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信息,这其中有些信息会令人陷入深思及自我反省,也有些信息会阻碍人成长及探究。
不过,处理一切信息的能力都源于思辨,明辨是非、懂得取舍之前必须要做大量的思考练习。
01 一段历史的回顾,让我对阅读有了一些全新的思考
刚刚重温了《非洲三万里》一书中的个别章节,印象尤为深刻的一个章节是关于埃塞俄比亚的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大段文献的介入。
虽说我们无法重回那个年代去重演历史,对于很多史料,我们也无法考究其真伪,但我相信每个刊登或发表文献的人都在倾尽所能地还原真相。
为此,作为读者,我很荣幸能够读到这些相关记载。
同时,书中注明了海尔·塞拉西是被军人用毛毯闷死的,而我查了多处资料得出的死因却显示“该皇帝是被门格斯图用枕头闷死的”
若不是六十多年前的一场“无端”战争让我们记住了这位皇帝,无端只因其并无对我们挑起战争之心,但他却在1950的朝鲜战争中做了支援。也因为这段渊源,我才会对这段历史及此人有些记忆。
其实我并非要在今天刻意翻出历史来让诸位重新回顾,只是想借此机会把自己的读书时的一些思考记录在此。
我们在读书时,总会遇到各类书中为我们传递的信息,或是作者对一些历史事件所做的摘录及剖析,通常没有特殊情况,我并不会对书中所提供的信息有所探究或追溯。
02 已成事实的事情被再度传播时,听者/读者还需重新追溯或探究一番才行
作者们为了查资料必然会花去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而他们能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是倾注了心血的,这一点我们不能轻易否定,但对于读者,我们是否花时间及精力去对书中的内容再次进行校验了呢?
观点所传递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对此,我们很容易辨认对方所持的观点是否符合我们自身的价值观,然而对于历史或是一些摘录,我们是否也需要持有一颗探索之心呢?
观点是主观上通过验证而得到的一些结论,我们只需要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分析对方的观点是否能够得到验证即可,由此我们便能得出自己的立场是否愿意认同对方。
可历史却是已经发生过的、板上钉钉的事实,我相信今天没有人会去为了什么既得利益去扭曲历史,毕竟现代人的利益排位中,扭曲历史对他们来讲可没什么好处,但“残酷”的客观事实常常告诉我们即便是多方取证,也未必能从中还原真相。
因为一件事情过去太久了,有些记忆总会褪色。再说,同一历史事件能有诸多版本得以流传,就说明这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而是每个版本都已经流传很久了,那么你又如何界定孰是孰非?
这一天,我静坐在桌前,回顾曾有过的一部分阅读体验,此类状况(我个人查阅的资料及文献与书中的内容有些出入)出现过不止一次,但我确实没有为此而翻阅其他与出处相关的资料及文献。
我很清楚,这是我在阅读中需要修正的部分,读书有时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接力,作者能够传递给我们的内容非常有限,我们接过这一棒后可以选择完全照搬、效仿,也可以选择继续探索、深究,让这个交接或是传承变得更有意义。
03 你希望你的大脑中留下怎样的信息?
对于我阅读过的书籍的作者,我都深表敬意及感谢,让我了解到很多知识、常识及历史;而对于我们广大读者来说,我们究竟需要把怎样的记忆留在大脑里?
是那些从未思考就完全确信的文字,还是经过一番辨别或是思想斗争从而得出自己的判断的思想产物?
一张照片摆在眼前,有人在意的是拍摄角度,有人在意的是景致出处,阅读的精妙之处也是在于探究的角度有所不同。
在人人都能分享知识、人人都可以成为一种“传播途径”的今天,对自身的言论及行为负责,是一件不可不做的事情。
多年前,信息闭塞,人们能够接收有效信息的途径很有限,如今,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多到已经对人造成心理负担,如果此时人们没能及时处理这些冗余的信息,那么大脑所承担的负担会让人变得懒得思考。
04 接收的信息越是繁杂,我们就越要做好应对措施
拥有自己独到的思辨力,会令你在面对抉择及取舍时能够灵活处理,这种能力,不止在阅读时需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很需要它。
读书人突然放弃读书,只因为他人的一句“你读了那么多书,还不是依然贫穷”,然而在这句讥讽背后,在那一刻,他忘记了自己曾经为什么而读书,也忘了每个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了多少自我满足感。
曾经任劳任怨的员工突然变得不再优先考虑团队的利益,而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只因为朋友的一句“给别人打工还那么卖命,你老板能给你养老啊?”,在那一刻,这个员工忘记了自己选择勤勤恳恳时并不等同于给别人打工,而是选择了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
人们面对每个决定或是选择,为何会决定艰难?是因为总是有“他人”的声音在影响他们。如果在每一个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的时刻,你都能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被“他人的声音”所左右,那么你就会做出那个相对明智的决定。
05 缺少思考,让人变得麻木
他人的声音是少不了的,但是如何理解、如何判断,以及他人的“建议”你是否需要采纳,则取决于你是否拥有自己的思考力,是否愿意花时间去寻求真相。哪怕我们并不一定会找到真相。
就好比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一段又一段年代久远、早已无从考证的历史,我们可以选择不假思索地接收,也可以选择通过翻阅文献及史料去一探究竟。
也许我们明知即便花掉了大量的时间去查资料,也还是无助于得到精准的结论,但我们依然要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会使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没有这种习惯,人们就会遵循另一种习惯,在面对他人的声音时,纠结、无助、最终被外界的各种声音所缠绕。
把时间花在思考上,总好过把时间花在纠结与听之任之上。
06 小结
不知开篇那位埃塞俄比亚的皇帝如果生在今天,会不会也像我们一样,总希望对历史了解得更全面一点,我只知道,虽然很多事情早就已经被下了定论,但我们依然需要对探索及思考本身保留一丝敬畏。
因为思考的意义就在思考的过程中,而非得到一个“不劳而获”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