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妈妈向我抱怨:
我的精力都在即将高考的儿子身上,一日三餐、陪读陪课、补习班、报考志愿、复习环境,等等,这三年都如此,工作也早辞了。
最近乖巧懂事的儿子却冲我发火了,起因是一件小事:有天早上我见他很辛苦没及时叫醒他,耽误了复习。
孩子像变了一个人,冲我狂吼,他否定了我所有的付出,认为我只能拖后腿,并且拿其他孩子的妈妈和我对比,贬得我一文不值。
我大哭一场,不吃不喝躺在床上,感觉所有人都在耻笑我,甚至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在浪费空气,一点意思也没有。
这位妈妈陈述的时候面无表情,眼睛盯着地面一动不动。
当然,这个例子背后有许多故事,至少从表面看,这位妈妈的痛苦来自孩子的全盘否定,重点在于把“自己的价值”贬得一文不值。
她正在遭遇一种寒心的痛苦:核心价值被否定之后的抑郁状态。
那么,“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
“一个人为自己的存在方式赋予了某种意义,这种意义就是信念,引领他不断向前并为之努力,有时伤神却享受其中”。
通俗理解就是“活着的奔头”。
这种“奔头”常被赋予在“一个人”或“一件事情”上,于是“这个人”“这件事”就是他的“核心价值载体”。
核心价值载体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呈现。
比如: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成绩好”就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载体,这个载体被赋予了“我是优秀的”“我是进步的”“我是被肯定的”等“好”的体验。
若由于种种原因辍学,这个载体就被摧毁了,他们需要建立新的价值载体,比如“小团体”“网络游戏”等,让自己重新体验到“被尊重”“我是优秀的”“我是被肯定的”等感受。
等学生参加了工作,“工作出色”就成了核心价值载体,他们的努力都是在体验同样的“被尊重”“被肯定”“被重视”。
一个人越是标榜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是他的核心价值载体。
经常不经意地诉说、表露、炫耀,或把话题往这方面引导,诱导他人对这个东西好奇、发问。
即便很克制的人,在谈到自己的“专长”“精通领域”时总忍不住多说几句,沉浸其中。
有时则默默自我欣赏,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并与他人比较,之后得到某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我有个同学很会赚钱,豪车别墅不在话下,是同学中“混得最好的”,每每聚会聊天都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总喜欢别人问他“最近怎么样”“工作顺利吗”“又有什么好的项目介绍一下”之类的,就算别人不问,他也总会有意无意地谈及这些话题。
这就是很典型的核心价值被认可的需要。
这是一种合理需求,很符合人在早年的原始经验:
婴儿刚会走路,总要让妈妈看见自己的“才能”;小孩画了幅漂亮作品,并不仅限于孤芳自赏,更乐意让妈妈看见和肯定。
成年人也是如此,你淘了件漂亮裙子,除了享受镜子里的自己,更愿提高回头率,碰到熟人说“这衣服真适合你”“别人穿不出你的效果”“很显气质”之类的话就会更开心。
妈妈们闲聊,最享受的话题往往是:“你家孩子成绩真好”“你又瘦了”。
这都是价值被看见之后的良好感受,会让你觉得自己值得被关注。
这有两个共同点:一个外在事物、被他人肯定。
外在事物就是核心价值的载体,比如讲课、写作、读书、赚钱、权力、地位、名誉、性魅力、身材、相貌等。
被认可就是需要回应,来“确认”你的“自恋”并不是空穴来风。
核心价值来源与“核心需求”“过往内在经验”息息相关。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你从小食物匮乏,家境贫困,父母整天为养家糊口苦恼和争执,而你又认同了辛劳的父母。
那么,你的核心需要就是“脱贫”和“富足”,对金钱和出人头地敏感又渴望,你的核心价值就来自“赚钱的能力”,价值载体就是能让你获得金钱的事物,比如创业、工作、炒股。
你从小常被忽视和冷漠对待,爸妈都指望不上,他们经常看不见你,那么“温暖”“被理解”就很可能成为你的核心需求。
成人后会被他人的关怀吸引,对暖男毫无抵抗力,一旦获得了这样的关系,就会成为你核心价值的载体,过度依赖和信赖对方。
由此可见,否定和摧毁一个人的核心价值是多么可怕。
比如,信赖的暖男突然对你施加暴力或羞辱、赚钱能力被剥夺、本该属于你的职务被他人取代……
比如,那位妈妈被孩子贬低,所有付出化为泡影;我那个同学赔得血本无归。
再比如一些小事:你穿的那件漂亮裙子被闺蜜取笑、你家孩子频频被老师点名、或者“你咋又胖了”“这件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等。
核心价值被否定和贬低,会让一个人失去信仰、失去活着的意义,很容易陷入虚空、孤独、抑郁。
比核心价值被贬低更难以忍受的是:“核心痛点被暴露”。
如果说核心价值是一个人活着的奔头,那么核心痛点就是一个人不配活着的理由。
与核心价值相反,核心痛点是一个人极力避讳和隐藏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核心痛点的载体。
比如:
想结婚的大龄青年,痛点载体就是婚姻;
丧失双亲的孤儿,痛点载体就是家庭;
不能生育的女士,痛点载体就是孩子;
被毁容的人,痛点载体就是相貌;
无工作啃老的人,痛点载体就是事业;
被性侵的人,痛点载体就是异性的靠近;
让人难以承受的不是这些载体,而是背后复杂的糟糕情绪。
越是怕被看见的痛点,越是隐藏着难以言说的羞耻和恐惧。
它们被深深地隐藏和回避,在没修通之前,任何暴露都会带来极大刺激和伤害。
比如,在不能生育的女士面前秀孩子、在穷困潦倒的人面前秀钞票、在相貌丑陋的人面前照镜子、在大龄未婚青年面前秀恩爱,等等。
痛点是未曾修通的情结,当事人对此怀有很深的恐惧和羞耻,再加上被严重否定,毫不夸张地说,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人毁灭。
近日,17岁男孩跳桥自杀事件引发了网友热议,很多人回忆起了自己在脆弱暴露时,亲人一句话差点就让他们杀掉自己。
这些话浓缩成一个意思:“你怎么不去死?”这是对痛点暴露后最大的否定。
类似的话语还有:
“你就是不会下蛋的母鸡”“没人看上你,你就是个扫把星”“你这个熊样,注定一事无成”“别指望有人可怜你”“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废物”“你这个没出息的窝囊废”……
这些话都是对痛点暴露进行全面打击和否定,具有极大的毁灭力。
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核心痛点和核心价值往往紧密相连。
很多时候,核心价值是为了转移、缓解、隐藏核心痛点的。
要求完美是为了保护缺陷、照料他人是为了隐藏无依无靠、拼命学习是为了填补内心匮乏、注重物质是因为穷怕了、享受单身是为了隔离亲密、过于坚强是不敢依赖等。
很多时候,我们真正在意的不是核心价值被否定,而是害怕没有了“价值”作为保护层,隐藏的“痛点”会有暴露的可能;
更可怕的是暴露之后他人的态度,不但接不住,还有被羞辱的可能。
当你知道了这个原理,就会更能够理解自己,理解关系里的伤害。
为减少这种伤害带来的冲击,你需要搞清楚这三点:
第一,价值和痛点的真正内涵。
只有真心认同价值载体只是某种需要,隐藏的痛点也只是某种提示,才不会被它们控制。
它们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完全摒弃,需要被“正常看待”。
比如,痛点暴露会有羞耻和恐惧,这是正常情绪反应,没有这些情绪才是非正常的,不必因情绪爆发而自我谴责。
第二,正视和修通。
痛点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原来没有合适的“哀悼”。
当你觉得自己是丑陋的、有缺陷的、不值得被重视的时候,是需要充分表达这些感受引发的情绪。
让悲伤、恐惧有渠道表达和排遣,这不是单一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表达,并克服表达时候的障碍。
这都属于哀悼过程,哀悼本身就是成长。
然而,大多数哀悼被压制了,情绪不能表达或表达不完整,人就会卡壳,就会一直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影响现在的生活。
核心价值真正的感受是内在的,并非外界评价。
当所有价值都需要被看见和肯定,就变成了讨好与索取,并非真实的成就感。
第三,否定你核心价值的人,多半是他们的投射。
羡慕和嫉妒的界限并不很分明,只有你活出了别人活不出的样子,才会吸引他人,也容易被潜意识做比较,从而进行攻击。
所以,当一个人强烈否定或贬低你的时候很可能是投射,是对方不能接受自己的那个部分,或者是他一直想要而不可得的部分。
你若是被这攻击命中,并引发自卑和自我否定,就认同了对方的投射,心理学叫“投射性认同”,你正在承受他的痛点,而不是你的。
记住,核心价值是你的保护,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是面对外界的重要措施,更是内在自我肯定的动力基础。
核心痛点就是创伤点,也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是你和他人关系的障碍,也是你自我整合的起点,需要面对和探索。
那么,你若想帮助一个人,就要和他的核心价值联盟,一点一点靠近其核心痛点,再慢慢陪伴他哀悼未曾表达的情感。
这个过程很长,却很有效。
作者:我是冰千里,公众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
也欢迎投稿专题《疗愈写作》,收录一切真情流露的文字。华而不实拒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