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讲座原创精品集
关于“旧体诗垂死病”批评之再批评 之一

关于“旧体诗垂死病”批评之再批评 之一

作者: 张成昱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21:23 被阅读40次

关于“旧体诗垂死病”批评之再批评

1 反应虽不及时,反击必须到位

      日前突然收到中华诗词论坛的消息,大意是某位名为唐翰存的先生写了一篇名为《文学病象之“旧体诗垂死病”》的万言大作,对于旧体诗词的创作,尤其是现代人写作旧体诗进行了攘肌及骨的硬怼,看样子是击中要害,引起广大旧体诗爱好者的公愤。论坛自发组织了一个反击行动,征集回怼的文字,截至日期是8月27日,同时郑重要求大家一定要平心静气,以理服人,充分体现了我们作为旧体诗词爱好者(以下简称“旧爱”)的文雅和素养。作为一个忠实的“旧爱”,我认为自己责无旁贷地应该有所作为,写点什么,或者说点什么。

      虽然时间有些紧,这短短数天,看明白那洋洋万言都不容易,哪有时间回嘴?我还是决定从看做起,回不回嘴看完再说。

      打开《文学病象之“旧体诗垂死病”》(以下简称“旧垂”),一看发布时间,不禁一愣,文章来源是微批评2017-11-27,也就是说,人家至少是差不多一年以前骂了我们,今天我们才和他急,这反射弧也太长了。

      之所以反应如此不及时,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一个可能是“旧爱”的身量太大,仿佛灭绝已久的恐龙,去年被踩了脚,今年才觉得痛,骂娘骂得晚点也属先天不足,如此被骂娘也算活该;

      第二个可能是“旧爱”的心太大,压根没把人家的絮叨放在心上,骂就骂吧,也不是第一次挨骂,“五四”以来早骂习惯了,多骂几句也无妨,但果真如此,今天的群情激奋便有些不可理解,去年不在意,今年凭什么在意?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旧爱”这个群体果真老迈颟顸,反应迟钝,便是如今天打了激素般抖擞几下精神,也不过是回光返照,回个嘴还要开会讨论,到时候能不能张开嘴,呲呲牙还是个问题,如果如此,只能说明人家骂得有理,被骂证据链+1。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也许人家本来就没想骂给我们听,自己家里偷着乐呵乐呵,过过嘴瘾而已。本来传男不传女的秘密,不小心被哪个不靠谱的泄了底。如果这样,我倒仿佛被谁闪了腰,最好别这样。

     

      不论是哪种可能,“旧爱”的反应不够及时是没跑了,既然如此,时间不够,空间来凑,反应到位就是必须的了。

      也不容易,人家优势太大。

      唐翰存先生这次出手,表面上看如天外飞仙、语惊四座,振聋发聩,其实也是拾五四先哲们的牙慧。拾人牙慧的主要好处一是可以省事,现成的论点论据,当年怎么用,现在依然可以怎么用;二是可以仗势,多年来积存的定论,自有大把拥趸可以倚赖,一言既出,自然有众人景从,一路碾压过去,锐不可当。

      唐翰存先生的另一个优势是以专业对业余,又是作家协会,又是大学教授,又是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又是客座研究员。俨然以文学为业,端这碗饭终此一生的职业文人,在这个行当中自然爱岗敬业,该读的书,该听的课,该写的字,一定面面俱到。学养深厚,思维缜密,以之与乡野村夫斗,仿佛牛刀一般。

      唐翰存先生最大的优势还不是以上两个,新诗和旧诗本是诗歌这门艺术形式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却被人家硬生生一刀劈为两半。他以新诗代言人自居,却对同宗同脉的旧诗穷追猛打,说是祝福,其实咒死。而站在他对立面的“旧爱”却往往同时也是新诗的爱好者,无法如他对待旧诗那般对新诗攻击无所不用其极。

      “旧垂”的厉害便在于此。

      我是“旧爱”,严格说也是“新欢”,就是喜欢新诗,偶尔也写一点的那种新旧通吃的两栖动物。甚至也认同唐翰存先生所说旧诗比新诗好写就是因为有一块格律的招牌,只是我不愿意用“遮羞布”这样不厚道的比喻。但我强烈的对“旧垂”一文的立论表示反感,即便唐翰存先生在挑起这场新旧之争时占据无比优势,我仍对他在论证和论据上的懈怠和疏漏的表示遗憾,乃至于最终看到唐翰存先生以诋毁旧诗为出发点的立论,其实隐藏着对于新诗当前发展形势日益倾颓的焦虑。或许他最关注的不是旧诗的“垂死”之羞,而是新诗的“偷生”之囧。

      顺手翻看了一下唐翰存先生的新诗作品,水平在简书应该可以排在top10吧,不愧是一位专业诗人。

      来吧!

七绝 拖鞋

人字中歧玉足分,穿云踏雪也留痕。

等闲不敢行千里,因怕心跟脚不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深蓝色木鱼:回应他就中了他计,那么多人回他,还要去了解他,不是搞给他出名……且让他吠去,什么名教授反正我不认识,我不认识,就可以当他是随便乱长的野葱。

    我不认识他,不是我肤浅,是因为他还不够有名,而我们每个人更不必为让他更有名而去驳他,让他凉着吧……野葱无喉。
    张成昱:@一千瓦蜡烛 👍👍👍
  • 常将三侠:先生文笔可赞,观点可赞。无论当代、现代、近体还是古体,最终都是看它的发展与生命力。不是凭谁谁说个啥话就咋的。还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
    张成昱:@常将三侠 谢谢兄鼓励支持🙏🙏🙏
  • 是梅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旧体诗有旧体诗的好,新体诗有新体诗的美,我是喜欢读古诗,偶尔写所谓新诗。
  • Chilly_4885: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张成昱:@Chilly_4885 😊😊🙏🙏诗友身康体健
  • 骆文通:您好,问一下,新体、旧体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近体和古体吗?或者新体包括了现代诗?还是怎么分的?
    张成昱:@南烬 我理解是旧诗,诗友的理解是哪个?
    骆文通:@张成昱 额,那这个旧体诗垂死病的旧体诗,指的是旧诗还是古体诗?
    张成昱:@南烬 新体的说法少见,新诗和旧诗之分比较清楚,旧诗中又有所谓近体,古体云云,大概因为不同时代论者的视角不同所致,个见
  • 亚涓:新旧体诗各有其妙,旧体诗含蓄严谨,新体诗细腻活泼
  • 相由心生MM:应该喽延续旧诗风格,集大家之广
  • 江南雨_b46e:新旧体诗各有千秋,新为旧的延续,旧是新的鼻祖。没有旧,哪来的新?千不该万不该,断不可数典忘祖!
    张成昱:@夏朝辉_b46e 作为一个忠实的旧体诗词爱好者,与之商榷也是我的学习方式
    江南雨_b46e:@张成昱 您是旧体诗的名家与中坚,文化与人类都是在新旧交替中曲折前行的,文化和人类都不可能断崖式生存。就此,希望您从民族大义出发,强力发声。
    张成昱:@夏朝辉_b46e 👍👍👍
  • 浪哗哗:🌹️🌹️🌹️🌹️🌹️🌹️
  • 斗妍:新旧诗应相互借鉴融合共同提高。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不分高下。
    张成昱:@斗妍 正是👍👍👍
  • 吴晓华1:👍👍👍
  • 琦人:不敢苟同那位老先生的意见
  • 涧边生:呵呵,半夜鸡叫🐔😛。该干啥干啥呗😄这事不用十问😛😛😛
  • 残荷_8979:新旧之争,近乎于无聊。他有本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唐诗宋词?
    张成昱:@残荷_8979 新诗写好其实蛮难的
  • 摩羯星一号:想看看他老先生的作品🍵🍵
    张成昱:@摩羯星一号 其实很不错
  • 竹林听溪_子腾:是的,我也看了这篇文章,只是觉得那位作者也是在抄抄捡捡,所有的观点前人已经讨论透了
    张成昱:@竹林听溪_子腾 不过还是伤了不少旧体诗词爱好者的心
  • 快活汤:我先看看!

本文标题:关于“旧体诗垂死病”批评之再批评 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gi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