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猜不透别人 又何尝懂得自己|《调音师》说:我们的生活都是罗生门

猜不透别人 又何尝懂得自己|《调音师》说:我们的生活都是罗生门

作者: zephyrexe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23:55 被阅读4次

    谁的人生不如此,不过一场罗生门

    写完之后,想到——自己的声音通过头骨传进大脑,别人听到的是通过空气,录音录像是通过电流感应采集的,所以你别纠结哪个声音是对的,因为根本没有正解,每个都是真实。

    和朋友说起《调音师》,他问:讲什么的?我说:根据法国短片《调音师》改变之后的印度悬疑神作。他说:那我懂了,只要看法国原作就行。

    的确,法国版的《调音师》短短13分钟,获得豆瓣9.2的高分。谁都知,要获得豆瓣君们的青睐真的很不容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几乎是谁翻拍谁入坑的分数。

    所以用比较的眼光看这两部电影,有些不公平。法国《调音师》的结尾充满可能性,印度《调音师》结尾有过之无不及,不仅完好地保存了这种可能性,而且仅仅用了最后一秒镜头,就把整个结局都反转了。这一点上,是再创作。

    所以我更喜欢下面那张海报。


    那就先从结尾说起。(以下有剧透,如介意请先收藏)

    阿卡什一下子用盲杖把脚下的易拉罐打飞。观众顿时懵逼——what?他没瞎啊……

    然后我们不得不开始回想他之前对前女友苏菲说的种种:

    正当他和医生带着后备箱里昏迷的西米,开往机场,准备卖掉西米的脏器和角膜,西米醒了。医生想再次麻醉西米的时候,反被西米所杀。已经是盲人的阿卡什误以为医生返回驾驶座,百般劝告医生放过西米,自己也不想要她的眼角膜,balabala……西米让他在公交车站下车,本以为是放过他,没想到西米调头向他冲来,这时一直半瞎的兔子在逃脱猎人追捕时跳到了挡风玻璃,车子偏离路线掉进了田里爆炸。

    苏菲听完这些后说:“你太善良了,你就应该要她的角膜!”

    然后就是他俩分开后,阿卡什一杖打飞易拉罐的镜头。

    机智如你,怎么反推?阿卡什没瞎→他仍然要了西米的角膜→西米没有反杀医生→阿卡什也没有善心大发地求医生放过西米。

    仔细想,医生好歹也是个男人,怎会被一个半昏迷的女人反杀,汽车翻到田里,怎会瞬间爆炸,很多细节都经不起推敲。


    故事到回到,医生和阿卡是开往机场的路上。就从这课长得很像肝脏的大树开始。

    车并没有停,而是一直往前开,西米最终仍被卖给了酋长,她的角膜给了阿卡什,医生为了感谢他之前的救命之恩,拿出部分卖西米得来的钱,资助阿卡什去了伦敦。

    正解?


    不。看看开头,细思极恐。

    电影一开始就是男主的画外音:“说来话长,咖啡?”

    所以,电影从苏菲知道阿卡什装瞎,气愤地和他分手开始,就全都是阿卡什的自己的叙述了。何止是结尾。包括去西米家演奏钢琴,看到西米和奸夫杀人,自己被人追杀,被西米下药,从假盲到真瞎,孰真孰假?

    观众自己判断吧。

    最后在伦敦咖啡馆,服务员递给阿卡什盲杖,专门给了盲杖上的兔头一个特写。和阿卡什故事中的兔子一模一样。这只兔子只坏了一只眼,特别像阿卡什被下毒后的样子——两只眼睛并不一样。那么,他是真的看不见吗?

    如果他从来都是看得见的,那么他半夜逃避追杀,逃脱医生的手术刀,躲避西米的威胁,那一次次的死里逃生,是不是都非巧合?


    这些都是他自己给自己杜撰的人生?

    你会发现,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细节,之前或之后的故事就有很大改变。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可以根据这一页的内容作出选择,从而前往不同的页码,继续不同的故事。《调音师》就有这样的意思。

    影片节奏上几乎是几分钟就有一次反转,让人措手不及,有人不喜欢,觉得好做作,但也有人表示,值得二刷。

    分析那么久,也没得出最后结论,这恰恰是编剧和导演要的效果,众说纷纭,却永远不会有正解。影片被人津津乐道、涨了人气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对于“无解”的 理解——

    哪段历史只有一个版本?谁的人生只有一种说法?

    我们不需要有正解,人生没有输赢家。答案片头就说了:什么是生命?


    别忘了,Liver除了肝脏的解释,还有生活者。

    阅读原文

    色觉系公众号: zephyrwang8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猜不透别人 又何尝懂得自己|《调音师》说:我们的生活都是罗生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bm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