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经常遇到很多爸妈来问。
我家宝宝这个月都没怎么长,是不是营养跟不上,发育不太好呢。
这些爸妈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总从身高这一个维度来判断宝宝发育的好不好。
想让宝宝长高关注身高,当然没错。
但是这些爸妈忽略了一个问题。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所以要判断宝宝的生长发育水平,还需要结合个体特点。连续记录身高体重等指标。
最好还能画出生长曲线。
关注宝宝的生长趋势,而不是某一天或者某一次的身高和体重。
而且记录生长曲线,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宝宝的生长偏离,尽早进行干预,确保宝宝生长发育处在正常范围。
这节课我就来详细讲讲。在宝宝长高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四个指标。
第一个关键指标肯定是身高。
但是升高这个数值可不是一个数字这么简单。
背后蕴含的信息可能比你预想的多。
我的建议是,宝宝应该从小就开始定期测量,身高。
比如每个月测量一次。
量完之后,可以和同年龄同性别的宝宝比较。
看身高处于什么位置。
最常用的是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制作的0到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我把这个表格以图片的形式添加在了音频下方的文字稿里,你可以下拉查看。
男孩儿看蓝色的表女孩儿看粉色的表。
你可以先从第一列找出自家宝宝对应的年龄段在找到自家宝宝的身高,看对应的百分位数值。
判断宝宝身高发育处于哪个水平。
如果宝宝身高低于第300分位以下,就该考虑宝宝是矮小症。
如果身高低于第10百分位。
应该尽快带宝宝到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及时查找病因,及时干预。
举个例子。
一岁的女孩子,身高是75厘米。
对照表格是位于第五10百分位。也就是说,如果100个1岁的女孩子按照身高来排队的话,孩子排在第50名,属于中等水平。
如果一岁女孩身高低于70厘米。
对照表格小于第300分位,那就是异常范围。
属于矮小,必须到医院就诊,查找矮小的原因,明确诊断,并尽快治疗。
第二个关键指标是生长速度。
身高的生长速度就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宝宝身高长高了多少。
养,依次升高,并且和同龄孩子比较,可以看得出宝宝在所有孩子群体里的发育水平。
但是单次升高的数值不能描述总的生长趋势。
举个例子。
宝宝去年3月的时候,身高比平均水平高。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长得比同龄孩子慢。
那可能用不了几个月,宝宝就会从高于平均变成低于平均了。
所以比单次身高测量数值更重要的是定期多次测量。
比如一个月测量一次,看长高的速度。
这里我有一组数据供你参考。
9月,而出生时平均身长是50厘米。
第一年,婴儿身长增长约25厘米。
1到2岁身长增长约10厘米。
2到3岁身高增长8厘米。
3到4岁身高增长7厘米。
4岁到青春期前,每年增长大概5到6厘米。
我要特别提醒你的事。
两岁之前的宝宝生长的速度是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的。
因为6个月之前的生长,主要是宫内生长的延续。
而6个月之后,遗传因素才逐渐发挥作用。
这时候宝宝的身高不一定会沿着6个月之内的模式生长,而是会有所增长或降低,这是正常的现象。
而过了2岁,一直到9岁左右的时候,宝宝的生长会沿着相同的轨道向前发展。
生长速度也相对稳定。
这时的身高曲线可用于预测成年身高。
第三个需要关注的指标是生长发育曲线图。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宝宝生长的速度快慢。
这是一个更好用的工具。
相信很多家长都给宝宝绘制了生长曲线。
你可以在宝宝的保健手册上绘制,也可以用专门的app来绘制。
这个图的横坐标是宝宝的年龄。
纵坐标是身高体重等指标数值。
把每次测量的身高体重对应的坐标点,连在一起就是生长曲线。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who的生长曲线图已经被130多个国家采用。
我也在音频下方的文字稿里,为你附上了图片。现在你可以边听边看。
比如宝宝的身高生长曲线,一直沿着第五十百分位线前进。
在最近一年逐渐下降,降到了第十五百分位线。
说明身高增长明显放缓,需要及时查找原因。
但如果宝宝的身高生长曲线一直在第15百分位左右,前进。
尽管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但生长趋势良好,沿着自己的生长轨迹向前发展,就是正常的。
如果单从一次测量结果来看。
两个宝宝都在第15百分位上。
看起来没有差别。
但从生长曲线看,第一个生长曲线下降是异常的。
而第二个的生长趋势良好,是正常的。
所以生长曲线意义更大。
希望每个家长都学会绘制宝宝的生长曲线,学会如何抗生长曲线,而不必纠结单次测量结果的高低。
利用生长缺陷,可以预测宝宝成年后的身高。
但需要在2岁之后进行。
沿着当前的生长曲线外,推至18岁时,对应的点就是预测的成年身高。
对于生长迟缓或者生长加速的儿童。
采用骨骼年龄,而不是实际年龄来预测成年身高会更准确。
另外,通过父母身高,也可以估算宝宝的成年身高。
对于女孩成年预测身高是用父母身高之和减去13再除以2。对于男孩儿父母身高之和加上13再除以2。
最后的身高期间都是预测值加减8.5厘米。
记不住没关系。
公式,我已经放在音频下方的文字稿中,下拉就可以查看。
从公式可以看出,这个区间比较大,越接近中间的数值达到的可能性越大,越接近两端的数值达到的可能性越小。
听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预测宝宝的身高了。
需要提醒的是,身高预测值存在很大的差异,仅供参考。
如果想更准确的预测身高,需要结合骨龄来做。
到医院拍摄骨龄片,然后由专业的医生通过电脑软件来预测这个我们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第四个需要关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
从宝宝2岁开始,除了测量和记录身高体重,还推荐你记录宝宝的bmi。
dmi是体重的千克数除以身高的平方,而得到的数值是诊断肥胖的最佳标准。
从bmi生长曲线上来看。
bmi小于15百分位数,说明儿童有营养不良的风险。
bmi在85到95百分位数之间,提示儿童超重。
超过95百分位数体质肥胖。
从小控制体重快速增长,预防肥胖。
不仅可以预防成年期肥胖和肥胖相关性疾病。
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对于身高的发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肥胖的孩子,往往骨龄提前影响最终身高。
以上就是宝宝在长高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
希望你可以定期测量宝宝的身高体重等指标。
画生长曲线,监测生长速度,及时发现生长的偏离,并及时到医院查找原因,尽早干预。
抓住长高黄金期在两个身高突增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助力,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要点。
第一。
宝宝从小应该定期测量身高,和同年龄同性,别的宝宝比较看身高处于什么位置。
第二。
对于个体来讲,单次的身高测量不能描述总的生长趋势。
需要定期多次测量。关注宝宝的生长速度。
第三。
制作生长曲线,有助于及时发现宝宝的生长偏离。
尽早进行干预,确保宝宝生长发育处在正常范围。
第四。
2岁以上宝宝需要测定,bmi值。
从小控制体重的增长,对身高发育也有重要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