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四十的台湾民歌

作者: 土伽丘 | 来源:发表于2017-04-03 08:24 被阅读58次

或许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凡走过必留痕迹,可是,保留这个痕迹需要不同的载体,有一种,就是活在歌声里——听到某一首歌的时候,常常会想到“那个时候”。

台湾民歌,就是这么一种载具。

这里的民歌,不同于我们通常熟悉的民间小调,也不是乡村号子,倒是有点像“同桌的你”掀起的那个潮流,带有的那个味道。

当然,已经过去四十年的所谓台湾“现代民歌运动”,如同《东方早报》的报道写的那样,更多的是“发出自己声音的另一种可能”。

1

音乐在我心里响起,幕已开启,别再忧愁。

其中,马兆骏的“微风往事”,跟“如果”、“恰似你的温柔”、“外婆的澎湖湾”这些单曲相比,俨然是台湾民歌的标志符号。不管什么场合,只要提到民歌,总是少不了它。

在“微风往事”的编曲中飘动着悠扬的长笛、木吉他,加上简单的歌词,透着无法忘记的单纯洁净。与后来罗大佑社会批判的吼叫,有着强烈对比,也跟之前邓丽君强烈故国情怀的元素有所区别,反正,是那个时候、那些人的那种感受。

2

这是最后的一场电影,这是不见伤感的分手。

不得不提的,还有“木吉他”合唱组合的“散场电影”,不仅出现过如今依然发光闪亮的金句,“我们因不了解而相识,我们因了解而分离”,恐怕还因为这个台湾民歌时代小有名气的合唱团体,曾经创造了如今大名鼎鼎的李宗盛。

如同“散场电影”的词作者所说,看完电影,从剧院里走出来的那种迷迷蒙蒙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虽说要分手了,可两人还沉浸在电影的剧情里,走在电影散场的人群中,又挤又热,感觉很突兀。

试想,如果一个最美丽的告别方式设定在这个场景,不就像一个不完美的爱情?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虚构……。

3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忘了我是谁。

台湾的民歌时代,同样少不了像李敖这样的大师身影。

写过《北京法源寺》和各种其他类型的文字,据说入选过诺贝尔文学奖名单的李敖大师,在狱中,写出了“忘了我是谁”,一九七九年,谱曲成歌的“忘了我是谁”,被台湾新格公司作为民歌运动重要奖项的“金韵奖”以第一名推出。

“忘了我是谁”,全然没有李敖狂狷个性,倒是用示弱的手法,让人无法不心生怜悯。

从旋律和歌词中可以发现,虽然好多时候,特别是自我膨胀的青年时节,常常想让伊人记住、接受,一旦走过那个光景之后,忽然觉得走远了的大概永远不会回来了,只好强化一下“忘了我是谁”的主题,一腔无奈的心情,看起来为了相忘,却还是走不出萦绕不绝的情海江湖。

4

那是我心里一亩 一亩田,那是我心里一个 不醒的梦。

对于台湾民歌,每一个人一定都有自己心属的单曲。

个人来说,最为推崇的是“梦田”。“梦田”里的词句和律动实在太简单,尤其是歌词里所有的字,几乎超不出《幼学琼林》中启蒙字词的范围。不过,也因为出自三毛之手,简单之外又有更多空灵。

毕竟,三毛的一切叙事,不像张爱玲,时不时地放出些阴沉来,自己明明套着华丽的旗袍,却非要说里面长满了虱子,硬是恶心给你看。三毛文字中曾经的大漠狂沙,是可以装在记录生活时间的沙漏中的那一种沙子,很女性的。

更何况,抑郁的三毛,最后是用尼龙丝袜把自己给吊死了——该不是王洛宾拿错了放羊的鞭子,用他那牧马的套杆伤着她了吧。反正,虽说谁也不知道“梦田”在哪,三毛应该就埋在了尽是桃李春风的“梦田”。

“梦田”本不是一首充满故事的民歌,可催生者的三毛,用了一个主动性的人间事故了却了自己,每每念及,总是有太多想象。

最为鲜明的是,台湾民歌,以及有关台湾民歌的微风往事,满满的都是十七八到二十啷当岁那时候的别样情怀,弥散着人生青少年时代的另类荷尔蒙气味。

走过了四十年的台湾民歌时代,混合了“乡愁寻根、校园情怀、童年追忆”意向,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性流行音乐的目的,而这种台湾民歌恰似一座桥梁,通向后来台湾流行音乐之路,让台湾走出了如今的一些音乐大咖。

有时候,“靡靡之音”跟毒品差不多,会因此上瘾,只是,台湾民歌这种音乐,本身就可以解毒。

相关文章

  • 已过四十的台湾民歌

    或许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凡走过必留痕迹,可是,保留这个痕迹需要不同的载体,有一种,就是活在歌声里——听到某一首歌的时...

  • 往事如微风

    两年前,得知有人要去台湾,目的之一是为了听一场歌会,“台湾民歌四十年”,心向往之而不得,只好在心里让艳羡犹如打破的...

  • 有书共鸣:《民歌四十年》

    再唱一段思想起 杨嘉 主编《民歌四十1975-2015》 收到《民歌四十1975-2015》这本大书,真的很高...

  • 四十已过

    今年40有3,越来越胖,越来越发福。曾经念念叨叨说要去减肥,可总是借口一些苍白无力的理由来搪塞。也曾说过,晚饭少吃...

  • 四十已过

    俗话说:四十不惑。 说归说,做归做!自孔子时代到今天,说了已经2500年。真的过了四十才发现,不惑的坎是如此不好过...

  • 回声是你在耳边轻轻唱

    有幸在深圳音乐厅听了一场马世芳先生关于台湾民歌四十年的分享会。之前已经读过马世芳先生出版的两本书《耳朵借我》和《地...

  • 《那些人,那些事》(12)光阴的故事

    听梁宏达先生讲民歌,提及台湾通俗及流行音乐中的民歌因素,不可避免地触碰到罗大佑《光阴的故事》。这首歌似乎是在我出生...

  • 请回答1979:台湾民歌往事

    01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橄榄树》 对于台湾这座美丽的...

  • 从《亚细亚的孤儿》看日据时期台湾心理

    一首民歌谈起 1983年,罗大佑的一曲《亚细亚的孤儿》再次触动台湾之心。台美断交、出走联合国,八零年代台湾青年的悲...

  • 致敬华语乐坛第一代最伟大的编曲大师

    中国台湾最早的著名作曲和编曲大师——陈志远是台湾飞碟唱片公司“五陈”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投身“民歌运动”以来,...

网友评论

  • 九色喵:台湾出了很多经典歌曲,也有大师级音乐人
    土伽丘: @可可拉丁G0
    嗯,很喜欢那时候的台湾歌

本文标题:已过四十的台湾民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pn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