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乘中鸣云露车径前,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王先把其手曰:“事克,当相用为荆州。”既而忘之,以为南郡。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后兼三公,署数十人为官属。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于时称其知人。
王敦,字处仲,琅琊临沂人。琅琊王氏,是晋武帝司马炎女婿,也是东晋著名的权臣、将军。他掌控长江中下游军队,后越来越猖狂,自行收受税赋,不服从朝廷政令,使得朝廷越来越忌惮他。于是朝廷派刘隗等将领来牵制他。
王敦以讨伐奸臣刘隗为由起兵攻打建康。幕僚杨朗极力劝说王敦,王敦根本不听,还要求杨朗跟着一起出兵作战。杨朗没办法,只得跟随。王敦起兵前,也派人邀请过甘卓和司马承一起造反。甘卓口头虽然答应,却一直不出兵,完全处于观望状态。司马承直接了当地拒绝王敦,不仅囚禁王敦使者,还在举兵反对王敦。
王熟在进攻建康时,杨朗坐着指挥车来到王敦面前,说:“作战要天时、地得、人和,我们才能一次攻下城池。请听我改号鼓声在发动进攻,这样才确保取胜。”王敦握着杨朗的手说:“等这次战事胜利之后,我就让你管理荆州。”杨朗根据现场情况,分析利弊,审时度势,等时机成熟便擂起战鼓。王敦听到声音后,率领军队冲杀。
战事虽然胜利,王敦自己却把自己的承诺给忘了,派杨朗去当了南郡太守。而杨朗也不斤斤计较,欣然接受。在南郡矜矜业业管理着。晋元帝司马睿同王敦谈判,让其管理政权。王敦则独掌大权彻底,架空司马睿。展开报复,对那些没有配合他反叛的将领全部诛杀,还凭借实力占据更多地盘。
司马睿死后,在晋明帝未稳之际,再次起兵造反,可是不久却病在了军中。而王敦很快就被朝廷平定,晋明帝则开始处治叛党。杨朗也是其中之一,晋明帝下令逮捕了杨朗,并判了死刑。可谁知不久之后晋明帝也死了,杨朗才得以幸免。继续在朝做官,一直做到兼任三公尚书的位置。他安排了几十没有名气人做官。而他安排的人之后却个个都得到了爱戴,也算报答了杨朗的知遇之恩,没有让人杨朗失望。于是人们都称赞杨朗有识人的能力。
杨朗从开始的劝诫,之后的根据形势明哲保身,管理南郡对百姓爱戴,最后的知人善任。都是杨朗作业叛党,却能在最后逃过一死,还能升官的肚量。虽然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不可否认,他的才识、他的气度、他的赏识能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所谓识鉴就是应该有这份能力,他才能在逆境中生存。这也就有了后来杨朗向王敦说的这一番话,才能改变了战场形势,同时也改变了自己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