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透视经典艺术之家国风
他画出了中国北方最雄奇壮美的山,你不想看一看吗?

他画出了中国北方最雄奇壮美的山,你不想看一看吗?

作者: 美术馆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7-12-28 22:18 被阅读0次
    冬天的山

    01

    冬至节气过后,北方的冬天越来越冷了。

    我想,只有看过北方巍峨寒冷的大山的人,才算见过真正的冬天。

    唐末五代有一位大画家,叫荆浩,专画北方冬天里的山水。他有一幅代表作《匡庐图》,是一幅画高185.8厘米,宽106.8厘米的全景式大山水。初看此画猫君简直惊呆了,这是何等的壮美、雄奇、幽深。我想,这是一位能读懂冬天的艺术家,他的胸怀能装的下整个天下。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我们看这幅画,由近至远,由下而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在境界上由“有人之境”而渐入“无人之境”。

    第一个层次,画的下端,一泓涧水中,一位船夫撑着一叶扁舟正欲靠岸,好像要带着观众进入画境。由石坡而上,山麓中有屋宇院落,竹林树木环绕,屋后有石径抱危崖而上。崖脚下烟水苍茫,有长堤板桥,一人牵马观景,悠然自得。这一层次可称近景。

    第一层次

    第二个层次可称中景,两崖间有飞瀑喷泻而下,击石飞涧,攀援而上,细润之间有一架横桥(猫君总觉得这座桥特别神秘,像《魔戒》里以上帝视角俯览的场景),桥左方又一座林荫庭院,窗明几净。这一层可谓渐入佳境。

    第二层次

    往上看,第三层次,虽是远景,却格外吸引人,为什么呢?你看,主峰兀立高耸,两侧已是烟岚飘渺,登山的路已经消失了,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啊。而左侧又一飞瀑如练直下,落入虚无,又让人想起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三层次

    整个部分如同仙境般波澜壮阔,如果说前两部分描绘的还只是北方山林平凡的冬景,这一部分我们能体会到“高处不胜寒”了。这是画中最佳胜境。

    02

    看完《匡庐图》,突然想问,荆浩为何可以将北方的山画的如此之妙?

    这还得从荆浩的个人经历讲起。

    荆浩生于河南济源,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其北倚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西有王屋山。白居易游太行山时赋诗《游枋口悬泉偶题石上》,道:空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可见这里山势之险峻,而荆浩的家就被这样的崇山峻岭包围着,可以说他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这样北方苍茫的山石景象。

    荆浩生于唐末,青年时期谙习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化,晚年经历后梁时期,约五十岁左右隐居于太行山洪谷。历史上虽然没有记录荆浩为什么隐居,但是不难推测,多半是朝代更迭,仕途受阻,心灰意冷后转而隐居山林,这是为何他笔下的山总带着深沉的、萧瑟的寒意,其实这种寒意是对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写照。

    纵观美术史,我们不难发现,太平盛世给人物画的发展带来机遇,个体生命坎坷会造就写意花鸟画大师,而国运不济,文人们仕途受阻,转而寄情山林,会催生山水画的发展成熟,荆浩就是代表。

    荆浩不但擅长画山水,还将画山水的心得总结成册,这就是美术史上鼎鼎大名的《笔法记》,堪称中国水墨山水画之理论基石。

    这本理论书厉害在哪里呢?首先,荆浩确立了山水画的最高目标——“图真”。所谓“真”,就是说一幅画要画出事物的本质,而如果只画出了表面现象,那充其量算“似”。“真”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似”只能算徒具形骸而无神气。

    举个栗子,松树应该如何描绘才算“真”呢?荆浩说“势既独高,枝低复偃,倒挂未坠于地下”,“如君子之德风”,这是松树的本性。而那些“飞龙蟠虬,狂生枝叶者,非松之韵也。”那画家如何体会道松树的“真”呢?——“(写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这就是传说中的“匠人精神”啊。

    《笔法记》还提到一个重要理论,“六要”说,即气、韵、思、景、笔、墨。这里重要的一点,是荆浩第一次把“墨”提到了和“笔”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标志着水墨画达到相当水平,新的审美观念已诞生。

    比如说,荆浩在《匡庐图》里的瀑布,是用两边的黑色“挤”出的白色,瀑布其实是什么都没有的,而在过去,人们多用似鱼鳞纹来勾线代表水,荆浩这种利用墨的五色来表现事物深浅虚实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实在是太高妙了。

    荆浩笔下被黑色映衬的瀑布 李思训用鱼鳞纹勾画的水面

    03

    荆浩开创了以水墨形式表现北方山水雄伟气象的新画风,在五代宋初成北方隐逸型画家的楷模。他那“开图论千里”的气势,“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欣赏者及师法者。这里面就包括被宋代郭若虚称为“三家山水”的关仝、李成、范宽。三人都师法荆浩,而后又各自发展出个性化的风貌。

    关仝,是宋初三家最年长者,也是荆浩唯一嫡传弟子,后来有青出于蓝的美誉,被称为“关家山水”。其画风特征是“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尤喜做秋山寒林,意境古淡荒寒。

    秋山晚翠图  关仝 140.5cmx57.3cm

    李成,曾师法荆浩,但是长期生活在山东营丘,是一派平原加丘陵的齐鲁风光,因此改变了“四面峻厚”的大山水格局,而多为“气象潇疏、林烟清旷”的平远之景。李成喜用平远构图法,写寒林云石,且用笔尖劲,运墨淡润,黄公望说他“惜墨如金”。

    读碑窠石图  李成  126.3cmx104.9cm

    范宽,隐居于陕西终南山、太华山之间,观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默与神会,流于笔端。其典型特征是善于以雄沉浑厚的笔墨,塑造峻拔雄伟、气势逼人的山水境界。

    溪山行旅图  范宽  206.5cmx103.3cm

    “三家山水”不但绘出了不一样的北方山水,也绘出了不同人的心境。

    明王世贞评书山水画的发展,提出“大小李(李思训父子)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的观点,足见荆浩对后市山水的影响了。他以自己的绘画实践和理论,上接隋唐,下开五代以后中国山水画的新局面。让我们记住这位为北方深冬大山留影的画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画出了中国北方最雄奇壮美的山,你不想看一看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dd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