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好久不见

作者: 夏味 | 来源:发表于2017-08-26 13:49 被阅读168次

    余秀华说:“我的青春,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晦涩的青春”。我想对于九零后的我们也依然适用,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晦涩的,何况青春?

    作家余秀华

           以我接触过的大多数人来看,我们这一代人是这样的。

            上小学的时候,赶上中小学生减负,每天下午两点半就放学了,我们就傻疯、傻玩,单杠、双杠、转盘、跳皮筋、跳房子,玩的不亦说乎。春游的时候,我们就带着几样好吃的小零食去学校不远的山坡上席地而坐,还会有“隆重”的少先队长、优秀三好学生授予仪式。最喜欢的就是老师们提前把写着某礼物的纸条塞进树缝儿里,然后我们自己去找,就像找宝藏一样,在几个小山头上地毯式搜索。后来问过几个小学同学,他们和我一样对这事儿念念不忘。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去看望了我们的班主任,我们买了各种小礼物给她,她很感动,现在想起来,当时小不点的我们真的是既温馨又滑稽。


           上初中的时候,赶上课本改革,我们作为“实验品”贡献给了义务教育推进者,我们念着和往届不同的大课本,这好像延续了小学的纯真一样,课本花花绿绿,内容简单、明了。好嘛,又多了不同地域的小同学们,好奇、初踏青春期的兴奋混着我们这代人特有的羞涩,开启了书本上所谓的青春期之旅。当时极为推崇与盛行的是交“笔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给隔壁班的某同学传递信件。信件会被叠成不同的形状,大多数人的信是要叠成心形的,每天下课或者放学都会有人通过“中间人”收发信,那种懵懂是非常奇妙的,嘴上不敢表达的事可以言明在信件里,面对陌生笔友发出邀请的小确幸更是难以言喻的。


           还记得,我们开了一门心理课,但老师也只上了一节课,简单的讲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再之后的每堂课,她都在办公室等着我们去向她倾诉内心,虽然我印象中从来都没人去过,去的也只是去找她取药、包扎,因为她实际上是我们的校医。关于人体的生理结构,并没有开设特有的课程,倒是发过类似的图画绘本,也就不了了之,其核心内容多数竟是生物课上学到的。那时候,我们最多也就是好奇,一方面不好意思问父母,问老师,另一方面父母和老师也不好意思讲给我们听,因为他们也一样,也是装在传统观念套子里的人。

           班上有那么个别同学和别班同学搞对象,每每老师发现异常时都要讲一遍红苹果、青苹果的故事,苹果青的时候酸涩,红了之后才会甜......,不讲故事的时候,就直接找家长......。现在想来,还是蛮残忍的,硬生生要拆开两个如此“相爱”的人,如今那个搞对象的女孩已和别班的另一位男同学结婚生子,那到底是红苹果好吃,还是青苹果难忘呢?

           记得无论哪个季节,校门口外面都会偶发打架事件。有拎着凳板的,有拎着板砖的,甚至有带着小型利器的,或者赤手空拳造势的。形式以打群架为主,单挑、群殴为辅,目的以扩大势力范围、争女朋友为主,看不顺眼为辅。不过这样的大动作一般都会被提前告知校长,最后以不了了之收场。年少的少年们,愿意为心之所向的她不管天高地厚,以为打架打赢了就赢得了人家女孩子的心,赢了全世界。

           好玩的是,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是骑着自行车上下学的,因此到现在,很多老同学都还是有自行车情节的。对于我来说永远忘不掉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放学回家的路上,淡蓝色的天空中,随性飘荡的云朵,我们三五个小伙伴一边打闹着一边哼唱着。

    自行车情节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赶上最盛行的“非主流”网络时代,非主流压抑孤独的感情基调,大尺度的情感宣泄,变换莫测的文字书写方式,个性的饰品衣物,另类的头发造型,背景阴郁的网络歌曲,毫无预兆向我们袭来。然而,我们欣然接受了一切有关于“个性化”的事物,因而怪异、叛逆、早恋、抑郁就成为了九零后的标签。我想这刚好印证了我们这代人的晦涩,我们之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又是被父母散养,因此内心难以名状的孤独感、不被认同感、不受重视感以非主流这个出口得以释放。我们想引起父母的关注,想得到他人的认同,想向世界宣誓我们的主权。

           那时候的我们不是很乖,还记得学校规定了住宿生必须要上晚自习,总有几个同学每天晚上都会想着如何出逃。有的借着上厕所的名义在出入登记簿上写下其他同学的名字潇洒走掉,有的从生锈的外墙梯偷溜出去,有的假借发烧头痛、恶心呕吐去买药的理由正大光明走出校门,然后去附近便宜的网吧打游戏、看网络剧、刷QQ空间......于是,上课睡觉,成绩下降,被老师训,被找家长......。

           当时我们喜欢Silence的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网络歌手,喜欢他清新细腻的曲风,喜欢他校园风的文字,常常要学来唱给一起玩的同学听,所有的不安与躁动被他的歌曲温柔的安抚着。高考的前几天,我们还坐在水泥制的乒乓球案上一边听着歌,一边假装背题,一边谈论着毕业后是否还能见到隔壁班的男同学。后来,四五年的一个街头,听到街边某商店放着Silence的歌,对了,他不再叫Silence了,他被人们叫做汪苏泷,然后听说隔壁班的男同学和她考上了同一所大学。

         

    silence汪苏泷

           那些歌曲循环着,那些小路却再也没走过,那辆自行车破旧了,那天的云朵再也没见过。于是,便证明我们长大了,我们走向了天南海北,交了各式各样的朋友,品尝了各色滋味的小吃,经历了多姿多彩的故事,青春不在,青春同路的日子总有些难以释怀。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有些轻狂,又有些拘谨,不太懂得表达,不太懂得珍惜。整个大时代就像一张报纸,随着青春的流逝,九零后不再占领头版头条,近三十岁的我们将成为大时代的中坚力量,我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闯入大时代,必将以美轮美奂的舞步完成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增添独有的明亮色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春,好久不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wm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