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一场大雨,今天半个城市都瘫痪了。
一早站在在窗边,看楼下“潮起潮落”,判断着是否还有出行的可能。出门时发现水帘洞一样的电梯轿厢已经停运了,爬了16层来到小区,踏着没过脚踝的积水,好在小区的地势还算高,着好车后开出小区来到马路上心就凉了,看着河一样的马路,偶尔过辆车带着一阵波浪袭来,车子飘飘荡荡宛若小舟一般,一眼望去前面的马路上已经有车辆熄火在水中了,我赶紧拿出手机已经看到看到朋友圈中很多朋友播报的交通瘫痪的实时道路信息了,于是果断放弃出行的想法,调转车头,将车开回小区,又继续爬了16层回到家。
这样一个经历让我忍不住抱怨现在的城市排水设施,一场不算暴、时间也不算长的大雨,就让半个城市近乎瘫痪,多年的市政工程都做了些什么?
会想起小时候每年汛期时,家住平房地势低洼的难免会房屋进水,全家出动用盆和桶掏水,虽然现在们都住在高层不再担心家里进水了,但是处于地势低洼的电梯井依然没有逃离被淹的厄运。
小时候生活穷,我们没有那么多交通工具,出行半径小,也不知周边以外的情况;
小时候信息落后,我们没有那么发达的网络,传播途径少,也不会随时了解交通状况;
于是小时候的下雨天,我们感受不到那么大的影响。所以那时的我们可以接受每年来上几次被困在家里的经历。然而今天,我们却无法接受偶尔被大雨改变行程的“事故”,是因为我们更加苛刻了,还是我们要求进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