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塔里塔外
讲解员小姐还告诉我,湖州有三怪,塔里塔,庙中庙,桥下桥。寻着这个思路,我们又来到了其中一怪的塔里塔。
塔里塔是湖州城里最有名的古迹遗存,现叫飞英塔,在飞英公园内。内塔为石塔,唐代建筑,塔里有僧伽大师舍利子七颗及阿育王饲虎面相,北宋年间又建木塔罩之,形成独具特色的"塔里塔"奇观,苏轼宦迹于此,常登塔吟啸,逸兴遄飞,留有不少名篇佳什。当我与张翔兄绕塔登临时,正值夕晖落照,霞映澄塘之际,眼下一片荷池,虽荷叶连连,青青可鉴,奈何时近晚秋,有的已成枯态。抚栏凭眺,满城纵横,尽收眼底,塔前是颜真卿的韵海楼默然静立,右边是苏东坡的墨妙亭偏处一隅,隐形于古木丛中。
说到墨妙亭,便忆起苏轼的名篇《墨妙亭记》来。公元1072年,苏轼任杭州通判,路过湖州时遇好友孙觉(字莘老)恰任湖州知州,两人相谈甚欢,孙觉便请老友苏轼为其新建的墨妙亭作记。苏轼是个性情之人,对待好友的热情相邀是盛情难却,同时一时兴起有钱难买我愿意,于是一挥而就,写下了这篇名垂千古的好文章,并赋诗数首,以记其盛。
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文章要素,主题思想,文词典故,篇章结构等等,这些对于苏轼来讲,都是小儿科。苏轼每于行文,总喜借物抒怀,意吐胸臆,且文如泉涌,继而滔滔江河,文思来时,行于不得不行,文意尽时,止于不得不止。其文也如此,其人也如此。今有此幸,无意追贤至此,不料圣贤却在此地静侯千年,心下不禁寂寂然焉。岂不诧哉?
其实湖州是苏轼一生的命运之地,当初两任杭州,都与湖州有缘,或交友或登临,若即若离,终于有一次接旨圣上,任湖州太守,让苏轼兴奋不已。当年颜真卿来此太守时就常聚文人雅士一起吟唱,如今自己也终于亲任太守,遂了多年心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苏轼到任湖州后不到三个月,朝中就有人谗言相妒,弄得皇帝左右为难,有人甚至把苏轼平时吟唱的句子拿来分解,添油加醋,断章取义,说是在影射皇帝,攻击新政。谎言说多了便成真理,谗言说多了也成了事实,最后皇帝也信以为是,便派人将苏轼押解京城。苏轼一向天真,遇此情景,早已六神无主,手足无措,知道天要灭我,便是无路可逃。
当地百姓闻此后,倾城相送,弄得当时的苏大人还很不好意思,感激涕零,接着下来,便是惊动天下的"乌台诗案",从此彻底改变了苏轼一生的命运轨迹,也成就了苏轼人格与精神的凤凰涅槃。
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往返之间,很容易让人迷幻,当我定神再注目眼前的景致时感觉逼仄窒息,眼有迷茫。当年有着苏公气息的墨妙亭偏处一隅,被绿树浓荫覆盖着,显得极为岑寂、荒寒。稍一纵目,则周遭高楼林立,喧嚣夺人,现代的富足与繁荣早已不在乎当年的文人气象,把千百年的历史过往挤压成一堆断井残垣,枯荷败絮,让人难免心生慨叹。所幸的是,多情的丹桂此时开得正旺,一任吐呐,花放清香,又让人沉醉当下,慰抚当前。
当晚,湖州书画家高宝平先生特意邀请我们品茶,地点就选在飞英塔边上的一家茶楼。茶楼布置的古雅而清幽,分布在廊壁间与茶室间的书画作品却是苏轼的诗文,聊天的话题还是苏轼的种种趣闻与逸事。原来,一千多年过去,苏大人并没有真正离开过美丽而多情的湖州,一直存活在当地百姓、学人士子的茶余饭后,腕底心中。
秋江行之湖州篇2 秋江行之湖州篇2 秋江行之湖州篇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