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真文化
成事 |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成事 |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7-18 13:48 被阅读0次

善于做历史的省思和现实地反思者,多能获得做人做事的成功方法。这是我读思《曾文正公嘉言钞 • 家书》的一个灵感与顿悟。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这就是曾国藩的一种历史考量,也是历史思维。关键是突出了“自立自强”的人生旨趣。

“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这无疑是对自我的一种批判性反思,一种于天地间的深刻觉悟——“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戾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这即是在历史与现实的省思、反思中觉悟出了自己的思想与方法。

人生的自立自强,在形态上未必都是“刚”,也可有“柔”的形态;“柔”未必都是“卑弱”,也有自立自强在其中。这该是“刚柔互用”的要旨。在曾公此嘉言中,“强矫”一词为关键。其意涵何在?我以为,做人做事必须要有刚强坚决的态势,当然,过硬的智慧、素质和能力是其根本所在,这就是“强”的要义;“矫”则在于防止“强”的过度,防止其走向“暴戾”一面,防止其“折”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不能像奴才一样。“争名逐利,则当谦退”,这不仅是个人品德问题,更是人生格局问题。如是,曾公便将“刚柔互用”具体化、方法化了——自立自强能够走向刚柔互用(相济)的境地,方为人生真相,“偏废”就是人生形态的失真。

概言地判断或结论,曾公这则嘉言,实是告诉我们该怎样以刚柔相济的方法正确地自立自强,进而防止刚愎自用,也防止沦为媚态的奴才。我以为,在强权与金钱下,这样的人生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章

  • 成事 |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善于做历史的省思和现实地反思者,多能获得做人做事的成功方法。这是我读思《曾文正公嘉言钞 • 家书》的一个灵感与顿悟...

  •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天地的规律是刚柔互用的,两个都不能偏废,太柔了会顺风倒下,太刚来又会铿然折断。刚不是暴虐,是坚强,柔不是低下软弱,...

  • 曾国藩: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曾国藩在家信中说: 古代的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人不是由自强自立做出来的。就是圣人、贤者,也各有自强自立的道路。所以能...

  • 一个人最高的智慧,“会转弯”

    曾国藩有言:“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做事缺少坚持,容易消糜,而行事太过固执,却容易伤害自己。...

  • 分享——沟通之刚柔并济

    曾国藩说:“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与人沟通也是如此,太强硬的表述方式很难让人接受,还可能因此...

  • 岁月打磨后的我们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人若无刚,不如粗糠。没有阳刚气概的男人,就好像一把刀上没有钢刃。南唐后主李煜,既为人主,又处宋...

  • 处世哲学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曾...

  • 曾国藩刚柔篇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今天读《曾国藩家书》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章是“天地之道,刚柔互用”...

  • 曾国藩家训说:只有刚柔相济,才能达到自立自强的目的。

    曾国藩在他写给弟弟的家书中写道:为人处世从来不像带兵打仗一样是持强凌弱的。太刚易折,太柔则靡,唯有刚柔并济、互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事 |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vf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