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像莫言这样鼎鼎大名的“咖”,只听名字就已经足够震撼了。
当然,在被震撼到的人里面,一定是包括我的。
前段时间,某平台的一个作者,发了一个问答。
原问题是这样的。“莫言的作品引起争议,你觉得是立场问题,还是做人的作品问题?”
看完平台发过来的回答问题邀请,我笑了。笑的不是提问者的“高明”,而且笑自己的无知与无奈。
说自己无知,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莫言的作品一本也没看过。
如果硬要算看,也只是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一边玩手机,一边瞄一眼,妻子和女儿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看电视,还不时议论着的那部,据说还不错的电影《红高粱》。
说无奈,是对问题的后半句“还是做人的作品问题?”没太看懂。
大概是我的智商出了问题。
这句话如果我提问,我会略加改动,把“作品”改为“人品”。
这样问,我觉得,会舒服一些。
基于自己的“无知”和“无奈”,我选择对平台推给我的邀请,一笑而过。
不过,几年之前在一平台上,看过莫言说过的一句话,我倒觉得有些道理,虽然直白,但可借鉴。
“所谓的自尊、面子,都是吃饱了之后的事情,对于一个饿得将死的人来说,一碗麻风病人吃剩的面条,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你以为你是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旁人以为你是谁,这很重要。
对于旁人,你的利用价值越高,你所得到的笑脸儿就会越灿烂。
有些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是谁的谁的谁的时候,只不过是被过度自恋干扰到了知觉,通常的结果如果不出意外,往往还会自取其辱。
无论是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大抵如此。
生活就是在这样一种超级残酷的现实中,继续骨感着。这早已经是一个无须任何解释和争辨的现状。
从古至今,曾经有多少人,不情不愿地承认和面对这种现实的残酷。但终究还是没有能够逃脱它的宿命。
一个生命个体,一旦失去了被他人利用的价值,那这个人想不孤独都难。
这样的孤独,绝不是那些大文豪笔下的无病呻吟中,“所谓孤独”的那种。
对于失去的使用价值的物,闲置起来,不闻不问,任其自消自灭。对于失去利用价值的人,早已经没有了嘘寒问暖的必要,完全失去了你有来言我有去语的耐心,至于,还想奢求讨一个好脸儿?
简直是痴心妄想!
如果对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结局,还耿耿于怀的话,说明你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努力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建设到足够强大。
如果对在现实生活中,不受待见的种种遭遇,还感觉措手不及的时候,证明你的抗击打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忽略所有的不堪,抹去嘴角上的血,擦干眼角的泪,抚平心头上的伤,扬头挺胸,露出八颗牙齿,去对待生活的起码要求。
唯有把心理建设搞上去,才能适应这份火热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