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且留后人评说

作者: 琴雪_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1-07 18:40 被阅读0次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历代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

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

同一人物形象,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

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须摒弃个人的偏见和爱恶,而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具体分析。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

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象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薛宝钗一出场,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看似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第38回作《螃蟹咏》,对当时横行霸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尖锐讽刺。而她最喜爱的词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愤、反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

由于受程高本误导,红学界对薛宝钗思想性格认识长期偏离实际情况。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其实在曹雪芹的笔下,她恰恰因为自己的个性而得罪了家长!

小说第22回,宝钗曾一首《更香谜》引得贾政扫兴:“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第40回,在贾母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时候,宝钗蘅芜苑那“雪洞”一般朴素的室内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很扫了她的面子。贾母对宝钗,一则曰“使不得”,二则曰“不象”,三则曰“忌讳”,四则曰“不要很离了格儿”,五则曰“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全是负面评价。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纹、李绮辈坐在一起,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如她真是“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她何以会落到如此结果呢?可见,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恰恰是最不屑于玩弄什么“城府”,以讨好家长的人!正好,脂砚斋对于钗、黛写应制诗一事的评语也是:“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对弱者真切的同情,却对权势者“不屑”,这才是宝钗行事的基调。

薛宝钗,这位封建礼教王国中的“冷”美人得到了什么呢?封建主义的叛逆者和封建主义的奉守者同归于尽!这是大观园中的悲剧,真是让人怜惜让人悲叹!

一、冰雪聪明香艳美人薛宝钗

“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宝钗艳丽如花,肌肤丰腴如玉,宝玉不时偷嗅宝钗冷凝香的体香,有时贾宝玉对香艳的薛宝钗都看痴了!

宝钗《菊花诗》一首特别有诗韵。另宝钗蟹诗,虽是讥刺世人,即谓专诮宝玉、黛玉亦可。可见宝钗冰雪聪明,一代才女,只是藏才守拙罢了!

二、行为豁达,随分随时薛宝钗

逐回细看,宝卿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蜜之情。薛宝钗有着“行为豁达,随分随时”的性格。

小说给此人以“一问摇头三不知”“装愚守拙”般姿态出现,用旁敲侧击的笔法,含蓄深邃地刻划了她。这一人物除了后面出闺成大礼外,自己的遭遇不多,她总是在别人的遭遇旁边,表现出她的性格和风貌。

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薛宝钗

像这样一个封建主义的忠实信徒,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努力奉守着封建礼教、封建秩序的规范,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居,她的“温柔敦厚”、“庄重典雅”,她的“怒于中而不形于外”、“心如城府之严”,给人以成熟的感觉。

什么叫做“成熟”呢?“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我以为可以用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作为判断的一个依据。“成熟”的标志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中,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看到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看了摇头,不悦而去。这两句,在旧社会被一些世故圆通的人理解作明哲保身的精典,宝玉对之不以为然,自有他的理解。这正是用这种陪衬之笔,反映出贾宝玉 叛逆性格的一面。其实,这副对联的含义,并非如世故者所云,还可以作更深刻的理解。

为人作事也应该有些“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修养。我们常常爱提“成熟”这个词,对某人在治事、干才、历练、表现各方面如加赞许,也会随口而出,说某人已“成熟”了。而薛宝钗却在世事处理上游刃有余。试想想,洞明世事是容易的吗?就是凭借这成熟,娴熟地运用关系网,讨好贾母,远交近攻,与上下人打成一片,几乎整个贾府上下没有不说她好的,因此成功地攫取荣府中宝二奶奶的地位。真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薛宝钗!其处事之圆融,谋事之才干,丝毫不输于王熙凤,以致于引得王熙凤对她忌惮三分!

常有人指责《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冷血,她在听说金钏跳井和柳湘莲出家后没有表现出惊讶和伤心,还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其他事项——把自己的衣服送给金钏当装裹,提醒薛蟠不要忘记安排宴席感谢出过力的家人和伙计。

对于金钏儿之死,如果读者能设身处地想一下,宝钗没错,虽在说假话,但是是善意的谎言,说金钏儿是失足掉进井里的,和王夫人无关。但有时人必须说假话,例如对一个病重的人,说假话能宽慰病人,甚至救活一个人。金钏儿已死,王夫人内疚自责的不行,小智都会说假话,更何况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有责任和义务让王夫人开心,不再纠结这是她的错,再说了金钏儿已死,谁对谁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活着的人开心快乐。只有小白才会说真话,让活着的不能好好活着,永远活在内疚和自责中。这体现了薛宝钗做人处事的成熟练达:一方面妥帖安排了金钏儿的善后,甚至拿自己的衣服给她穿上,体现她仁心,体贴下人;一方面抚慰王夫人等生者,免生事端。

或许是因为她经历了父亲早逝,目睹母亲的懦弱和哥哥的任性,而培养起了决策者的自觉。一个家里,不可能人人恣意放纵情绪,总得有个担事的人吧。人在悲伤和紧张的时候,并不一定都会落泪。那些动辄说人家没有哭就不够悲伤的人,也许还是太天真,阅历太少。

四、”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不幸的薛宝钗

对林黛玉 ,诗云“借魂一缕逊腊梅,偷白三分超海棠”,乃为林黛玉原诗“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巧妙化用;对薛宝钗,诗云“镜里看花花枝颤,对镜观谢空悲切”,嘲讽中带有同情。

贾宝玉在爱情上最终选择了林黛玉: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在曹雪芹前八十回的《红楼梦》里,我们虽然没有看到这冲突的结局,而贾宝玉 对她的“立身扬名”、“仕途经济”的规劝,已经表示了十分憎恶的态度。所以最后和贾宝玉成为夫妇的薛宝钗,也不可能得到爱情的幸福。封建势力无情地摧毁了宝黛的爱情,但也没有给它的忠实信徒带来更好的命运。贾宝玉终于为了黛玉的毁灭,为了生活理想的毁灭,不妥协地出走了。

薛宝钗成了封建礼教的殉道者,独守空闺夜冷凄凉,爱情悲剧人生落寞,与大观园众芳一样“万红同窟”,让人梦碎!

相关文章

  • 薛宝钗,且留后人评说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历代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

  • 十六字箴·其三

    是又如何 非又如何 是非功过 后人评说

  • 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作为70后,小时候看电影总会套用二元论分析主角,是好人还是坏人。善恶明晰则容易取得情感上的一致,当善恶并不像泾渭一...

  • 美人与美食~武则天

    她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陛下,素手点江山,一块无字碑是她对自己的评价,功过是非留于后人评说!不可置否她是实实在...

  • 千古一帝秦始皇——读《秦始皇传》有感

    吞并六国定中央,三公九卿立朝堂。 天命有归出雄主,千古一帝秦始皇。 铁血政治留青史,后人评说论短长。 万里长城今犹...

  • 对与错

    对与错, 只有让后人来评说。 以后知道有什么用, 当时知道就不会做。 对和错, 只有胜利者来评说。 世上只有成与败...

  • 2016

    2016 我转过身去 留世界一个背影 任你评说

  • 不见长安

    翻看《史记》,偶尔喟叹,历史原来也有血有肉。功与过、是与非亦全由后人评说。 史书需要认真读,我...

  • 千古功过,不过任后人评说

    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

  • 主流,清流,留与何人评说?

    “你们,都是被学校规模化批量生产的产品。” 一上大学,经济学的老师第一节课开玩笑般如是说。 知道这话只是个比喻,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薛宝钗,且留后人评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ly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