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剧情当中,袁瑞郎让方玉斌和燕飞代替自己约见火石科技总裁叶云来。
袁瑞郎想趁着如今行情不错,将手里的光迅股权抛售出去,正好叶云来有意接手,可叶云来却不愿意出高价购买股权。
方玉斌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意识到,袁瑞郎这次不单是卖股权,而且还把何兆伟一块儿也给卖了。
现在的光迅科技,荣鼎已经超越何兆伟成为最大股东。叶云来一旦得到荣鼎手里的股权,就等于获得了竞争对手的控股权。
既然彻底击垮何兆伟,将新款软件扼杀在摇篮中的计划不能得逞,叶云来自然打起了收购的注意。
或许在注资光迅时,袁瑞郎已经做好盘算,一旦机会合适就转手出售股权。
注资之初的大肆造势,对外宣传时把投资资金额拔高,甚至几个月来不惜血本地投入广告,其实都是在为商场套现做准备。
这一切,不仅何兆伟浑然不知,就连方玉斌也被蒙在鼓里。
《金牌投资人》 | 李嘉诚;永远别去赚最后一个铜板!出于与何兆伟的同学情谊,方玉斌希望袁总能够收回成命,可是明显没有什么希望。
最后,还是眼睁睁的看着袁总将股权以一亿两千万卖给了叶云来。
当初方玉斌一心想着帮老同学一把,凭借荣鼎强大的资本,让何兆伟能够起死回生,不至于在和火石科技的竞争中分崩离析。
但是,逐利的资本可以与何兆伟结成联盟,更可以随时选择抛弃。
资本的力量让光迅科技在短短几个月间一飞冲天,也即将让这家公司江山易主。
想想当时何兆伟为了在和火石科技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不惜舍弃大量股票的控股权。
可是到头来,那些繁华风景,当真并不属于何兆伟?或是南柯一梦,终于到了梦醒的时刻……
也许有人会说,光迅的发展势头不错,等到它成功上市之后,荣鼎的受益更客观。但我并不这样看。
李嘉诚说过一句话,永远别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金牌投资人》 | 李嘉诚;永远别去赚最后一个铜板!投资也要懂得见好就收,太过贪婪是大忌。
以光迅科技来说,上市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也无法预料,中间会有什么波折。既然叶云来现在肯出高价,当然要选择落袋为安。
一笔成功的投资有两个关键;
第一是在前期,要投对人,把钱交到合适的人手上。投资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是在后期,要选择最合适的退出时机。
投资可不是两口子结婚,打算手牵手过一辈子。投资方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肯定是要退出的。
《金牌投资人》 | 李嘉诚;永远别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之前关注过一个财经类公众号,写了一个
个故事,
2007年,正逢股市多年不遇的大牛市。一个大学生,看到了眼前的机遇,向身边的同学,亲戚借了一大笔钱去炒股。
一开始收益不错,可是因为判定错误,三天之后股票大跌,股市进入长期熊市,他欠的钱利滚利,超过了千万,
一个没有任何收入的大学生,觉得这一辈子都还不起这笔钱了,不想拖累父母,选择了自杀。
拿今天的标准看,一千万就是江西一套房子的钱,可是在十年前,它足以让这个年轻的生命彻底绝望。
《金牌投资人》 | 李嘉诚;永远别去赚最后一个铜板!在创业论坛上,我经常听到一些创业者询问;“那个,我有80000个库存,大家能帮我出个主意清货么?
”问一下大家啊,我发了2000万个救生衣到美国,现在卖的很不理想,该怎么办?”……
那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会有80000个库存?是因为自己觉得产品销量前景不错,受益可观,所以想搏一把。
这种冒险的打法,往往是忽略了复利的力量。也就是复利的结果----亏本。在这里分享一个故事。
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而使国王十分高兴,他决定要重赏西塔,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盘上赏一些麦子就行了。
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
依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
国王觉得很容易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国王就发现,即使将国库所有的粮食都给他,也不够百分之一。
因为即使一粒麦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数十万亿吨的麦子才够。
尽管从表面上看,他的起点十分低,从一粒麦子开始,但是经过多次乘方,形成了庞大的数字。
《金牌投资人》 | 李嘉诚;永远别去赚最后一个铜板!孤注一掷的想要暴富,往往是不去了解高收益背后的逻辑,像这种“靠天吃饭”的,亏本的概率往徃非常高。
所以,我很赞同李家的投资哲学----“不要追求最后一个铜板”。
认定买好了的东西就要能卖出去,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见好就收的投资方法,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亏损。
再次回到刚才的案例。从剧情来看,何兆伟只能是一名出色的技术专家,但绝对不会是一名称职的领导者。
不然的话,叶云来一出手,就能把其核心团队挖走了。
虽然在接受荣鼎投资后,光迅科技的业绩突飞猛进,但就这么几个月,他就狂妄到要把微信当做对手。
再看看人家叶云来,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场地都只会提倡差异化竞争,从不和微信发生正面冲突。
《金牌投资人》 | 李嘉诚;永远别去赚最后一个铜板!从这两方面看,袁瑞郎的决定是对的。除了见好就收以外,还避免了以后给光迅擦屁股的风险。
可能这样见好就收的投资逻辑,会意味着失去一些复利的机会。
可同样的投资哲学,在李嘉诚身上,不仅庇佑了他早期的财富积累,也让他一生的投资生涯中没有失手。
当然,此文仅代表我的观点。更多见解欢迎留言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