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是享受自由的最高境界,独处是充实灵魂的最佳途径。
—— 写在前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3251331/65f1c7ef318f24d7.png)
作为具有社群组织的人类,似乎从出生后,被七大姑八大姨围着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在社会中进行一场场社交活动。
对于社交,有人喜爱,有人厌恶。喜爱社交到极致的,恐怕非社交牛人莫属,他们是天生的自来熟,和谁都聊得来也聊得开,如果把他们禁足在家、不许出去参加社交活动,那么他们一定会作出一副万蚁蚀骨的表情给你看。社牛的对立面,即对社交活动厌恶到极致的,大概就是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了,他们是处不熟的人,和谁都聊不来也聊不开,如果让他们离开房间去参加社交活动,那么他们一定会作出锥心刺骨的表情给你看。
我既不是社牛,也不是社恐。能享受社交,也能享受独处。出去社交,和在家独处,两者之间所非要分出悬殊,那么大概是在家独处更令我有享受感。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喜静不喜动,另一方面则是社交场合确实耗人心力。
天空漂浮着的云朵,若碰撞在一起,那么会有响彻万里的雷声,也会有亮彻千里的闪电。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同时事情也庞多,而一件件事一桩桩情所衍生出来的,一条条信息如丝线交织缠绕成一团,事情的应对,信息的梳理,哪个是可以不需要用心思忖的?尤其是熟人之间的那些,就连英明神断的清官,看了都要低下头用撑在桌子上的手揉揉太阳穴,何况凡人心思呢?倘若应对有误、梳理不清,不是丢了脸,就是伤了人,终非好的收场,于福气有损,于祸患有添。
而独处,那种积极的独处,一如旷野上独自生长的树,花枝如何招展全凭自意,因为既没有脸色要顾及,也没有语气要照顾,怎么顺心就怎么来;是早上赏花看草,还是傍晚凭栏吹风,全看何时兴起何时兴尽;而不用应对人事后余下来的心力,既可以用于遨游文海攀爬书山,也可以用去将自己所思所悟荟萃成篇供来者阅读,更可以用来臻善自身、融达智慧。
而我这一年来,在这与荒野紧紧接壤的乡间宅院中,过着轻度社交的半独居生活。所谓轻度社交,就是线上还用微信聊着,线下以月或按季乃至照年数的定期聚一下、见个面。所谓半独居,一方面是说并非真的只有我一人在家,而是与有活干就出去、没活干就在家的父亲一起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在表达我自己,作为一个有着计算机知识的人,既知道不能将磁盘装满数据,也懂得不能在社交场合中用尽心力,只会应允必要的人上门拜访。
这种轻度社交的半独居生活,无需刻意避人耳目。同学朋友之间,也在同个城市的,不在同个城市的,知道我回来的就知道着吧,不知道我回来的我也不会去特意知会。白天或夜晚,客厅响起茶杯铿锵声时,若好奇则下楼看一眼,若不好奇则听若无闻。菜没了出去买,菜还有则省一趟。路上逢熟邻,便笑着打声招呼,无所逢遇则无所表情走完一路,完全一副事来心应事去心止的态度。与朋友定了约,见了面,吃了一顿后,若同想再四处走走,便四处逛逛;若吃完就散,那便也各奔东西;有所忆起,就想想当时场合所说所听;无所忆及,便也如飞叶落入花海,在则在矣,想则作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