为一种能力,在幼儿阶段孩子会把撕破纸张,推倒积木扔掉完具这种破坏性的行为,堪称是极大的乐趣。

破坏让他们觉得自己拥有力量。孩子从咕咕坠地的婴儿到成到长成拥有独特性和自我意识的个体,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一个人拥有的了身体对抗的能力,挑战权威的能力,就表明它长大了,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

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应有一,父母的错误释放和影视作品的不良影响。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分析。

首先第一个层次叫家长不恰当的疼爱方式误导了孩子,家长一定要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喜欢,尽量不要拍打和揉捏孩子。

很多家长会觉得,哎呀,宝宝太可爱了,特别是在宝宝一岁之前,动不动就会打一打宝宝的小屁股,捏一捏他的小脸蛋。

由于大人是很好的,可以控制自己力度,拿捏分寸,那宝宝就会以为这就是爱的语言,爸爸妈妈因为爱我才会这样做。

可是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举动教会宝宝的事,当我遇到喜欢的小伙伴,我也可以用手去打一打,捏一捏。

但是小宝宝它不能控制自己的力度,他们一旦出手就是全力以赴,而且会执着的反复去做。

所以家长不恰当的疼爱方式,会导致宝宝以后在同伴关系当中,容易成为主动出击的那一个。

看上去就是好像出现了打人的行为,容易引发误会,让宝宝不受欢迎,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爸爸妈妈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爱意吧。

比如说我们可以多拥抱啊,亲吻啊,不要捏捏打打,还有第二点就是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宝宝造成造成的误导。

如果我们家庭成员之间不是彼此尊重,然后家庭的气氛又不够温馨甜蜜,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之间是用争吵或者是冷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也会对孩子的社交行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孩子就是家庭关系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行为常常可以用可以追溯到他的成长环境当中。

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和相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第三个层次就是影视作品当中暴力元素影响到孩子。

孩子们特别喜欢那些动画片,电影还有漫画漫会充斥着暴力的行为和元素,如果我们不加甄别和筛选,把品质不好的精神食粮,提供给孩子,也会对他的行为习惯造成不好的影响。

当然啊,动画片,漫画当中都有很多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主题内容,我们也不要草木皆兵,因噎废食。

如果我们跟孩子的关系足够好,家长对孩子的正面引导,是主以支持还是去抵御这些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的,所以大可不必完全让孩子不去接触。

二,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别人的认同或者引起别人的关注,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常常会用吹牛的方式夸大自己的能力。

孩子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的去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攻击性,来获得同伴的认可和友谊,以至于让他们更加自信。自信的第一步其实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3,他们的表达沟通能力发展的还不够好。不知道怎该怎么去表达,孩子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他想要得到玩具或者想要跟别的同伴一起玩,可是他语言能力不够好,不足以支持他们,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目的。

满足自己的需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动手去抢,或者是拍打其他的小朋友引起注意,很多孩子在人际交往当中,因为他的沟通表达能力不够。

想要的东西呢,别人的小朋友或是家人不给他,他又不能很好的去说出来,所以他选择直接用动作做出来。

所以在攻击性行为当中争抢玩具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学龄前的孩子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常常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说不不清楚,别人如果没照做,他们很容易就会去攻击别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帮助宝宝去建立物权意识让他们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什么玩具是大家轮流玩的。

如果的物权意识建立的好,家长和他明确并且是经常去强调,社交活动中的规则和边界孩子的攻击行为就会少很多,而且他们在人际交往当中表现也会更好,适应能力会更强。

在家长错误示范这一条,我想加一句,父母经常打孩子,也会让孩子有功击性行为,他在模仿成人的动作。

我儿子在两岁的时候,他们的爸爸经常动手打他,那个时候他爸爸还说他是我儿子,我想打就打,你们管不着。

过了不久,我儿子就开始出现了,打人的行为,我带他去小区玩的时候,他经常就会去攻击别人。

相关文章

  • 幼儿攻击性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摘要: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述 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念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它...

  •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及如何应对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呢? 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孩子攻击行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遭受挫折,不知道如...

  • 勿以恶小而为之——读《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攻击性行为是目前小学生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问题行为。导致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多方面, 本章从学校、家庭和社...

  • 人际构建

    试问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尤其在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属性界定不容易不清晰的情况下,比如分析它到底是一种进攻...

  • 问答:先试试表达攻击性

    什么是攻击性?哪些表现可以视为攻击性行为呢? 我对你说“我很愤怒”,这就是在表达攻击性,但如果我打了你,这就是破坏...

  • 爱打架的男生

    如何应对儿童攻击性行为

  • 如何让孩子克服攻击性,学会理性沟通

    今天我们来说说,如何让孩子克服攻击性,学会沟通。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但是,这并不...

  • 如何让孩子克服攻击性,学会理性沟通

    今天我们来说说,如何让孩子克服攻击性,学会沟通。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但是,这并不...

  • 解密攻击性行为

    解密攻击性行为--金宝贝小七老师微课堂整理笔记 我们今天的课是来讲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

  • 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矫正

    (齐帆齐微课) 人类的攻击性行为和其他的反社会性行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如果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其幼小的时候得不到有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叫攻击性行为,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背后原因可能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bz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