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宏涛
1
上篇文章《给孩子买他需要的东西,无论多贵,都是最便宜的!》讲了满足孩子的愿望,会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喜悦。有读者说:那是因为经常拒绝孩子,所以偶尔满足一次,孩子才会那么兴奋。如果天天满足了,孩子就不会兴奋了,反而会因为被满足太多,而没有什么动力奋斗了。
这段话似是而非,实际上有很多问题。
首先,我们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希望孩子内心丰盈,阳光快乐;而不是为了让孩子感恩和特意兴奋的。有条件的话,充分满足孩子,孩子虽然不会动不动就特别兴奋,但却会内心丰盈、阳光快乐。这远比只有几个特别感动的瞬间要好。
其次,偶尔满足孩子,虽然让孩子感动。但那些冷酷拒绝孩子的时刻,也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创伤。这些创伤不是偶尔的满足,就可以弥补的。
最后,孩子真正想要的物质需求被满足的同时,精神上的需求也会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物质欲望被充分满足后,孩子的需求将不再停留在低级的物质需求和中级的情感需求上了,而是会发展出更高的精神追求。
这便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如果常常拒绝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的精神需求也是很难被满足的,然后孩子一生就会和最底层的物质需求和中低层精神需求较劲,一生缺乏安全感、缺乏归属感、缺爱、缺尊重、缺乏审美能力……发展不到自我实现这个层次。
2
有很多人说:那过去家里就是穷,没有办法啊。哪个父母有钱的话,不想满足孩子啊?
这句话依然是似是而非的。
首先,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没有钱满足孩子的需求,只是不重视孩子的需求而已,特别是重男轻女的家长;其次,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花钱,但父母就是因为不重视孩子的需求,所以不愿满足而已。
后者比如说,我小时候看电视,经常在看到精彩的地方,就会被我爸换台。我恳求他等会儿再换,他都不同意。更可气的是,很多电视剧,到最后大结局那集时,我爸就会特意换台,宁可看广告(小时候可以看的台比较少),也不让我看我想看的大结局。
这导致我看电视时,都不敢用心看,生怕入戏了,又看不到结尾。
一直到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还常常梦见在看电视剧到紧要关头时,电视台自动跳转了,然后怎么也找不回正在看的台了。这样的噩梦,真是让人丧气。
所以直到现在,我看电影或电视剧,最讨厌的就是开放式结局。
不是说开放式结局不好,是我个人由于童年阴影,讨厌开放式结局。
又比如我一个同行,她说,小学五年级时,有一天早上要去学校的时候,她求妈妈帮她洗一件衣服,妈妈冷着脸说:你自己没手吗?
她说:我中午要穿,下午要照毕业照。来不及了。妈妈,求求你了。
妈妈却不置可否。她急匆匆地去学校了。虽然妈妈已经两三年没给她洗过衣服了,但她觉得这个小小的要求,妈妈应该会同意吧?
中午回来,她却发现她的衣服根本没有洗。而妈妈在家看了一上午电视剧。当她质问妈妈的时候,妈妈依然冷冷地说:你自己没手吗?多大了,还让我帮你洗?
那时候是夏天,太阳很毒辣,但她却感到了寒冷。
她说:过去快三十年了,但一想到这样的事情,我都恨她。为什么连一件衣服,她都不肯给我洗呢?
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她太记仇了。
实际上,她的反应,不过是正常的人性而已。觉得她小题大做的人,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白天不懂夜得黑。
在我的《
40元一斤的草莓,你舍得给孩子买吗?
》和《你那么穷,一定得从童年找原因
》两篇文章下,有很多这样的读者留言。但为了不给留言者带来麻烦,我就不再署原网名了,请大家谅解。3
@笑
小时候和妈妈去超市,每次提出要求都会被骂,觉得特别委屈。每次都是开开心心地去,哭丧着脸,忍着哭回来!后来再去超市也不愿意提什么要求了,反正都不会买,真的是特别难过。
@蔡
我是91年的孩子,小时候农村家庭条件不太好,小女孩喜欢的发夹和橡皮筋我很喜欢,妈妈从来没有给买过,买吃的也只给弟弟买。从小在妈妈旁边,我都很懂事,听妈妈的:咱不花钱,咱不要……长大以后,我买东西,总是很蠢地买一堆,吃不完也要买一堆。
@SA
作为女生,小时候没有娃娃,玩具都很少,看着别人的芭比娃娃,真是流着口水、含手指头看着。我妈跟我说:那种娃娃,一个能买多少多少铅笔橡皮,没有用,所以从来不给买。
多年以后,长大成人的我就入了BJD大坑,想起来也许是对小时候没有娃娃的遗憾,被无限放大了。
@Pen
小时候我妈连地摊上的一个盗版芭比娃娃,都不肯给我买,长大以后我花了几万块钱买了好多娃娃。
@梁
小时候在路边摊见到很喜欢的公仔,我拿出全部的零花钱还差五块,老板不肯便宜五块,妈妈也不肯给我五块,还呵斥我买些没用的东西。后来我自己能赚钱了,就很喜欢买各种各样的公仔。可我再也没遇到像那天那么喜欢的公仔。
@脸
别说孩子了,我自己想吃也会买40元一斤的草莓。以前一直觉得自己不值得任何好的东西,不敢表达自己的任何需求。穷养的童年,一路影响了我的择校、择偶、择业、选择自己的衣着和生活用品。三十岁了,刚刚开始学着满足自己的需求。
@久
小时候我爸出去打工,每一次我都叮嘱他给我买个文具盒。他每次都答应的好好的。但每次回来,他都让我失望至极。难道几块钱的文具盒都买不起吗?到最后我也就不信任他了,也不再要了……现在我也有孩子了,我都是尽自己的能力满足孩子,不想给他的童年,留下像我一样的遗憾,永远都无法弥补!
@刀
小时候我想要什么都不敢和妈妈说,因为她会嫌贵,不给买,还不如不说。到现在长大了,我也是一个不太敢说出自己想法,不敢主动追求的人,失去很多。
@Jas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都没有零花钱的城里孩子,我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来自童年无尽的嘲讽,与那种无时无刻生活在卑微中的绝望。
如今突然觉得自己一个半截身子都埋在土里人,竟然没有过过一天自信满满的阳光灿烂日子。
如果当年不是这样卑微的长大,我还会像现在一样在乎别人的眼光吗?我还会像现在一样抑郁不堪吗?我还会像现在一样妄自菲薄吗?我不知道。
@玉
小学六年级过年买衣服,我看上了一件风衣外套,其他的衣服都不喜欢。那件风衣外套卖90块钱,我从小就懂事,但是就只想要那一件风衣,麻麻说:“90块钱给我自己买件褂子,我还不舍的呢”。
不管我怎么恳求都没用,最后她给我买了件70块的棉袄。那件衣服我一直都没穿过,那之后好几年我都不想买衣服。不是矫情,心理阴影是一直存在的,我现在干什么都觉得不舍得花钱,但是又像是要弥补一样,给自己买很多衣服,但是买完又不舍得。很难受。
@坑
从小到大都是被拒绝过来的——不买、你不需要,这么贵……以前还老是自卑,融不进集体,还老被人欺负。自从上了大学才一点点地改过来,但买东西还是改不过来,现在去实体店看标签,百来块觉得贵,然后就跑了……
@匿名
长到现在,回想我的家庭教育模式确实是穷养的。很多时候,不配得到感总是充斥着自己,好像天生我就应该低人一等。
匿名:写得真好,我父母就是这样,总是不断的拒绝我的任何要求,后来我长大了,他们想了解我的近况,我都不愿意告诉他们。
@霖
我父母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在许多人家里连一辆摩托车都没有,只有自行车的年代,我家就已经开上了小汽车。但是我父母就是那种没有给孩子做支出预算的父母,我从小没有零用钱,买任何东西都要经过和父母的一番拉锯,且多以失败告终。
对我造成的影响就是:始终无法和父母真正亲密起来,因为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否定。长大后对钱看得很重要,没有钱就会陷入恐慌,偶尔又会脑袋发热乱花钱,只为了满足小时候没有得到的那种快乐,然后又陷入没有钱的恐慌中。
@何
我小时候算是穷养,直到现在仍然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不管是感情还是物质都是如此,一直对自己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幸福,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想,今天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阳
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不敢花钱,一花钱就心疼,等长大了有钱了,在小钱上面斤斤计较,但还特别容易上当受骗,有时候也是因为图便宜上当的。
@猫
小时候感觉家里不富有,所以很少张嘴向家里要什么,而且发现不要东西会让老妈开心,所以一直努力做个乖孩子,我继承了老妈的节俭,也形成了奢侈东西我不配有的心理。突然很恐慌,无论人事物,我其实都有一层好东西我不配的心理!
小时候我妈妈和我同学妈妈带我和我同学去一个批发市场里面玩,我和我同学就很开心的挑文具,我妈妈看到我也在拿文具,特别生气地骂我:怎么别人要什么你也要?
她特别大声骂我,当时同学妈妈就打圆场说小孩学习以后也要用的,我当时就特别尴尬,我拿了什么呢?两个日记本而已。不想给我买就直说,你可以说你没钱,可以说我现在的本子没用完,为什么好像我想买两个笔记本就是我的错?就是我贪心?这件事带给我的屈辱感和那种委屈,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雨
提着一篮子草莓看完了本文。确实,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时候跟妈妈上街想买一包虾条,我记得是一元钱,我妈没给我买,从此我不再张口要东西。后来大点了,我妈带我上街主动给我买东西我也不怎么高兴了。
@玮
逐渐改变观念中。我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无欲无求其实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想要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得到,后来就什么也不想要了,什么也不想争取了。
我会尽量满足孩子的小要求。如果孩子想要的东西,决定不给她买的,我会给她讲明为什么不买,而不是谴责她。
@冰
小时候我妈总是跟我强调虽然别人吃得好用得好,你吃得差用得差,但是你们一样是这么开心的。而且你成绩还要比她好!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被鼓励,而是觉得自卑的地方经常强调来强调去,一股浓烈的自卑感伴随了我十几年了。
@凉
母亲是那种超级节约的人,但对弟弟不节约,只节约我。记得初一过年时,我们村里的同龄孩子都有一顶10元的红色针织帽,何况还是我最喜欢的红色,但是就我没有。记得那年的春节我过得很不开心,走出去看到同学头上带的帽子羡慕嫉妒,但是我没有对任何人说起,因为我妈对我是只管吃饱,不会去考虑我心里怎么想的。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了,但有时想起,心里还是过不去,会泪流满面。
@虹
大多数孩子的欲望都很容易满足,小小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有大大的幸福感,尊重孩子合理需要,是我们做家长应该做的。平时应该教育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不是打着培养孩子的旗号一味忽略他们的需要。父母的粗暴教育只会给孩子造成成年后仍抹不去的心理阴影,这点我自己就很有体会。我都四十岁的人了,想起小时候的种种,心里仍然很难过。
@雪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孩子多,穿的都是烂衣服,或者别人家送的旧衣服。我还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穿的裤子因为跌跤成了开裆裤,我一个女孩该多尴尬……
所以我现在长大了就特喜欢买衣服,只要喜欢的都买,以至于家里衣柜都满了。其实很多都没穿……
@小
深有体会,我喜欢买头饰,也是因为小时候总也得不到自己喜欢的,大了以后就特别爱买。
@sun
谢谢作者,很好的一篇文章,还记得小时候看中一件红色的T桖。家里人觉得贵没买,后来我长大后特地买了一件穿不到的T恤,。现在有了孩子,也在慢慢改变消费观。孩子要的东西,贵的话少买点,但不会说买不起,至少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是家中的一分子。
@宁
吃穿向最低标准看齐,学习向最高标准看齐,这也是小时候我妈经常说的话,我不知道怎么反驳也不敢反驳,甚至还会羞愧于自己的虚荣。现在我特别爱买衣服、爱囤货,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原因。
@秋
我就是被穷养大的,对自己的基本需求一直很严苛,那种不配得感一直跟随我,我到现在还经常不吃早餐为了省钱,衣服也是拣我妈的旧衣服,可以想象我的形象……年轻时相亲,有钱的和没钱的我会选择没钱的那个,因为我觉得我配不上别人!我就是习惯性的选择差的……
@梁
小时候,学校的校服裤子特别丑,穿上还特别显胖,我是女孩儿,爱美,我们班没有一个女生穿的,我多次提出要求,让我妈给我买一条牛仔裤,我妈都说不行,还说:校服裤子怎么了,别那么虚荣!多少次因为这件事,我躲在被窝里哭,不敢反驳我妈。后来我每天把早饭钱省下,攒了一学期,自己买了一条裤子!
@丹
我算是父母穷养大的女孩,生活中对自己很节俭,我从小对自我的价值感都很低,在朋友同学中都是很自卑的。但是我先生改变了我,我俩薪水中等,单位组织出国旅游,他会毫不犹豫用一个月的薪水和我出趟远门,在我眼里很贵的又舍不得买的化妆品,他会背着我买回家。他时常告诉我:钱可以再赚,但是两人携手同行的时光才是最珍贵的。化妆品再贵每天用了平均下来就不贵。对于孩子,同样如此,力所能及的事尽可能不要打击她,超出我们承受能力的,可以换种方式给予她。
********************************
心灵成长话题讨论群
2019年自我成长读书群
亲子关系·育儿日记群
自传写作班
欢迎有需求的朋友加入!
******************************
作者简介:
张宏涛,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简书心理专题首批推荐作者/自传写作班创办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致力于家庭教育,帮助有自省能力的家长意识到,孩子在宽松愉快、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
致力于帮助人们提升心智成熟度,获得心灵上的宁静;提高婚姻、工作方面的幸福指数。
公众号:hnzhht
张宏涛老师微信号:Lyzhht
邮箱:727011867@qq.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