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 精进的医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9-20 07:08 被阅读0次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    晴

我和女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女儿把童谣叫过来一起住宿,这下就是我一个大人带俩孩子,而且都是青春期的娃儿,我感觉压力好大的。平日里做饭、家务事儿特繁琐,我从小到大就不喜欢干这些活儿,但是,为了给她们补充营养,为了她们的身体健康,我也努力学着去做。这些都没啥,也不是高难度的学问,只要躬下身子来学习并不太难,甚至做着做着就很喜欢了,也心甘情愿为孩子们花功夫和投入时间在烹饪和家务上了。

只不过,和孩子相处是一门学问,我和女儿在一起磨合了十多年才找到一种适合我们的相处之道,那么和别人家的孩子同在一个屋檐下,突然之间缘分让我们成了一家人,我和这孩子之间存在着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我能否和她和谐相处呢?能否带着自己的女儿和这个娃儿愉快度过高中三年当中最艰难的冲刺阶段呢?这是我一直忐忑不安的事情。

童谣是内蒙古孩子,性情豪爽、热情大方、心地善良、心思细腻,特别能为别人考虑。而且还是“学霸”,是清华、北大的材料,她是个非常不错的孩子。我想将来我会对别人吹牛,说自己带出了清北的高材生,想起这些我就特开心。而且她的爸爸、妈妈也是我们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团队中的重要支柱。不停地给我们寄内蒙古的新鲜牛羊肉、水果、点心等食物,让我们家的冰箱都堆不下了。他们仨都有着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人儿的广阔的胸襟和情怀、有着豪气万丈和真诚热忱的品性。我想和这孩子相处应该是不难的。

但是,青春期的女孩儿自尊性强,叛逆性强,自主意识性增强。带自家的孩子,说话重一点、轻一点都没啥关系的,因为她早就习惯了我的大大咧咧、口无遮拦了。但是,我做为童谣的临时家长,如何与这个前面十多年并无交集的孩子沟通,这确实是个有难度的问题,需要一定的交流技巧,才能融洽地交谈。

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交流,首先要端正自已心态,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吃过的盐比孩子走过的路还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嘛!孩子们所经历的正是正是当年我们正在走过的路,我们的人生阅历自然比他们丰富多了,当然眼界自然也开阔,看得也比他们远,姜的还是老的辣嘛。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把孩子看作是长不大的孩子,放不下大人的身段,无法与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交流,不会平等与孩子说话,不能把朋友当成朋友一样对待,不去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

而是要学会与孩子平等、坦诚地沟通,既然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就成了一家人,要彼此包容,不要过度挑剔孩子的行为,不要打压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会把自己所想告诉我,让我掌握她们最新的动态。孩子如果做错了事,也不要过份指责,用教训的口气去训斥孩子,她们本来心里就很难受了,你还火上浇油,这会让孩子更加烦闷的。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跟她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谆谆善诱,让她发自内心感受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才有利于将来的改进。孩子身上有错误是难免的,但是,只要知错能改就善莫大焉。

其次,做为家长要积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只要是对孩子的学习、身体成长有利的事情,就尽可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满足。然而,不要把自己对社会的观点,为人处世经验强加于孩子,如果这样,易造成孩子的叛逆性。青春期的孩子对于末来是有自己的规划的,我们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干扰孩子的决定,引发孩子的叛逆,与孩子形成对立局面。

家长在提供孩子良好的发展环境时,当然要引导该子的选择,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是要想方设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不能放任自流,关爱但不溺爱。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我们要有一点艺术性,才能与孩子有效沟通。为孩子轻松、愉快度过青春期,为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提供良好的氛围,需要我们家长更进一步努力才行。

现在这一代的高中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一家老少宠着,从小被娇生惯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都不强,心理承受能力更是弱不禁风的。面对挫折容易焦虑和抑郁,面对巨大压力容易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带着两个娃儿的家长,我更需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开导这些背负着沉重学习压力和时时刻刻紧张兮兮的高三学子,我的工作重心就是在关键时期给孩子们减压。

各种渠道得知的消息显示,今年中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情况明显变得更为严重,特别是高三孩子,我有许多朋友,她们的孩子第一时间出现心理问题了往往都是找我咨询,那些平日里看着活泼、阳光、可爱的孩子在疫情之下、高三极限压力之下,突然变成了林妹妹多愁善感,或者变成了“一根筋”,凡事都想不开,总是不断纠结,为一个小的问题而焦虑不安。做为一个医生,我有着第一手的资料,了解到今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做家长的特别要警惕这种情形,孩子大了,我们的确需要放手,但是放手不等于放眼,要时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这是很关键的。

在我看来,今年受疫情等超重量级灾难影响,孩子们长时间呆在家里上网课,与家长几个月密切接触,不见的时候总是想念,长时间相处却很烦,已经到了“相看两厌”的程度了,太多人心里被激发出了焦虑等心理问题,包括大人也出现了。正常而健康的家庭关系中,有着强大内心的父母会去试着容纳孩子的一些焦虑;而在出现问题的家庭关系中,连平日里淡定的父母由于疫情影响经济没来源、生活无着落,贫贱夫妻百事哀,穷吵恶闹,把不良的情绪向孩子宣泄,如此怎能不让孩子焦虑呢?

孩子自然是最虚弱的,如果家长不断向孩子释放这些不良情绪,那肯定会加重孩子的心理问题。甚至有极端的孩子可能自杀。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我们看到疫情之后中小学跳楼的孩子不在少数,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各种想法,要时刻警惕孩子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疏导,千万不要漠不关心,否则,将来出现什么事情了,后悔都来不及。

人生很长,疫情带来一两年的挫败,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会很快忘却的。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我们湖北恩施也封城了两个多月,当时被禁足在家,除了上网课,什么也干不了,觉得好难好难,简直是不见天日,而且经历了返京后今生第一次经历的隔离,度过了一个人在宾馆里举目无亲、彻底失去自由、倍感孤独的日子,如果不是去看自己当时写下的日记,我早就忘记了,人总是善于遗忘的。

并且,疫情基本是平等的,不只是你和你家孩子会遭遇疫情的影响,无数人都会。甚至有许许多多家庭妻离子散、生离死别、倾家荡产,失去了许许多多最宝贵的东西,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损失都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直面这一点,接受这个事实,在这个基础上看看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至少,我们作为大人,自己的焦虑试着自己去容纳,不行就找心理医生或者亲朋好友求助,而不是宣泄给孩子,让孩子负担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ry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