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至圣先师孔子,德隆道尊,万世师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弟子三千,光耀千秋!至高无上的大圣人,受到后人顶礼膜拜。春秋时期卫国贤大夫遽瑗和史䲡,深受孔子赞赏,详见于《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史䲡,又称史鳅,卫国大夫,字子鱼,名佗。卫灵公时任祝史,负责祭祀卫国社稷神。他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忠君爱国,不论国家安定,政治清明,还是政治昏暗,社会动荡,他都秉持个人操守,矢志不渝,直道而行,如射出去的箭一样,深得卫灵公的信任。
当时,卫国嬖人弥子瑕,仰仗卫灵公对他的宠爱,为所欲为。一次游园,发现蜜桃诱人,就随手摘下来啃食,啃了一半,想起了卫灵公,把剩下的桃子,留给卫灵公吃,卫灵公非但不嫌弃,反而肯定其非礼行为。众臣恼怒,史䲡冒死进谏,无果而终。弥子瑕更加肆无忌惮,不惜遭刖脚刑罚,假传君命,驾驶国君车马,连夜出城探望生病的母亲。卫灵公知道后,没有治他的罪,反而肯定他的孝心。这样目无君主,扰乱朝纲的奸臣,如果不除,势必祸国殃民!史䲡,殚精竭虑,不失时机,设法清君侧,举贤臣遽伯玉,结果卫灵公置若罔闻。
史䲡忧国忧民,死不瞑目,直到去世,卫灵公仍未清醒。史䲡去世后,卫灵公深知史䲡忠心耿耿,决定亲自前往吊唁。结果到了他家一看,棺木没有放在正堂,却放在旁边的窗户底下。卫灵公质问史䲡的儿子,“你在搞什么?你父亲去世了,居然这么不守礼。”史䲡的儿子实话实说,父亲临终时交代,他没有为国尽到忠,觉得死后没资格放在正堂。卫灵公听了,深感愧疚,当场要求史䲡的儿子“停丧正室”。不久后,罢黜了弥子瑕,并重用蘧伯玉。孔子得知后,赞叹道:“古之列谏之者,死则已矣,未有若史䲡死而尸谏,忠感其君者也,不可不为直乎!”
遽瑗,字伯玉 ,春秋末期,卫国大夫,四朝元老,以贤明闻达于诸侯。当时,君王昏庸,亲小人,远贤臣,政治腐败,权臣当道。他不与兵权在握的孙氏勾结,参与龌龊的权力斗争。十余年,他两次离开国都。他也不与奸臣宁喜同流合污,颠覆国家。濮水偶遇,楚国公子皙视他为“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的君子,才敢托付身家性命。遽伯玉力劝楚王,公子皙被追回重用。他是智者,“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他审时度势,懂得进退,劝太子师傅颜阖不要逆天而行,螳臂挡车,否则,必招杀身之祸。
他是忠臣,“不会只在光天化日之下才持节守信,也不会因为独处暗室而放纵堕落。”一日晚间,卫灵公与南子在赏月,忽然听到马蹄声由远而近,到宫门忽然声音消失,车子好像停了下来,过一会又车轮滚滚渐渐远去。卫灵公问南子过去的会是谁呢?南子肯定地回答,一定是遽伯玉!卫灵公派人打听果不其然。孔子敬佩其笃行不倦,慎德深思,称赞道:“君王有道,则出仕辅政治国;君王无道,则心怀正气,归隐山林。”
孔子周游列国14年,10年居卫,桃李满天下,这不能不说与这两位贤大夫有关!内有忠臣良将,匡扶正义,外有圣贤君子,教化育人!此乃国家之幸,君主之幸,人民之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