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会南怀瑾先生,畅谈皇宫往事
文/向斯
早就知道南怀瑾先生在苏州吴江太湖开办大学堂,神心向往久矣,一直想去拜访。刘雨虹老师是老古文化公司的总编,多次在电话之中,谈到南先生的太湖大学堂,并邀请我前往太湖一叙。2010年秋,我南行江南,考察《乾隆南巡》历史古迹,特地来到太湖,拜访南怀瑾先生和刘雨虹老师。
那是下午,夕阳下的太湖清澈明净,十分秀美。说到太湖大学堂,刘雨虹老师说:那是南师多年前的理想与筹划,九年之前,始得破土兴建。大学堂占地近三百亩,坐落在上海西南大约220里,苏州之南大约120里。这里是太湖之滨,山水秀丽,风景如画:一望无际的如茵草地,桃李芬芳,有孔雀漫步,有鸭群逍遥,还有千百年迷倒无数文人墨客的太湖月光……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
当我真正置身于这庙港的太湖大学堂,看到的仿佛是一个奇迹。的确,在这里,南先生留下一个历史书院,创造一个讲堂奇迹。仅仅几年间,平地建起了几座大楼,有办公室、图书馆和讲堂楼。纵观太湖大学堂,以讲堂楼最为特别,也最具南先生风格:讲堂楼,是修禅养性之地;大楼第一层是讲堂,第二层是禅堂。禅堂很宽敞,整齐地摆放着一套套禅凳,可容纳80余人。禅堂光线幽暗,有几分神秘,这正是禅堂的独特之处:将温度、湿度、光线、音响诸方面巧妙结合,匠心独运,营造一种庄严宁静而空灵的境界。
禅堂之外,排排廊柱支撑的游廊连接着巍峨的大楼,楼外是宽阔的草坪,草坪修剪成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案,中间点缀着精致的亭子。那亭子,相赏有松石间意,望之如神仙中人。大学堂外,满眼是繁茂的树木和如茵的草地。这里气候宜人,风景如画。醉山在幽,醉水在秋。放眼望去,这里水天一色,天水交融,林中有水,水中有林。醉林之幽,醉水之雅,尽在这一望无际、飞鸟归林的秋色里。正是:
一空秋色满湖湾,
万里云海远近间。
懒坐窗前看闲水,
忽在水中见青山。
南先生说佛法,看世道,洞若观火。南先生说,佛法在世间,社会上到处有菩萨:“佛法还是在世间的。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牧中都有。”“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十九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中国文化,什么叫做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作者与刘雨虹老师南师是神仙中人
谢锦扬负责图书馆,他来自台湾,博学多闻,斯斯文文的样子。他一直陪同着,仔细参观图书馆、办公楼和讲堂楼。傍晚时分,大学堂显得格外神秘,晚霞中的庭院也更加幽静。这时,老谢说:刘雨虹老师已经在一层大楼等着了。刘老师是我认识很久的老朋友了,她思维敏捷,记忆力好,文笔极佳。今年,她已经90岁了,可依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就像我20年前结识时的样子。刘老师对我说:南老师听说你来了,特意吩咐一起吃晚饭,好好聊聊。
我和刘老师正聊着,南老师来了。南老师今年已经93岁了,可是,真是不敢相信,他就像从天上飘下来的一样,感觉就是行走如风啊!南老师依旧是那身经典式的布衣装束:一身中式青布长衫,头戴线帽,健步从容。他笑吟吟地打招呼,握手、寒喧,十分礼仪周全。他讲学一天了,依旧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他的声音很洪亮,眼睛炯炯有神,头上戴着黑帽子,寿眉是白的,看上去真是一位得道高人,准确地说,是一位神仙中人。
晚餐很丰盛,满桌美味佳肴。不过,南老师依旧吃他的神仙晚膳:一碗粥,一杯茶。真可谓:一粥一茶,皆为人间佳味;一湖一僧,阅尽尘世风情。坐在桌前,看着头发、眉毛都白了的南先生,感慨人生如梦,今夕何夕。南先生为人低调,十分谦逊。人生在世,切忌自满,我想起了《十半歌》: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谷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自我,另外一半顺自然!
我又想到自己写过的词:
试问此生何所有?
何必终日营营。
放下皮囊一身轻。
赤脚行千里,
山水寄余生。
畅谈皇宫往事
南先生德高望重,学问如海。可是,任何时候,他都有一颗童心。记得聊到我的名字时,南先生问:向斯这名字,很好啊,很有味道,是笔名还是原名?我说:南老师,不少人问过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无可奉告。不过,既然老师问了,我得如实回答。这名字本是笔名,后来,成为我的正式名字,个人身份、档案,全部改了,都记录在案。南先生意犹未尽,笑眯眯地,一再寻问原名。当知道原名后,南先生感觉更有意思,不禁大笑起来,反复地叫我的原名,那神态和笑容真是刻骨铭心,九十仙翁,如同孩子。
随后,南先生一直在笑着叫我的原名:每说一句话之前,他都要叫一下。没想到,我的原名,让南老师如此高兴,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这顿饭,大家都很开心。我们边吃边聊,聊得很热闹,真的十分愉快。感觉中,我们好像只是在聊,没有吃什么东西似的,几个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吃完饭后,南先生特地介绍身边的人:宏忍法师、马宏达先生等等。
南老师学识渊博,非常健谈,听他解读灵异,叙述历史,纵谈宫廷往事,大家都忘记吃饭了。南老师有一句经典:现代人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对科学的迷信。许多现象,科学是解释不了,或者说,现有的科学认识有限。南老师对皇宫、皇宫里的人和事以及宫里的珍宝很有兴趣。他说,宫里的事,很多人不知道,你向斯知道,多好啊!你是湖北麻城人,送你两句话:入宫二十年,离家三千里。你看,多贴切啊!你那地方,是皇帝的宝地,不是一般人能呆得住的。
接着,南老师说:现在,有很多人批判皇帝,说皇帝不好。其实,很多人都想当皇帝。当皇帝,当然好啊!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就是天子,就是一姓之天下。皇帝生活的地方,就是皇宫。宫中的宝贝,难得一见,都是世间稀有和罕见之物啊!这里太湖大学堂,讲国学,讲国宝,讲治学之道。你在宫里那么多年,接触了无数国宝,我们请你来太湖大学堂,讲几堂课,开个皇宫系列讲座,年年来,如何?
听南师这样说,我赶紧恭敬地回答:南老师,我辈永远是您的学生,我哪敢在太湖大学堂讲座,我可以年年来,听您讲课。
吃完饭后,刘老师笑着说:向斯,不是想和南老师一起合影吗?你看,南老师都站在那里了,等你呢!我抬头一看,真是十分感动,南先生真的稳稳地站在那里,笑容可掬的。南先生身后是一块黄地大匾,上书四个大字:博问广采。在黄匾、粉墙的映衬下,青布衣衫的南先生显得格外干净、清瘦,仙风道骨。刘老师说,南老师现在已基本上不给人题字,也基本上不与人合影。这张照片确实十分珍贵。后来,不少朋友想要这张照片,但我都婉言谢绝了。
2012年9月中旬,作家鸥盟对中华书局宋志军社长说:华人世界中,智慧、学识、才华、先知诸方面,南先生是首屈一指的。中华书局,何不出一套南先生作品集?宋社长天生是做书的高手,本来就敏锐,听这一说,当即表态:是啊,中华书局应该出版一套完整的南怀瑾先生作品集!
随后,宋社长给我打电话:向斯先生,有件事得请你帮忙。你和南先生很熟悉,《慈禧私家相册》那篇后记,你和南先生在太湖见面、晚餐,大伙都爱看。你方便的时候,请联系一下南先生,由中华书局出版他的作品集。
中华书局是中国的顶级出版社之一,由中华书局出版南先生作品集,这当然是好事情,想必南先生也会愿意。我乐于促成此事,当即就给刘雨虹老师发信沟通,表达中华书局出版之意。
第二天,9月21日,刘雨虹老师打电话给我:向先生,看到你的来信,很高兴,由中华书局出版南老师作品集,很好。不过,现在,南老师在闭关。等南老师出关了,南老师大概会同意的。到时候,你们一起来太湖,我们再商量。
然而,想不到,几天之后,南老师就驾鹤仙游了。这次的出版邀约,可能是南先生一生最后收到的约稿。可是,却天人两隔!
非常想念南先生,但愿仙风道骨的南先生在天上悠游岁月,自由自在,依旧著书立说,传播中华文化。百年以后,如果有缘到天上,一定再次拜会南老师,聆听南先生幽默、风趣的畅谈,沐浴清新的文化香风。
每每仰望天空,仿佛能够看到南先生智慧、慈祥的笑容。
深切怀念南老师。
注:作者向斯先生,湖北麻城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图书馆副馆长,宫廷历史专家。30余年来,亲手整理、编目、阅读了大量宫廷善本、档案,潜心于中国宫廷历史文化诸方面研究,主要作品有:《中国宫廷善本》《中国宫廷御览图书》《故宫国宝秘籍流传宫外考》《故宫藏品大系》《皇宫红档》《皇宫黄档》《国宝背后的秘密》《康熙相薄》《乾隆南巡》《乾隆养生录》《宫禁后妃生活》《皇帝的佛缘》《慈禧与晚清残局》等等。
本文转自南怀瑾学术研究会、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