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一般的,是普遍的,不是特殊的,不是局部性的,没有什么难懂,而且也勿须用懂。各位都具备参禅的根器,什么是参禅的大根器?大信心、大诚恳、大尊敬便是。
我们经常讲:“诚、敬、信、行”,大家以为说:“诚就是有求必应,心诚则灵”,不是!“诚”就是纯一,我们读《书经》说:“文王纯亦不已”。《大禹谟》:“危、微、精、一、中”,就是“诚”,“诚”就是全感情、全理智、全人格、全生命的投入。
什么是“敬”?不是说每天拜拜,洋洋乎如在其上,敬神如神在,不是这回事。“敬”是不散漫、不随便、不吊儿郎当、不马马虎虎;简单地讲,就是很认真、很庄重。如果大家认为嬉笑怒骂、讲笑话、骂大街就是禅,吃狗肉、饮烧酒就是禅,那是变调的禅,绝不是常态的禅。
道济禅师表现的禅是变调的,是降D调,失去C调的庄严华丽,不足为法。所以真正的禅是要“敬”,“敬”就是不放逸、不散漫、不吊儿郎当,很认真、很庄敬。
讲到“信”,若对于自己亲身体验的、深深感受到的、深得我心又深入我心的法,而不抱定“只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的坚固信念,这叫“信不具”。不信就是不相应,就是无缘,修学就不能够成功。
什么叫做“行”?古人说:“说食不饱”,你到我家来玩,我正在吃饭,我问你:“吃饭没有?”你说:“吃过。”其实你没吃饭,那我坐在那儿吃饭,你在那儿等,结果你就流口水,我吃得很饱,你还是肚子饿,这就是“说食不饱”──你说吃了,那并没有饱。所以你要想得到法的利益,一定要行;不但要行,还要发为“正行”。
有很多人一谈到禅,就联想到“《指月录》那么难懂”。那些不是要你懂的!是要你悟。我已经给你们割破了一个谜题──“庭前柏树子”,大家明白了吧!它是引发、激起你契合佛法的心态,而不是给你什么知识。什么是“祖师西来意”?讲一番道理,对你有什么用?没有用的。
禅学研究会成立已经两年,我看在座的各位,每个人都是福智具足,都是大菩萨相。也许你谦虚地说:“我不敢!”没有什么不敢,菩萨就是人,菩萨跟人不同的就是无私无我、大慈大悲而已。
各位有很高的学历,有很丰富的同情心,各位也都决心追求真实。现在有很多光明磊落的朋友来和我们一齐同见同行,今天的成果已在许多会友们的心地上显现出来了。我今天有机会跟各位报告一下禅的一般概念,非常高兴。我们大家共同来参学安祥禅,什么叫“参”?“参”就是“参详”,“参”就是“商量”,我非常乐意跟各位共同来“参详”。愿大家都达到生命的圆满。
—— 摘自 耕云先生《安祥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