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过武王伐纣的故事。在我们的常识中,武王伐纣似乎只经历了四个阶段:丰镐起兵,孟津会盟、牧野之战,最后纣王朝歌自焚。牧野之战结束,周也就理所当然的取代了商,朝代更替结束。这好像只是个进军顺利,灭国亡君的没有什么波澜的故事。然而事实上,武王伐纣是一个历经六地三河,有急行、有缓进、有天灾的艰苦行军过程。而且武王伐纣以后,并没有完成克商的使命,而是又经历了几十天讨伐各大部落国家的战斗后,才实现中原一统。
从丰镐到孟津
公元前1046年(其实没有定论),武王从丰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长安县丰水中游)整兵出发,开始了为期先来到毕这个地方祭祀文王。然后,进兵700多里路,花了25天时间到了孟津这个地方。孟津对武王来说是个老地方,因为两年前他就在此地会盟诸侯,检阅军队,约定本次会师的具体事宜。这次又在此相聚,共谋大事。孟津也被称为盟津,在今日河南省孟津县东南约二十里的黄河岸边。
下一步,武王就要带兵渡过黄河往朝歌进军。但是到了汜水(今河南汜水镇南十五里处)的时候,突然天降大暴雨,不利于渡河。再加上古人很迷信,因此,武王急忙率兵回到了孟津。为什么非要回到孟津呢?一是因为孟津离汜水很近,不到一百里路,二是因为武王已经到过一次孟津了,对此地的地理形势、山水情况比较了解,就算是纣王巫师怕也奈何不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典故“天洗兵”是误传,“天洗兵”后武王没有带领军队继续前进而是回去了。武王在孟津待了一天,无事后才渡过黄河继续前进。
从孟津到怀
武王从孟津渡河东北行三十余里到鲔水(即淏水,发源于今河南济源西北,东南流入黄河)。此时,纣王已经知道了周行军的事情,并派人来打探,但是没有做出什么举动。很有可能是时间太短(从丰镐到朝歌1300多里路一共只跑了30多天),报告以后纣王再组织兵力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武王率兵继续进军。因为地势平坦的缘故,大军行70里到刑丘,再前进20里到沁水南岸的怀地,也就用了一天多的时间。
从怀到朝歌
但是由于下雨的缘故(两天前在汜水那里刚下过大暴雨),怀地河水暴涨冲坏了道路,很难顺利渡过沁水。因此,武王沿沁水南岸而上,想找个渡水的地方,于是便到了共山。但倒霉事又来了——共山山崩,因此武王率军急行到了戚(今河南省获嘉县西北),稍作调整,再由戚行五、六十里到达百泉河(河南辉县卫河之流),短暂休息后又是连夜急行四、五十里,终于到了商郊牧野。
纣王接到消息(不管是鲔水那次还是其他时候的消息)备军的时候已经晚了,匆匆召集几十万奴隶匆忙应对,无奈大势已去,武王仅用一天便攻破纣王大军,杀得“血流漂杵”,后进军朝歌推翻殷商霸业,纣王也自焚死去。
武王伐纣,从丰镐到朝歌,历经六地三河,行军1300多里,30余天,终于完成克商大业,在历史这本大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朝歌南下
然而,克商大业并未终结。因为那个时代实行的是方国制,各部落国家相对独立,只是尊商为共主而已。因此,即使消灭了商,还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部落国家等着周去平定。因此,武王克商后,立刻命令吕望追击殷将方来(也就是恶来,秦的祖先),同时又分兵四路南下:由吕他统帅,伐越戏方(今河南巩县);由候来统帅,伐殷将靡集于陈(今河南淮阳);百弇统帅,伐卫(今河南滑县);最后一路比较混杂,统一往正南和东南发兵,由陈本讨伐磨,百韦讨伐宣方、新荒讨伐蜀。这三个地方的所在地一直都有争议,但基本是在河南地区。这些征伐很快就传回捷报,至此,黄河以北和以南的反对势力基本已经消除。至于所谓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就是周实行分封制以后的事情了。
周在季历(周文王父亲)时代开拓了山西,周文王时期在黄河以北占有了黎、邘,在黄河以南攻克崇。到了武王时期,借着文王打通的军事要道,在黄河以北攻占商王畿,在黄河以南消灭商属诸侯国,克商的目的终于全部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