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慎刑司
《整理的艺术3》——看完这本书,再来为自己的“瓶颈”找借口

《整理的艺术3》——看完这本书,再来为自己的“瓶颈”找借口

作者: 懒懒猴 | 来源:发表于2018-01-18 15:58 被阅读30次

最近这段时间,我遇到了写作瓶颈,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满意的文章,就算自己储备不够,也不至于无处下笔啊,没有任何灵感可言,很是气恼。

放平心态,仔细分析:瓶颈不是极限,突破瓶颈是指在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别人都跑过去了,我卡在这儿了,这种情况,它是有突破口的

怎么办?看书、学习。

为什么我现在这么淡定的在这写文章?是因为我读了一本书:《整理的艺术3》,还真是让我有所收获。

本书的作者,日本的小山龙介和原尻淳一,小山龙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2012年就出版了《整理的艺术》,2017年7月又出版了《整理的艺术2》,主要是讲述时间是整理的出来的,我们今天谈的是他和原尻淳一共同编著的第三部:创意是整理出来的。

我们先来说说小山龙介的头衔吧,日本知名畅销书作家、Bloomconcept股份公司董事、“赫曼全脑模型”推广人、业务咨询师、生存技能培训教练,啊好多,没办法,擅长整理术嘛,所以人家身兼数职仍能从容不迫地享受生活。

这本书以亲切幽默的方式向我们传授了89个创意妙招,通过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变幻成开启创意大门的金钥匙,比如我自己就通过这本书,学到了几点有用的东西,现在来分享给大家。

封面

1、记笔记是为了遗忘

相信爱写作的童鞋们肯定有记笔记的习惯,无论你是用多高级的APP,还是多昂贵的纸张,我们记笔记的目的就是为了记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点子,让更高级别的“创意黑客”告诉你:记笔记是为了遗忘

估计看到这样的描述你会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就纳闷了好久,苦思无果,抓紧书中找答案。

人的记忆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当我们想记住灵机一动而闪现的好点子时,用于其他操作的短期记忆容量会减少,大家可以类比电脑,如果我们同时打开一堆程序,电脑的运转速度就会变慢。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我们都会将点子记下来,将大脑中的信息转移到纸上,释放短期记忆的库存,以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支持其它操作。

那是不是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了呢?当然不是!

笔记就像一块生肉,只有上锅蒸煎炸炒一番,才能成为喷香扑鼻的美味佳肴。你若将它记下来置之不理,那只能蝇蛆丛生。所以,重点来了,为了记在纸上的点子能派上用场,我们需要养成一个习惯——不积压库存笔记,及时使用,用罢即扔

扔了,估计很多小伙伴会说,我辛辛苦苦想出来的点子记下的笔记说仍就扔了,忘了怎么办?

高手和小白的区别就在这里,当我们守着自己的笔记孤芳自赏却没有派上用场时,高手已然出招,将笔记升级为更高级别的武器。

笔记

我们都知道点子是用新方法重组旧信息而得出的产物,我们的目的是将其输出应用,信息的输出一般是和别人聊天或者是整理到笔记本上,当然这个笔记本要比我们随手记点子的笔记本正式,这种如流水般的输出,能引出许多灵感,但也容易从记忆中消失,这种输出方式我们称之为流通型。

我们还可以通过写博客、写计划书或者在Facebook上更新内容等重新梳理流通型的信息,将其变成库存型信息,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转化为库存型后这些点子将更容易记忆,也能在其他情况下灵活运用。

2、制作自己的米其林美食卡

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每天为吃什么饭而发愁,让同事带饭说的最多的就是“随便”、“和你一样”,然后两个人纠结半天,看到别人已经把饭买回来了,俩人一拍即合:“和他一样!”等跑过去买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为了一顿饭浪费了午休的时间不说,吃到肚里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吃的。

吃随便

你想吃什么?我也不知道,但通过看这本书,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方法,让你以后不再吃“随便”。

从现在开始,当我们到一个店里就餐,如果觉得不错,饭后给他们要一张“名片”,一般来说,名片上会包含“店名”、“地址”、“电话号码”、“地图”,而且还会有他们家的特色标识,我们只需要复印名片,贴到记事本中,简短的记下自己的美食笔记,画上几颗小星星代表推荐度即可。

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改变,美食信息聚沙成塔,日后会发挥超强的作用。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我们可以向周围的朋友打听哪家店比较好吃,然后自己大快朵颐一番,重复以上步骤继续记录。

看到这你可能要纳闷了: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捕捉灵感、突破职业瓶颈的书,怎么还教如何寻找美食呢?

据研究表明:进食和创意是有关系的,作者也建议大家当我们灵感枯竭的时候,试着吃点升糖指数低的食品,你要非较真的去吃甜品,那也没关系,正好为你的胖找个借口嘛,你可以名正言顺的吃着脏脏包说:“起开,起开,我在寻找灵感。”

网红脏脏包

收集周边的美食信息对我们的人脉拓展也有一定的帮助,有时候,你盛情又靠谱的邀请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人们在就餐时谈论的商业或政治话题中,往往有很多正式场合无法获得的宝贵信息。

3、通过定位图促发形象思维

定位图是一种常用于市场战略的图形,常用来描述各种品牌的定位。使用这个工具,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使用形象思维思考,进而弥补靠语言思考很难抓住的微妙韵味。

化妆品定位图

这个单靠语言比较难叙述,看图就一目了然了。选择坐标轴的要点注意两个事项:

①巧妙的找出二元对立

②尽量选择不寻常的组合

这个定位图在以下场合用有奇效:

①想表达某种具有独特性创意的定位,却用语言无法说清的时候

②想要丰富目标市场的形象,以便更好把握目标的时候

③整理已出炉的创意,并确认还有哪些领域没有想出创意的时候

针对思维的发散,作者还给出了“三角思维法”、“阴阳思维法”的方式,主要目的还是让我们不断增加创意和灵感之间的链接和节点,轻松想出好点子。

4、活用上司或部下

做决策时,最忌犹豫不决。回想一下,当我们左思右想,仍找不到满意答案,最终迫于无奈,贸然下结论时,是不是结果往往都很糟糕。

我们之所以犹豫不决,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意见没法统一。这个时候闷头苦想、闭门造车,一般不会有什么转机,遇到这种状态,我们应该果断决然,毫不犹豫,抓个人跟他说说看,可能在说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视角,思索出自己最妙的一步棋

可以说90%的人认为自己就是被管理的人,老老实实的完成上司交待的任务就可以了,自己也从没有在工作中尝到甜头。事实上,公司里的所有人都可以变成你提升自身价值的工具,前提是你要把自己做成品牌,明白自己干活是为了什么。

①把上司当成经验丰富的知识数据库,利用上司事先获得很多信息

②需要下决定时,让上司参与进来,征求上司的意见

③有意识的把上司当做掌握工作技能的训练机

我们为了磨炼自己,充分利用上司的功能,上司也会越用越灵,由于你的信任上司也会觉得高兴,工作也就开展的越来越顺利了。

其实读这本书,或者说工具类的书,比起写一篇书评,做一个笔记,真正去实践更重要,尤其是实践后将操作心得写下来,才是对我们真正起到了作用,因为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书中描述的美好效果,会有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书中无法描绘出来,希望大家看完此书后都能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

  • 《整理的艺术3》——看完这本书,再来为自己的“瓶颈”找借口

    最近这段时间,我遇到了写作瓶颈,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满意的文章,就算自己储备不够,也不至于无处下笔啊,没有任...

  • 《被讨厌的勇气》: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javascript

    看完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再来看这本书,真的轻松很多。 一、心理创伤,只是你在找借口 一般心理学有研究,人的自我...

  • 为自己找借口

    今天,叫厂里的一个小朋友打乒乓球,在上球室的楼梯时就听见他说:“我有好几个月没打乒乓球了”。言下之意就是我可能打不...

  • 喂,你连瓶子都没有就在说自己遇到瓶颈了

    一、 瓶颈,其实就是一个为自己无能找的借口。 通常大多数人连瓶子都没有就在说自己遇到瓶颈了。 减肥没瘦多少,发现体...

  • 为自己的懒找借口

    前几天还在为期末论文犯愁,今晚竟然开始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了,实在不想写论文,想着已经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半应该憋憋也...

  • 职场发展遇到瓶颈,如何突破

    刚刚看完直播,整理一下,分享给需要的伙伴。 职场发展遇到瓶颈,这3招可破! 1、阻碍你个人职业发展的3大类因素; ...

  • 为自己懒惰找借口

    12月的到来!意味着2017年转眼间就要过去了……计划的都还没来得及完成,鸡年就要完了,甚是惭愧!要总结未完成任务...

  • 莫为自己找借口

    平时工作生活学习中,你是否经常为自己找借口? 上班迟到了,会说“公交晚点了”,“电动车没气了”,或者“昨晚失眠了”...

  • 少为自己找借口!

    “这个客户太难伺候了,我是真没法子了。” “要是给我换个搭档,事情早就成了。” “全世界都在闹金融危机,怎么能怪我...

  • 日常为自己找借口

    2020-04-19 周末+身体不舒服 为自己的lan找各种理由 窝在房间刷wb然后还正正经经的和别人说我忙 对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整理的艺术3》——看完这本书,再来为自己的“瓶颈”找借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np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