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爱成长读书
2017年读过的书里,这3本书感觉超值 (附精华摘抄)

2017年读过的书里,这3本书感觉超值 (附精华摘抄)

作者: Cassssssie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17:28 被阅读0次

    以下这5本,是今年看完后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书。用海莲·汉芙的话来说,“如果这些优秀书籍, 以其蕴含的真正价值来定价的话, 也许我一本也买不起。” 在阅读过程中,我用kindle或讯飞输入法摘录了一些觉得非常有意义的段落。

    1. 徐文兵 - 《字裡藏醫:92個漢字教你中醫養生祕訣》(繁体版)

    徐文兵是一位中医师,跟梁冬一起解读《黄帝内经》。《字里藏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数十个平时常用而熟悉的词汇在古代的真正原意,并且巧妙的借助这些解释,阐述了中医的许多概念、原理、应用。比如说,肥胖一词,肥、胖是两种不一样的状态。究竟是肥,还是胖?搞清楚自己的体质,减肥就事半功倍了。

    摘抄:

    【饥饿】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的时候不吃,哪怕是到了吃饭的时候,这时候进食无异残害自己。 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理时钟,如果加上麻辣辛香作调料刺激胃口,无异于用春药强暴自己。 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餐,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是不是饿。前一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却又要塞进去一堆鸡蛋牛奶,那不就是毒药吗? 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儿点心,三口就可以了。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情感、心理、精神,又饥又饿的时候也要慢慢进食,细嚼慢咽,吃到七八分饱就打住,留点余地,留点遗憾,来日方长嘛。

    【干渴】很多人盲目相信所谓的科学,以为喝水就能变成体液,以为打点滴就是补液。人不是试管,怎么会加什么,就有什么。低于体温的水,特别是冰水,首先要经过口腔、食道、胃的加温,这就会消耗体内阳气。

    【性味】寒性最重的其次就是牛奶,无论在何种温度下饮用。奶是极富营养的,但是只适宜初生的婴幼儿饮用。因为婴幼儿是纯阳之体,心率一般都在每分钟90次以上,只有他们能够消化吸收奶,也就是能平衡奶的阴寒属性。人成年以后体质改变,就应该停止喝奶,去食用温性的食物,但是在所谓的科学,其实是商业利益的鼓噪下,人们只看到了牛奶有营养的一面,忘记了自己能否消化吸收的一面。很多人喝完牛奶,会出现腹泻或胀气,西医说是乳糖不耐症,中医则认为是阳虚不能胜阴寒。只要在煎煮牛奶时加些热性药物,比如黑胡椒南疆桂皮就能解决问题。不能消化,拉出去还算是幸运。有的人不能消化,一味储存,喝完了也没感觉,结果阴寒在体内积聚,导致糖尿病肥胖症等一系列疾病的发作。

    【安定】心神不定,大多源于心火。轻度的可以采用食疗,食用冰糖莲子、苦丁茶会有帮助。重度的就需要用苦寒泻心的黄连、胆星了。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静坐、站桩、肾水上济,津液满口,吞咽入丹田,心火自降。

    建议阅读繁体版,才更能感觉文字的博大精深。

    2. 杨绛 - 《走到人生边上》

    不带目的地翻开这本书,想感受一位96岁老人在经历了那么些跌宕起伏后的智慧。内容证明确实非常符合我的口味,尤其是一开篇对灵魂是否存在的推论。从文字的结构和严谨性,能感受到她的人生还是站在一个很谦卑的客观视角,尝试用最朴素的方式,挖掘问题的真相。

    摘抄:

    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体,而身体具有生命,称灵魂。 灵魂是否不灭,可以是问题;而活着的人都有生命或灵魂,是不成问题的。可以肯定说: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要齐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就是说,不能偏心眼儿。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所谓格物致知。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问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尤为感触的还有书末的散文《记比邻双鹊》,杨绛先生每天观察着两只飞到她家附近柏树筑巢的喜鹊,从它们筑巢、孵蛋……到小喜鹊破壳而出、小喜鹊死了……她仔细的观察着这个城市如此一个微不足道的树杈上衍生的生命的故事,每一环都如此动情。

    3. 托尔斯泰 - 《忏悔录》

    托尔斯泰的这本忏悔录,是在他51岁时候写的,已经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他在这本书里对自己人生作了一些反思,探讨生命的意义。事业有成、作品得到广泛认可、家庭美满、没有金钱顾虑的托尔斯泰简直就是人生赢家。但他突然间对人生产生了一种比较深刻的困惑,困惑到有点崩塌,这本书就是回顾他思想变化以及到后来想通了一些事情的心路历程。探讨的核心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已经获得事业、爱情、财富和健康的托尔斯泰,去到了一种没有什么欲望的状态。因为他发现,人生接下来的路就是走向死亡,除了走向死亡,没有别的出路。真正到了死亡之后,他这一辈子做的所有的追求全部都会被吞噬,所有的人生都是徒劳,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还不如现在就死了算了。

    “看我手中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还没死,是因为他还没想得通,他觉得有个问题还没找到答案,想继续想一下,就是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

    他开始投奔信仰,觉得只有信仰才能回答生命的问题。

    信仰解释这个问题的同时,还为那些无言受苦,坦然面对死亡的信众提供了一种更加直截了当的解释,不需要像一个所谓的聪明人一样想那么多,自寻烦恼。他们的宗教告诉他死亡的意义,他们相信了,毋庸置疑。

    他用了一个故事去形象地表述这种感受。

    如果把一个叫花子领到一个农场,给他吃饱喝足,然后让他上下扳动一个手柄。这个叫花子他不会去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被带到这里,为什么要扳动手柄这个农场的建造是否合理?他只会顺从主人的意志去搬动这个手柄。当他扳动了,就发现原来就是个水泵,水就抽上来了。他可能会被要求去做别的事情,如摘果子,或更高级的、更了解农场布局的事情,但他永远不会去问为什么会在这里,他更加不会去责怪的主人为什么要做这个。而我们这些聪明人,吃了主人的,却不按照主人的意愿行事,我们非但不做,反而围坐在一起议论着,为什么要搬动那个扳手?要知道这是很愚蠢的。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想到最后就是主人很愚蠢,或者他根本就不存在,而只有我们是聪明人,只不过是生不逢时罢了。

    “抛弃所有生命中的享受,去劳动、去接受、去变成一个仁慈的人,这才是人活着的目的,这才是灵魂救赎。”

    他终于想通了他的疑惑,就是信仰的本质,这个终于把疑惑说通的东西,它赋予了生命一种死亡也带不走的意义。

    读这本书你能感觉到一个极有智慧、知识渊博的中年人,用一种极其谦卑的口吻,在忏悔他的前半生,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的托尔斯泰,却发现其实很多事情,应该去接受,去承受,给生命一个超越死亡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年读过的书里,这3本书感觉超值 (附精华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yj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