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优秀的人,除了会认真工作,还会用心去生活。
01
很多人都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又懒得出发,甚至害怕出发。
他们觉得真正优秀的人,时时刻刻都紧绷着状态,时时刻刻都在工作和学习,没有社交和娱乐的时间。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说明你和他们一样,掉入了一个误区。
曾有国外的专家做过这么一个分析:在保证基础睡眠的前提下,人的大脑在一天最多只能高效率工作3到4个小时,超出这个范围的工作和学习时间,效率会大打折扣。
大家还记得高中考试时的状态吗?在一天内,几场考试加起来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3到4个小时了。然而,在我们超负荷用脑和过度消耗精力之后,后面的一两天都会觉得异常的疲惫。
所以,大多数人陷入到这么一个思维误区里:变优秀等同于累。
然后很多人就会顺着这个思维惯性,往下想:如果变优秀那么累,还不如就现在这样呢。
所以导致很多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走向了平庸。
网上有一句反鸡汤说的很有意思:越努力,越幸运。但是,不努力,真的好舒服哦。
乍一听,还挺有道理的。
但殊不知的是,真正优秀的人,会高效的利用好每天的那几个小时,然后合理的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们不仅能劳逸结合,还能游刃有余的在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等状态中来回切换。

02
汤小小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者,她就是每天只工作三小时的时间管理达人。
汤小小虽然每天只工作三小时,但是她的年发表量已经达到了1400余篇,真的特别厉害。
利用好每天的核心时间,高效的努力和提升自己,效率是事半功倍的。
真正优秀的人懂得这一点之后,他们会合理的分配自己每天的精力值,然后腾出时间去社交和旅游,甚至还会开始接触一些新的领域。
比如,萧秋水老师。
她不仅是出版了几本书的知识管理达人,还是在行的行家。她一直运营着自己的公众号,还在喜马拉雅分享音频,还有摄影,运动,阅读。
一天24小时,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有人可能会说,是请了很多小助手吧。
可是在我最近听了萧秋水老师的一次在线分享之后,才发现老师所有的平台和事宜都是她一个人在打理。
萧秋水老师说,写文累了,她就会用运动的方式来放松大脑。她学习摄影,然后给自己的公众号配图。她学习烹饪,就是在自己累了以后,犒劳奖赏自己。
萧秋水老师不仅合理地运用好了自己每一天的精力,还做到了劳逸结合。最后,她还从各个方面去提升了自己。
所以,无时无刻都在学习和工作的人,只是我们假象中的优秀状态。
真正优秀的人,除了会认真工作,还会用心去生活。

03
小程是我的高中同学,他虽然高中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在我心中,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大学,但还是能通过朋友圈了解到各自的近况。
小程除了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之外,还有一个自己的爱好,摄影。而且这一做,就做到了专业的级别。当然,如果只是做到这些,还不足以让我佩服他。
小程让我真正佩服的是他能在上进的和放松的状态中,游刃有余的来回切换,并且不受干扰。
上午还在帮客户拍摄一些单子,下午就能陪朋友去放松和K歌。
在坚持上进的同时,还能兼顾好生活各个方面的人,会活的很有温度,并且不会死板。这样的人,真的特别有魅力。
可能有人会纳闷了。上午工作,下午娱乐,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两种状态吗?切换一下,有什么难的?
看似不难,其实很难。很多人不是认真过度,就是太过放松。
认真过度的人,会在娱乐的时候,依旧惦记着工作。一个在娱乐的时间里依旧保持紧绷状态的人,就会显得有些死板了。而一个太过放松的人,在工作的时候还是认真不起来。这样,就会显得有些吊儿郎当了。
劳逸结合,很多人做不好,是因为没有去结合,而是把它们混合了。
学的时候好好学,玩的时候好好玩,这样的运作方式其实最符合脑部的运作规律,而且这种方式,不会给自己的脑部造成额外的精神负担。
真正优秀的人的确很努力,但不是无时无刻都在努力,要知道,努力只是生活中的其中一个优秀状态而已。
所以啊,别在进入思维误区了。
真正优秀的人是努力在让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让生活只剩下努力。
亮儿原创文章,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谢谢你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