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知音,斯世当同怀

作者: 丹顶鹤昌 | 来源:发表于2019-07-20 07:57 被阅读56次
    人生得知音,斯世当同怀

    在看东坡的故事,一个乌台诗案,耗时四十多天的审讯,牵连甚广,最后,东坡得九五之尊的青睐,未有杀头、劳役之祸,只是官位降低,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于东坡而言,诗歌写了,贬斥、轻视之意也有,虽然不平,却毕竟是自己做下的。他的弟弟子由,降职处分,似乎也认了,毕竟是亲兄弟。只是受牵连的人还很多,比如他的朋友们,接到过他的诗,出版过他的诗集,互赠过礼物,来往密切的都一概受过。比如驸马王诜(shēn)因泄露机密与东坡,交换礼物,身为皇亲没能早日举报,因此被削除一切官爵。还有王巩,宰相之子,奢华惯了,临了还是被发配到遥远的西北。

    于是余有叹焉。我没有看到作者描述朋友们遭到牵连后是怎样的心态,有常理的埋怨、怀恨、后悔,甚至落井下石吗?或者只是心甘情愿、坦然接受?因为古代的连坐制度本就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一直维持着。或者对于亲人而言也就罢了,只是作为朋友,也要去分担那么多的风险,这个在最先选择的时候是否是慎而又慎的呢?

    人生得知音,斯世当同怀

    关于选择朋友,孔子认为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选择朋友的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我们今天应该也是适应的。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朋友估计首先是要交心的,阿谀奉承、巧言令色、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善,人人不取也。所以选择有益的朋友,必定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像俞伯牙和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就能定知音;必定是宽宏大量多理解的,比如管仲和鲍叔牙,一起经商之时,虽然管仲多取钱,鲍叔牙不怪,因为深知管家穷也。后各事其主,纠死而管仲被囚,鲍叔牙推荐他为齐相,共建霸业,这是怎样的相知之深。可是,从小到大,我所见的却多是因为钱而反目成仇的朋友、亲人,在这个人人朝钱看、向钱冲的时候,似乎情意已远不如物质了,管鲍的故事也有些天方夜谭的味道了吧。

    有一次颜回、子路侍,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子路说的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子路是个豪爽的侠士,对朋友肯定是乐善好施的,愿意与朋友共享自己的物质资源,应该说这应该还只是一种物质上的布施,在孔子看来,让“朋友信之”更好,做个值得朋友信任的人,这个就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共享了,已经上升到精神世界的相互信任了。曾子也说,每日三省,其中之一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他也把朋友间的交往放到了精神层面的信任上。如此看来,东坡的朋友们应该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吧!既然选择了这样的朋友,那么相信他,即便到时候有什么后果,这不是朋友的错,一起承担便是,无怨无悔了。人生若得这样的知音,夫复何求!

    人生得知音,斯世当同怀

    人到中年,越易体会朋友二字的难得。人啊一过三十,再想要交新的朋友就不易了,因为再不会有当初的无遮无拦,一片赤子之心,我倒觉得有时候是懒得,懒得再去复述自己的那些过往,懒得再跟一个陌生人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或许是人长大了,适应了孤独,适应了独立,知道很多事情自己可以扛过去,于是人心越来越难以靠近。或者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该好好珍惜和感恩那些仍然能出现在我们中年生命里的朋友,在茫茫人海中仍然能让我们体会到相识相知的依靠与快乐。

    心在一起,就有力量,哪怕前面是风暴,不也有扛过去的一天吗?自古至今皆然!由此,易地而处,如果我是东坡的朋友,我是否会心有怨恨呢?我想我也应该不会吧!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本色本就不易,付出点代价也成了正常,大家一起扛,内心也是温暖的!内心里当然希望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但我更知道,我该检省的是自己而不是苛求他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才是处世之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人生得知音,斯世当同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得知音,斯世当同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ws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