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作者: 本草园丁 | 来源:发表于2017-01-11 08:33 被阅读48次

丁公藤

丁公藤

别名: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鱼烈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切成段,隔水蒸2-4h,取山晒干。

基源植物: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

拉丁学名:

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Erycibe sch-midtii Craib。

丁公藤
丁公藤

植物特征:

丁公藤

木质藤本,长约12m。小枝干后黄褐色,明显有棱,不被毛。

丁公藤

单叶互生,叶柄长,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长卵形,先端钝或钝圆,基部渐狭成楔开,两面无;侧脉4-5对,至边缘以内风结上举。

丁公藤
丁公藤

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腋生的花少至多数,顶生的排列成总状,花序轴和花梗被淡褐色柔毛;花萼球形,萼片5,近圆形,外面被淡褐色柔毛并有缘毛;花冠白色,5裂,裂片长圆形,全缘或浅波状,雄蕊5,不等长,花药先端渐尖,花丝之间有鳞片;子房圆柱形,柱头圆锥状,贴着子房。

丁公藤
丁公藤

浆果卵状椭圆形。种子1颗。花期6-8月。

丁公藤 丁公藤

丁公藤药材特征:

丁公藤

茎呈圆柱形,多为斜切片或短段,粗茎外表面灰黄色、灰褐色或棕褐色,粗糙,并有不规则细密的纵裂纹,皮孔多数,黄白色,点状或呈疣状突起。

丁公藤

小枝上表面黄绿色或深黄色,具明显的爆炸性续纵棱,皮也细点状,类白色。粗茎切面灰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菲薄,木部宽广,有异型维管束排列成数个环轮或形成不规则花纹,各维管束的木质部黄白色,微突起,导管孔密集,髓小。质坚硬,不易折断。

丁公藤

气微,味淡。

丁公藤

丁公藤药性: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注意: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丁公藤有毒,如中毒,汗出不止,四肢麻痹。按一般中毒原则处理,同时可用甘草、蜂蜜内服解毒和温水洗手。"

丁公藤的故事:

       相传明朝时,雁门有个叫解叔谦的人,事母至孝,母患瘫多年,精心施治,久不嫌烦。但经多医,母病无起色。

  一天深夜,他沐浴焚香,跪于庭院,求神赐方。忽夜空中飞过一鸟,叫着:“丁公藤,丁公藤”。解叔谦喜出望外,次日,便去药铺求购,无丁公藤可售,又遍访民医药叟,皆不识此药。一位老人告诉他,去宜都山寻找,或许可得。解叔谦携带干粮,远上宜都山寻觅,三日无获,第四日,在山中遇一老翁伐木,树上一藤,角叶如丁,其绕如蛇,便拜部老翁可识丁公藤,老叟停斧,笑指树上青藤道:“我即丁公,种藤于此。取藤五斤,切段煎汁过滤,同曲米酿酒饮便可”。解叔谦大喜,回家依法制备,老母服后很快痊愈。解将丁公藤荐赠乡人,治愈多个病人。

相关文章

  • 丁公藤

    丁公藤 别名: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鱼烈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切成段,隔水蒸2-4h,取山晒干。 基源植物:旋...

  • 丁公藤

    别名:冯了胜、包公藤 科属形态:旋花科丁公藤属于丁公藤。木质藤本,皮有裂纹。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纸质,干...

  • 第59组(2味)——丁公藤、昆明山海棠

    第59组(2味)——丁公藤、昆明山海棠

  • 中药—— 壹佰陆拾壹:丁公藤

    丁公藤 别名:麻辣子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效: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丁公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gl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