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28-29页,这里说作者的一个孩子当时学习差,体能差,在一些方面“不如常人”。例如孩子会在投手投棒球之前就挥动球棒,其他人嘲笑他,我与妻子鼓励孩子并斥责嘲笑他的孩童,但这并没有用,孩子仍在心里受伤,还说自己永远都学不好,自己不喜欢棒球。后来作者学了沟通和认知的课程后,才发觉自己和妻子虽然经常鼓励孩子,但内心深处却认同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常人”,需要保护。表面的言行终究掩盖不住其背后的意思。
在解决问题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我也有这个问题,曾经去面试,告诉自己我能行,给自己加油打气,也让自己表面看起来无所畏惧。但自己忘了和内心打招呼,在面对面试官时,那种自内而外的不自信和怂,让我说话声音都比平时低好几个度。
我也曾对周遭的一般朋友说过,你要相信你自己能行的,不尝试怎么知道结果呢?你那么聪明可爱,条件又好……你知道的,中国人爱客套。
……
除了言不由衷,我也曾拿着一个数学题,瞅一眼就着手解决,然后做了半天发现问题没搞清楚。公式套了好几个,结果烂尾了。
朋友曾问,如果一个一百层的高楼,你会怎么建电梯?我说那还不简单,直上直下,两部啊,如果有预算,那就多建几个。
是呀,看起来很简单,可你真的理解了问题所在么?你知道自己真的看到了问题吗?
看到这书中的这个片段,我想我就有了很多的进步空间。首先当你要解决某个问题时,请清楚你到底要解决什么?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文中的父母虽说着鼓励的话语,但本质是他们内心也认为孩子“不如常人”。而我虽告诉自己能行,但本质上缺乏自信。表面上都说着漂亮话,但却没有过自己内心那一关。
有时候我们一收到问题就着手开始解决,看似高效,实则是浪费时间。因为你都没好好想清楚,自己遇到的是什么问题。在未明白问题本质之前,你做再多,可能都是错的,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可能会遭致更多的问题。
就像之前说的建电梯,你都没问这个楼的用途是什么?商用还是民用,亦或商住两用。例如常见的商住两用,都是楼下四五层为商业,这时候需要商业电梯和住宅电梯分开,避免影响了住户的生活。
从这个摘录片段中学会以后要注意察觉自己是否心口不一,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但内心是不是也是这样想?如果不一样,那么怎么做,才是言行一致,身心合一呢?
当自己面对问题时,是不是认真分析过这个问题是解决什么?前期花时间想清楚问题的本质后,后面就能如漂流一样,一直到底。
不是说写作,看名家写似乎很轻松,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中构思好,而不是像你一样,边写边想,甚至还会临时改变线路。
网友评论
标题觉得不太恰当,三思而行也对,更应该是问到关键问题,发现底层逻辑。问题本质是什么,想解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