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开物成务”?开物成务出自《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此而已者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易经》的作用就是揭示万物的真相,成就事业,包罗天下的道理,如此而已 。开物成务就是说,通晓万物之理,按理办事,就会获得成功。而“开物成务”用在读书方面,就是指读书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求甚解,获得真知,才能最终受益。

一、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一本书的本质是通过一个个文字、语句、人物、情节表现出来的。一本书的主题思想也是通过他们表达出来的。因此我们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段落、人物、情节等元素提炼主旨。
认识问题时,我们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讨论读书方法时说过;“什么叫做科学的方法?那就是读自然书的方法。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读书的功夫大半在记忆和思索。读自然书,种种机能非同时并用不可,而精确的观察尤为重要。读书是我们和著作者的交涉,读自然书是我和物的直接交涉。所以读书是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乃是直接的交涉。所以读书不过为引人求学的头一段功夫,到了能读自然书方算得真正读书。”

开物成务,是一种比较高阶的境界,而读书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我们循序渐进,慢慢体悟。循序渐进读书法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其著作《读书之要》中写道;“或问读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渐进’。以两本书而言,则‘同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本书而言,则‘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未及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妄乎此。”
有人急于求成,一打开书就急于往前赶,想一下子掌握全书的要旨。朱熹批评他们就像恶汉走进饭店,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朱熹认为,读书应该循序渐进,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他们的含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他们的道理。前面的没有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育疏漏错误了。只有这样,才能透过书的字面领悟到期真谛,达到开物成务的效果。
二、善读书者,在求甚解
读书的关键,不仅仅要读出声音,还要能读出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这些好友有字面之意,也有画外之情。有琴内之声,也有弦外之音。曹雪芹说《红楼梦》:“一纸荒唐言,两把辛酸泪,都说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所说的“开物成务”就是要求读书人要有这种“能解其中味”的能力。
关于读书,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他对书籍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可谓是深入骨髓。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张精神,三者共同点创造。其中深刻的道理在于:要善于读书,既要善于汲取精华,又要善于创新。
书上的知识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要对面前的知识进行选择。我们可能无法全文背诵读过的所有的书籍,但是对那些“有感于心的片段”或者需要切常用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吟诵。要仔细深入,字斟句酌的消化吸收这些精华。古代很多学者主张读书应该使用“钩玄提要”的方法,抓住重点,领会实质。

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成为书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