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472963/db1420f90341a33f.png)
欧歌原创作品——
长篇小说《前辈的人生》
第二部 打鬼子去
第二十章 峨桥参军
看着薛世光和黄昌德两人怀疑的目光,余松山不以为然地说:
“想参军打鬼子还不容易,江南遍地都是新四军,还都是正规部队,新四军的军部也在江南。真想干就到江南去。”
“江南真有很多新四军?”薛世光问。
对余松山的话,薛世心里有点疑惑。他在江南芜湖学徒三年,日本人攻占南京,威逼芜湖,他才离开那里回到家乡,那时他不但没见过新四军,听都没听说过,怎么才过了不到一年,就遍地都是新四军呢?
“是真是假,到了江南就知道。”余松山见薛世光迟疑不决,可能是不相信自己的话,就越发想证实:
“如果你们下决心干,我可以送你们去。”
见他如此肯定,薛世光突然对他的身份产生了兴趣:“你知道的还真多,不会你也是……”
“想哪儿去了。”余松山笑着摆摆手。
原来,这余松山的父亲是个烧砖瓦窑的大师傅,近几年一直在江南的南陵县帮雇主干活,余松山农闲时,也会到父亲身边,帮着打打下手,顺带着把父亲那手烧窑绝活学到手。虽然他并不喜欢干烧窑这门苦差事,但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有门手艺在身总不是坏事。今天他刚从南陵回来,所以他说黄昌德和薛世光是来得巧了,早来一天都找不到他。
他这次回家是小住几日,一来地里的水稻已经成熟,等着他收割,二则天气转凉,收完稻子后,要把过冬的衣服拾掇拾掇,带到江南去。
听了余松山的情况介绍,薛世光喜处望外,恨不得立刻动身下江南。
余松山说:“甭着急,我还得有几天才能动身,你二位可以趁这个间隙,回家打声招呼,免得家中人惦念。”
薛世光说:“我才不回家打招呼呢,我又没碰到张士贵,搞得像薛仁贵投军一样,屡投投不上,说出去让人平添笑话。”
说罢看看黄昌德,见他脸色不太好看,便笑了笑,说:“你和我不一样,已经到了家门口,还是回家看看吧。”
黄昌德说:“班长,反正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明儿个回家瞄一眼,最迟后天就回来。”
黄昌德走后,薛世光帮着余松山收割田里的稻子。也就两亩多地,加上余松山母亲3个人,头一天收割,第二天打场,两天就忙得差不多了。
晚上收工的时候,恰好黄昌德回来,晚饭后,3人商议下江南的事情。
柘皋在巢北,从这里去江南,先要从巢北到巢南,然后转道无为县,再从无为县过江。
同属一个县,从巢北到巢南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巢县因其境内的巢湖得名。巢湖是五湖四海中的第五湖,上游起自大别山区,下游通江达海,其中裕溪河就是连接巢湖和长江的一条主航道,同时也将巢县分割成南北两大块。巢县的县城,就坐落在湖河交叉点的北岸,这里有一座活动的浮桥,连接南北,船只经过时,浮桥拉开,过后再连上,供行人过往。所以说,这浮桥口实属巢县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
1938生4月底,日军占领了巢县城,随即在浮桥口设岗亭,盘查过往行人。
这次余松山从江南回来,也是从浮桥口走的。他告诉薛世光和黄昌德,过浮桥的人很多,队排得很长,过一次要花小半天时间,鬼子要一个个搜身检查,还随心所欲地扣留过路人带的东西,他亲眼看到,前面有位老奶奶带的两只老母鸡和一篮子鸡蛋,被鬼子抢夺下去。老奶奶呼天抢地,说这母鸡和鸡蛋是带给女儿坐月子用的。鬼子兵端着枪刺,对着老奶奶哇喇哇喇:“快快的走!不走死啦死啦的!”
听余松山这么说,薛世光提出,不走县城浮桥口那条路,从巢湖水路绕过去。薛世光的老家大薛村,就在巢湖岸边,湖上的打鱼船他都熟悉。
余松山连忙赞成,他带的东西多,很担心在浮桥口被鬼子兵扣下。
第二天一早,3人赶到巢湖岸边的龟山嘴码头,租了渔民的一个小划子,向南边的散兵港划去。
划到湖中间,突然发现一艘挂着太阳旗的小汽艇快速驶过来。
“停下!快停下!”
随着呼叫声,小汽艇靠了上来,只见上面一个鬼子,两个伪军,其中一个伪军用一把长钩钩住小划子,鬼子兵端着长枪朝小划子里张望,看样子是在检查有没有武器。
看了一会没看出名堂,鬼子收住枪,朝伪军一挥手,一个伪军操着公鸭嗓叫道:“交税,交税,十块钱。”
船老板疑惑地问:“我们不捕鱼,也要交税吗?”
“少啰嗦!只要下湖就得交税!”公鸭嗓不依不饶。
刺刀下的交易,没办法。薛世光腰里没钱,他看看黄昌德,黄昌德很不情愿地抠抠索索,从腰里把钱掏出来,正好十块,那是他刚从家里带出来,做路费用的,现在一把交了。
在散兵港上岸后,3人翻过银屏山,进入无为县,步行到江边的襄安镇。到这时,余松山身上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天色已晚,要在镇上住一夜,食宿都要花钱,明天过江,坐过江摆渡的船也要花钱。一时间,3人为钱犯了愁。黄昌德不由恨恨道:“都怪那个二狗子,抢走我十块钱,不然我们盘缠正好够用。”
余松山说:“现在发恨也没用,我们3个年轻人,有的是力气,还能被逼死?”
薛世光一想,对呀,先卖苦力干活,糊个嘴,再把船票钱赚过来。
于是3人进了一家小客栈。
老板是个实诚人,见他3人不像是惹是非的,心想,就是叫花子上门,也得要管顿饭,便安排他们在后院劈柴。
吃晚时,薛世光看了看空荡荡的香火台,灵机一动,对老板说:“你这香火台上空着,要不要我给你画一幅中堂画挂上?”
“你会画画?”老板十分惊异。
“会不会当堂验。”薛世光胸有成竹。
第二天老板买来纸笔颜料,薛世光没去劈柴,专心画画。傍晚时画成,画面上是关公坐在椅子上,双目凝视,左手握《春秋》,右手捋美髯,神态庄严肃穆。
老板看了赞不绝口:“画得真好!你有这本事,到哪都不愁没饭吃。”
临走时,老板不仅没收3人吃饭住宿的钱,还另送100个铜板,给他们做路费。
第三天早晨,他们从刘家渡过江到繁昌县,又步行到南陵县峨桥,终于到达余松山父亲烧砖瓦窑的地方。
在峨桥住了10天左右时间,打听到新四军三支队正派人到附近农村宣传抗日,并动员青年人参军。于是,薛、黄二人在余松山的陪同下,找到了新四军的招兵人员,要求报名参加。
搞接待的同志非常热情,当天下午就把他俩带到新兵连连部,第三天就给他们发了军装和新四军的标志符号。
至此,余松山终于兑现了送他二人到江南参加新四军的诺言。
薛世光也终于第三次投军成功,实现了他走抗日救亡道路的夙愿。
(第二部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