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八佾》:争也君子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1-11-11 07:55 被阅读0次

“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杨绛先生的话,表示她没有争名逐利之心,一生过着与世无争的淡泊生活,只专注于治学和写作。“不争”真的对吗?看看孔子怎么说。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中国文化所讲的君子是无所争的,不但于人无争,于事也无所争,一切是讲礼让而得。射是六艺之一,即礼、乐、射、御、书、数,射代表军事训练。他说,当射箭比赛开始的时候,对立行礼,表示对不起——礼让。然后开始比赛。比赛完了,不论谁输谁赢,彼此对饮一杯酒,赢了的人说:“承让!”输了的人说:“领教!”都有礼貌。下一句孔子说,不论于人于事,都应该争,但是要争得合理,“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其争也要保持君子的风度。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子夏当然知道这三句话是形容女子可爱的笑容,含情的眼睛,美妙的着装。可是“诗无邪”,这样的诗句对君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孔子告诉他“绘事后素”,他说绘画完成以后才显出素色的可贵。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子夏立即懂了,并加以发挥,说:礼仪的后面还有一个“礼”的精神吗?礼的内涵比表面的礼仪更重要吗?孔子高兴地说:“你的话也给了我启发,我们可以谈诗了。”

孔子删辑诗三百,不是教学生怎么做诗,而是要透过诗的感情以培育他们立身处世的胸襟,了解诗背后的人生、宇宙的境界,这才是学诗的作用。“素”就是平淡,“绘事后素”,是指一个人不要迷于绚烂,要平淡。繁复的礼仪背后是不变的仁德,这就是礼的精神。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孔子说,夏朝的文化,我可以研究讨论,不过“杞不足征也”。杞是周朝封的一个国家,是夏朝的后代,封到杞国。如果拿杞国的文化来看夏代的文化,并不准确,更不完整。殷商以后的宋国,所保留的文献资料也是不够的。假如他们自己不毁灭自己,保存了祖宗的文化资料,我就有办法整理。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禘”象征宗教的精神,祭天地祖宗之礼。祭礼开始以后,主祭者端上一爵奉献神祇的酒以后,随祭的人心里就想着赶快走了,接着祈祷等隆重的祭礼,都在那里应付了事。孔子看到这种情形感叹地说:“吾不欲观之矣!”我实在不想看下去了,因为只有礼的形式,而没了礼的精神,也就是形式主义。比如三月五日学雷锋,组织人们在街头拉横幅,设摊免费帮人理发,修自行车,换拉链等做好事,活动一过,看到老人跌倒了还是不扶,遇到车子相撞了还是不让。雷锋精神没有内化为心就不对,应该知行合一。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有人问孔子,关于“禘”这个礼仪的说法,它的基本精神又在哪里?孔子说,不知道啊。他的意思是说,这一种基本的文化精神,大家应该知道的。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那么我也不知道了。孔子指着自己的手掌说,真正懂得禘这个文化精神的人,看天下国家事事物物的道理,就好像是呈现在这掌心上,这么清楚明白了。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当我们祭祖宗的时候要以“如在”目前相对的诚心,犹如祖宗尚在面前一样的诚敬。假使是祭神,神就在此,要表里如一。孔子说,我如果没有时间参加祭祀,而是请别人代替,那就相当于没有祭祀。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是卫国的大夫,“奥”是古代的家神,”灶“是指灶神,每到夏历十二月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弄块糖给他吃,送一个红包给他,以便“上天言好事,下地报吉祥”。 他问孔子:“与其拜家神,不如拜灶神”这是什么意思,你懂吗?他的意思是告诉孔子说,你老是跟君主往来,我们这些士大夫如不在君王面前替你讲几句好话,是没有用的呀!你拜访了诸侯,还是该来向我们烧烧香。孔子说,一个人真的做坏人、做坏事,怎样祷告都没有用,任何菩萨都不能保佑你。所谓自助天助,神是建立在自己的心中。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中国文化经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演变:夏尚忠,殷尚质(鬼),周尚文。夏的文化偏重于忠诚、朴实。殷商的文化仍是重质朴,宗教观念很强。周代文化,重在人文文化。“周监于二代”,是说周朝所建立的文化是集上古之大成。孔子自称他的思想,是承先启后,发扬周代的文化精神。

以上,从礼仪开始讲到礼的精神,着重强调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人礼的精神,争也是君子,没有礼的精神,祭礼也是形式主义。做人就是要做表里如一的君子,不要迷恋绚烂,而要追求平淡,不要媚于奥灶,而是要做好人。所谓自助者天助。

相关文章

  • 【争,或不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第三》 ...

  • 精读论语第十一天摘抄

    1.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 释义:孔子说:“君子没有...

  • 【论语集解47】君子之争

    【论语·八佾】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大意】孔子说:“君子是不跟人争...

  • 每日诵读 2021.12.12

    ️《论语》——八佾篇【原文】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 如果人人都不争社会是什么样

    《论语•八佾篇第三•七》,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

  •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三十天

    《论语.八佾篇》第七章: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解析: 孔子说:“君子对...

  • 《论语 八佾》:争也君子

    “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杨绛先生的话,表示她没有争名逐利之心,一生过着与世无争的淡泊生活,只专注于治...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继续学习《论语·八佾》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

  • 《论语》每日一读47

    《论语》八佾篇第三7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大意】孔子说:“君...

  • 樊荣强乱弹《论语》八佾篇07:君子无所争

    文/樊荣强 《论语·八佾第三》第7节: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这句话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 八佾》:争也君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vi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