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是什么?
社群是指一群有共同爱好、共同需求、共同目标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来自天南海北,虽然大多数人素未蒙面,但通过网络紧紧相连,一个活跃的社群往往有自己的内容及多种互动形式。
误区一:社群越多,越有利于个人成长。
当今社会网络高度发达,社群种类繁多,例如有投资类社群、旅游类社群、写作类社群、育儿类社群……打开微博、微信、QQ等客户端,各类信息铺天盖地,本来想通过社群好好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结果变成了被社群信息牵着鼻子走。
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加入的社群越多,在某个领域快速成长的通道就越不容易打开,简单来说就是“贪多嚼不烂”。因此,并不是加入的社群种类越多,对个人的成长越有利。
那么同类社群是不是多多益善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例如张三爱好写作,他就加入很多个写作社群,每天社群信息依旧会多到读也读不完,最终变成了不想看直接删除。因此,即使是同类社群,也不宜加入太多。
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最有价值的社群,去投入、去经营、去深挖,至于社群数量,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精力、个人目标慢慢摸索。
误区二:加入=获得资源=个人成长
时间是当今社会每个人最稀缺的资源,很多人加入社群后长期潜水,一是不知道说什么,总觉得别人都彼此熟悉,自己像个后来者,插不上话;二是不想在社群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因为在这些潜水者看来,社群聊天就是浪费时间,和一群陌生人套近乎,似乎对自己毫无用处,三是确实没有时间,刚刚加入社群时的雄心壮志随着时间渐渐流逝。
因此,这些人只在自己需要帮助或者获取相关资源的时候才开口说话,在他们看来加入社群,社群里资源就为自己所用了,殊不知,这些一味地索取已经让自己走到了社群的边缘,更别提持续的个人成长了。
误区三:付费社群—因为我出钱了,所以理直气壮。
我们偶尔会在付费社群里看到一些人,他们聊天语气生硬,对待社群运营者一副“大爷”的模样,随意挑战社群运营规则,这样的人总认为自己买了“入场券”,就可以为所欲为,但通常情况下,在看到社群中的大咖后,也会被镇住,从今以后不是夹着尾巴重新做人,就是灰溜溜地逃之夭夭。
要知道,付费社群并不是依靠你一个人的门槛费来维系,不要过分迷信“顾客就是上帝”,把自己当“上帝”的代价就是最终从社群销声匿迹。要牢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要感恩社群服务者的辛苦付出。
了解了3个误区后,我们应该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对待社群看法,下面我们用以下4个方法来定义自己在社群中的位置,让自己在社群中能够获得持续成长:
方法一:灵魂三连问
有很多人抱怨在社群没有交到朋友,那请试着问自己3个问题:我是谁?我擅长什么?我能为大家提供什么?给你一分钟的思考时间……
有很多人恐怕一时想不全,或许更多的人只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后面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知道。你连自己都不认识,连自己都介绍不好,请问别人怎么能更好地认识你呢?
所以,现在赶紧拿起笔,为自己写下三个标签,以便让社群里的其他人更好地认识你。例如我自己的三个标签:在职宝妈,写作恐惧症,怕长胖的吃货,请问你的标签呢?
方法二:小事也有大作为
尽管很多朋友说自己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过多的资源可以分享,那么你可以找一些话题和社群里的人进行深度讨论、在群里发早安问候、发心灵鸡汤、甚至每天分享一个表情,这些总可以做到吧?
总之,勿以事小而不为,关键是行动,是持之以恒。你的坚持一定能得到大家地关注和认可,久而久之,你一定能在社群收获满满。
方法三:利他情怀,提升自己。
有些在社群潜水的人,总是认为做人要低调,张扬即肤浅,可是社群并不是一个彰显低调的地方,你要始终怀抱利他之心,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主动连接他人。
尤其是要通过社群,链接高端人脉,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这是一个需要刷脸的时代,再微不足道的成员也要有一颗利他的心里。
自己优秀的同时让别人也能跟着优秀,这才是真正的利他。帮助别人也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法,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自己的复盘,因此帮助别人其实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不鼓励一个人在社群中瞎聊,要让聊天变得有意义,要主动参加高质量的深度讨论,把话题引导成自己喜欢的、关注的话题话题,从不同观点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方法四:链接大咖,向光而行。
不要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多在社群露脸,多跟优秀的人接触,自己也会变得更优秀。如果社群里的大咖很多,你可以主动找大咖聊天,主动靠近他,学习经验,请教问题,向光而行,总有一天你会迎着风成长。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真实干,要想在社群中获得真正地成长,链接更多的人脉资源,还需要付诸实践,深挖、探索、投入时间,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无戒学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