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念过大学,当过研究生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每天毫无骨气地讨生活?”,这早已是烂大街的话儿,自然有这个想法的人也不止我一人。曾静我自以为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然而结果证明这个所谓的答案只是我找到了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理解。
到底也是,穷书生和不识丁的富豪历来数不清。学富五车的想法自然比别人多,所谓理想多少也是建立在别人如今拥有的参照物上,当你经过高等教育没有达到自己及他人的预期,读书没有用处就有生长的土壤。
我找到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在大学时候,人类学的老师和我们谈起了理想,突然就说起读书是否有用的问题?还举个算不上新鲜的故事,说的是张三从起跑线就开始赢,可一路走来名牌大学毕业找不着工作,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了又要面对喂饱自己,供养父母的大责,每日就这样为生计奔波,久而久之就忘却了年轻时的理想,更绝望的是所求与现实差距越来越大。与他相反的故事发生在李四身上,李四高三没念完就毅然走出校门,承包一片山林,搞起无机农产品,赶巧遇到互联网,眼见卓识的他通过互联网让外界知晓他的无机农产品,从而走上富足的道路,后来又上CCTV农业频道,成为致富导师…总之,张三与不幸时刻陪伴,李四彻底成为人生赢家。故事大概是这样,面对这个故事,老师让我们思考读书究竟有什么卵用。
同学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是记不清了,但老师最后的几句话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读书功用并不是发财致富,也不见得读书就能拯救世界,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自然也就不能体现在财富的多寡上,读书者对生活的理解,特别是对生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读书可以拉长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提高一个人的生命高度。尽管我们面对生活的荒诞会哈哈大笑,面对生活不可解的痛楚也会嚎啕大哭,但同样笑和哭,读书与不读书还是不一样,读书者更能明白生活中那些荒诞,也更能理解生命中的痛楚”。
啊,是的啊,朋友,一下子我们就爬到了生命的高度上,但那瞬间我们也似乎明白了读书的意义所在,也是我开头我认为找到的答案。
然而此刻,我虽记得这席话,也懂得它的意义,但已觉不是答案,而只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理解,一种态度。
答案是种标准,可懂得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并不能改变事实经验。对生活有与别人更深刻的理解并不能给陷入窘境的你带来疗效,体验生命意义的更多种可能也不能使你有提高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这只是一种生活的理解,而不是治愈生活的答案,理解就是理解,理解与事实经验存在的差异是天然的。
最近的电影《百鸟朝凤》很能体现这个问题,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分析,起初会吹唢呐就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家有会吹唢呐的娃,老爹都觉得是倍有面的事,更不用说会吹《百鸟朝凤》的师傅了,那可是坐在太师椅上接受族人跪拜的。会唢呐就是你与众不同的凭证,这像极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高贵精神。但社会的经纬走到游家班的时候,洋风俗已经入替,唢呐只是一种象征,全然没有市场,于是乎,会吹唢呐有什么用,会演奏《百鸟朝凤》又能如何,再强都强不过在省城打工的蓝玉过着体面,师傅让徒弟承诺传下去的技艺最后变成了男主角的“师傅,我试试”。像极了读书无用论的现实,管它读不读书,能发财的都是有本事的娃。
面对《百鸟朝凤》新老唢呐手对于唢呐技艺的尊重,对唢呐情感的记忆,对于读书者的我们而言,很容易被这些富有文艺气息的理想偏执所动。可以说这唢呐早已深深的吹到了师徒俩的骨髓,我们的灵魂便不自觉为这般深情致意。
然而,这改变不了乡亲在红白之事的仪式变换,谁还在意《百鸟朝凤》?当然改变不了如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泯灭的事实,自然有更“时尚”的,而且又是群众事实接受的新事物,我们为何要拒绝?
已经认定的事实就这样建立在我们日常的经验里面,这样的经验简单而直接,我们已经认定了这个经验——为什么对哭和笑分那么清呢,哭到什么程度和笑到什么程度其实没那么大的区别,也自然就不用在意它程度是大是小了,干嘛较真是谁的理解更深刻呢?
所以,“你念过大学,当过研究生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每天毫无骨气地讨生活?”你啊,还不如邻居那没上大学的李四…
这就是理解与经验的差异,理解让你笑的更没心没肺,哭的更放纵,但终究拧不过事实经验,这是理解的效用也是理解的失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