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风,草原的雨,草原的羊群--”
茶几上,响起了久违的电话铃声,正在厨房里洗菜的我一阵激动,来不及擦干双手,小跑着过去按下了接听键。结果很失望,又是骚扰电话。一气之下,关机。
自从退了休,电话就渐渐少了。说实话,在上海带娃,人生地不熟,没有自己的圈子,时不时会感到孤独,听到来自家乡的电话,无疑是赏心乐事。偶尔有朋友约打牌喝茶,去不了,只好抱歉。多抱歉几回,电话更少。以后打进来的,唯有骚扰电话。不知从哪天起,索性一直关机,两耳不闻外界事,全心全意带孩子了。闲时我看书,老伴也看,但她天天都要玩微信,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圈里群里发图图道早安,睡前则一一给朋友们点赞。
去年与亲家换了班,回老家轮休,出发之前,赶紧向朋友们报告。心想,终于回归自己的老窝了,一系列的接风之后,想打牌就打牌,想喝茶就喝茶,想吹牛就吹牛,--那该是何等的惬意!
结果跟我想像的完全是两回事。朋友还是那些朋友,刚见面时甚至比想像的还要激动,老远就互相指着对方,然后快步上前,握住手半天不肯松开,松开后还要勾肩搭背寒喧半天,问了老婆问儿女,问了儿女问孙孙,然后相约“改天聚一下”这才分手。然而这个“改天”要改多久就很难说了。先是等对方的电话,一副随时待命的架势;很多天没动静,等不得了,打电话过去,对方恰好有安排,只好再改天。老张一个人“改天”还好,老王,老李,老刘纷纷“改天”,就觉得不对劲了。有回买菜时碰到老杨,也是很难得碰到的那种,寒喧半天没说改天,说的是:“等哪天合适约几个老哥们聚一下”。“哪天”尚且不具体,还得“合适”,这种约会一听就觉得虚无缥缈。
那天我忽然意识到,我生活中的朋友圈已经不复存在,并第一次感受到了啥叫人走茶凉。
据我所知,感叹人走茶凉者,通常是单位的领导,再不济也是有一定地位的老同志。人走了,无权无势了,回到单位,面对一张张“你是谁,找哪个?”的面孔,当然会很没面子。问题在于,我以前的朋友,基本“门当户对”,并不存在利益关系;而且我回到单位,那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绝对不会是装出来的,为什么跟老朋友一下子就拉开了距离?再有,老伴为啥聚会多得忙不过来,昨天跟这几个姐妹跳舞,今天跟那几个姐妹打拳,明天说不定又要聚餐?
晚上跟老伴说起我的困惑,老伴笑了:“很简单啦,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来往才有感情。长期不来往,不疏远才怪!”我仍然不解:“你在上海,跟姐妹们不是也没有来往吗?”老伴更得意了,点着我的额头说:“你呀——!别人不打电话,你就不会打过去吗?没有事,就不能聊一聊家长里短?我每天发图图点赞,不是来往是什么?来而不往,活该你人走茶凉!”
老伴一席话如雷贯耳。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毕竟再淡也得交往才不至于疏远,毕竟再淡也得有“水”润着。如果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连一声问候都欠奉,那还叫朋友么?
修复并呵护朋友圈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五年前的旧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