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0日)儿子参加中考,因疫情而推迟一个月的这场考试终于姗姗来迟。刚巧我休息在家,于是便决定送他过去考试。考场设在一中老校区,那正是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女儿所在的学校,离家有一些距离。
一中儿子其实是熟悉的,去年模拟考试,他曾经去过那里一次。昨天他答应说提前去看下考场,但因无人作陪,心底又觉对那里的环境已然熟悉,终于没有成行。
上午9:00∽11:00考语文,语文是儿子相对不怵的科目。早晨在家过完早,剩下一点空暇的时间,他在网上搜索作文的材料。我照例鼓励他几句,譬如一定要审清题目,写够字数,字迹要工整,要相信自己。我又简单地考了他几个文言常识,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谁,其中有段名言是怎么说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人埃德加·斯诺;老舍又名舒庆春,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儿子一一作答,有时却又模棱两可。虽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可我也觉得这时候谈这些已并无多大意义。对于一位考生来说,那些知识点应该早就滚瓜烂熟,稔熟于心的。
8:00一过,我们便出了门,骑车赶到一中,中途不过十分钟的时间。
农民街往下通往学校街边的路段,有几名交警的身影出现,这里开始交通管制,一切按照刚刚过去的高考的规格施行。学校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送考的家长们的身影,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站或坐,神态各异。疫情尚未结束,大多数人都戴着口罩。学校门口临时搭建了一溜儿橘黄色的帐篷,有工作人员负责给每位考生测量体温。
我目送儿子从测体温的通道处进入校园,心里在祝愿他能沉着应考,旗开得胜。时光如白驹过隙,我的心中不觉充满感慨。我想起了当年自己参加中考时的情景。1987年我在军垦中学参加中考。那一年情况有些特殊,由于试卷泄密,短短几天我们考了两次。那个年代升学的竞争比现在激烈得多,农村中学里的孩子们只有考上重点高中,或是考上中专,才算鲤鱼跳龙门,实现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我中考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落榜了,只上了一所城里的普通高中。
我在学校门口逗留了一刻,看看考试的时间也已到了,百无聊赖,我只好先回家去。10:30分左右,我再次来到了校门外,发现门口聚集的家长更多了。他们大多是和我一样接自家孩子中午回家的。家长们有的在拉呱,谈笑风生,有的则独自坐在路边的石栏上翻看手机,静静等候。一些招生机构的工作人员显得非常热情而忙碌,他们在向家长们分发他们学校的招生手册。
我也收到了两份小册子,那是分别来自黄石和咸宁的两所技工学校的招生简章。我知道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招生大战的帷幕已经拉开,对我来说这种场景何其熟悉呀!毕竟廿多年前,我也曾是一名省城中专学校的招生人员。我又想起一件小事,前两天一名自称省城科技技术学校的老师给我手机发来信息,希望加我微信,最终我婉言谢绝了她的请求。这让我又不得不佩服那些招生老师的神通广大。
上午的考试虽然在11:00结束,可考生们最后从学校出来却又捱了半个多小时。儿子表情平静地向我走过来,脸上看不出喜悦抑或不快。我不便多问,只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什么作文题目呢?儿子说作文题目就是一个字——“考”。我心下一惊,问,那你写的什么体裁呢?儿子说写的议论文。我心想议论文你论述得清楚吗,还不如写记叙文呢!又一想,自己可能多虑了,毕竟面对这个题目,学生们大都有话可说的。考试才刚刚开始,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心情,我也没有再问下去。
今天的送考让我感触良多,考试只是一种手段,功夫在平时,愿儿子中考能顺利过关,也祝广大考生考出好成绩,金榜题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