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讲过,一部春秋史,半部都在讲晋楚争霸。
这是一场历时数百年的大戏,无数英雄豪杰在其中粉墨登场,演绎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当时间来到了春秋末期,晋楚争霸慢慢演变成了吴越争霸,然吴越争霸的背后,实际上不过是是晋楚争霸的余波和延续,是晋楚争霸的一个缩影。
晋楚争霸先后持续了一百多年,此消彼长,但始终没有彻底击败对方。虽说,晋国多次取得胜利,但却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收获。
最终在其他诸侯国的调停下,晋楚两国之间进行两次弥兵罢战。
然而,弥兵之会也仅仅只是做到暂时的罢兵休战而已。在春秋近四十年的和平时光里,晋楚双方一刻也没有停止琢磨怎样弄死对方。
于是吴国就在这种历史机缘下迅速崛起了。为了更好地制衡楚国,晋国开始扶植与其并不接壤的吴国,并很快成为最佳的战略合作伙伴。
到了吴王阖闾时期,楚国已被吴国折腾的精疲力尽,联吴疲楚的策略令楚国元气大伤。如果不是秦国出手相救,楚国险些被灭。
至此,彻底衰弱的楚国再无暇与晋国北上争锋。
虽说楚人无力再与晋国正面交锋,但楚人却学会了晋国扶植吴国的那一套,在吴国的后院开始扶植越国,用以牵制吴国。
之后,百转千回的吴越争霸赛开始了,晋楚两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吴越两国在那尽情地表演。
此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楚国彻底失去了春秋初期的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而威慑四方的强大晋国最终也落得个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命运。
而吴越的争霸战争,显然已成为那个时代的焦点。
那些流传千古的故事,也围绕着吴越争霸,慢慢拉开了序幕……
伍子胥的名言劝谏,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文种的“狡兔死走狗烹”,西施范蠡的凄美爱情,如老电影般一幕幕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蒲松龄在多次落第后所写的一副对联,挂于书房,以此自勉。
这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破釜沉舟,说的是西楚霸王项羽;一个是卧薪尝胆,说到是越王勾践。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典故卧薪尝胆之前的故事。
吴越之间的征战,始见于鲁昭公三十二年(前510年),也是是吴王阖闾五年。
当时,勾践还未即位,越国的国君是允常,越国自他起称王。
这年夏天,吴国派兵讨伐了越国,这是吴国第一次对越用兵。
公元前505年,当吴国入侵楚国占领郢都之际,越国趁机攻入吴国,这应是对五年前吴伐越的报复。越国此时的国君仍然是允常。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496年,也就是阖闾十九年,越王勾践正式出场。当年五月,阖闾再次率军讨伐越国,以报复九年前越国的那次入侵。
两军对峙于檇李,就是在这场战役中,面对军容整齐、训练有素的吴军,勾践只能使用险招。
勾践的这招出奇制胜,果然镇住了吴军。在混乱中,越国大夫灵姑持戈攻击吴王阖闾,将阖闾的大脚趾斩断。阖闾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在陉地,距檇李仅七华里。
阖闾临终前命其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越国的仇恨。
夫差即位后,谨遵父亲遗愿,时刻不敢怠慢那颗复仇之心。他特意派人驻守在他的王宫门口,只要夫差进出,就大声问他:“夫差,你忘了越国人杀了你的父亲了吗?”每次夫差都恭谨地回答:“我不敢忘。”
两年后,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军南下,一路稳扎稳打,跟越军在会稽附近的夫椒展开了决战。
为了防止越军再耍花样,他命令部队背对着越国列阵,之后三通鼓响,转身冲锋。
这次,于勾践而言,不会再有奇迹发生,他节节溃败,最后只剩下五千人被吴军围困在会稽山上。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
吴王夫差在夫椒打败越军,报了槜李之仇,趁势攻进越国。
那么,接下来越军以及勾践的命运将会如何?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