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巨鹿之战之破釜沉舟

作者: 静夜钟声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20:22 被阅读47次

3. 破釜沉舟——被粮草匮乏逼出的天才想法

这个决定是:

破釜沉舟。

孤注一掷。项羽豁了出去。

可以想象,站在项羽的立场之上,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但项羽在破釜沉舟之前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召开了一次全军战前动员会议:

“我们即将渡河,去和秦军作战,大家一定要有不胜即死的决心。为了表明我们的决心,我建议,我们将所有的船只渡河后都沉入河底,将我们煮饭的釜甄都铲破毁灭,不再留在身边。我们每个人只许带三天的干粮和饮水。我向你们保证三天之内,我们必将大破秦军,夺取他们的装备和粮食,并在巨鹿城内接受赵王准备的丰厚宴食。”

项羽的话,无疑吊起了楚军对秦作战的积极性。这是决定一场战争胜利与否的第一要素。

第二项羽在绝了自己后路的同时,也彻底绝了楚军的后路。没有了后路的楚军在面对强秦的时候,只剩下了拼死一战。

这“拼死一战”正是项羽所要的最终的结果。

基本完全抛却了辎重的楚军渡河的效率大大提高。这为项羽反击秦军提供了必要的时间支持,同时也为项羽赢得了超出秦军预料之外的战机。

正是这两个意外,导致了秦军的全线溃败。这个结果远超出项羽的预料,这个我们下面再说。

秦将苏角亲临战场,指挥对黥布临时堡垒的疯狂攻击。黥布深知这一战的重要性,指挥楚军全力奋战,等待项羽主力的到来。

这种情形之下,黥布自然全力奋战。战争一旦进行白炽状态,那么他就超出了一个统帅实质把握范围。黥布已经无法具体把握项羽主力军的动向,他只能低头死命的抵抗秦军的疯狂攻击。

抵抗成了一种本能。

就是这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无以数计的红色战袍,红色旌旗的楚军。按苏角的预计,楚军渡河的时间最快也要一天,这是正常状态之下。严格讲,苏角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一天的时间,他或许真的可以灭了黥布,然后腾出手来,猛击项羽于半渡。

但他忽略了一件事,项羽用一种非正常状态的渡河方式——破釜沉舟,将渡河的时间缩短为了一半。他的这种方式在为楚军争取了战争先机之外,也完全打乱了苏角的预定作战计划。使苏角在完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形之下,突然面对了项羽的全力攻击。

一场战争,原有的对阵双方在都面对疲劳伤神的情形之下,一方的生力部队突然加入战场,在冷兵器时代,结果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苏角的部队很快被击溃,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向章邯的指挥中心发出楚军来袭的信号,就被项羽分割包围,全军歼灭了。苏角本人也在最后一次对楚军的冲锋之后,被乱箭射杀。

综合分析,项羽这次歼灭战取胜的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项羽作战策略的正确性。他在远超出秦军预料的时间,发动了全面的对秦作战,打乱了秦军的作战计划,为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秦军提供了可能。

其次,秦军对战争动向的把握,缺乏必要的战争预见性,致使整场战争脱离了人为的控制,进入了楚军的范式。

最后,秦军的组织结构过于松散,各作战序列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各作战部队的合同协作脱节,给了楚军以可乘之机。

苏角的全军被歼,是秦军最大的不幸,同时也是楚军令人难以置信的一种幸运。

项羽对这种结果也感到意外,但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马上预见到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在秦军没有集合全部力量之前,拿下王离。然后才能迎来真正的敌人章邯,这个杀了和他相依为命的叔父的人。

他能拿下王离吗?在章邯的主力部队没能快速的到达作战地点之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巨鹿之战之破釜沉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im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