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长育儿思维专题
明乐园陪伴教育——怎样面孩子的对不当行为

明乐园陪伴教育——怎样面孩子的对不当行为

作者: 爱听故事的二师兄 | 来源:发表于2017-12-01 14:03 被阅读147次

    明乐园陪伴教育,我在继续摸索。昨天晚上微信里有朋友问,你怎样做到深度思考,其实我告诉你深入思考并没有那么难:只要针对一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回顾并且再思考一遍,就会发现对它的认识又加深了一些。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但你已经不是当初的你了,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在变,你的思维在拓展。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成长,不停的复盘。表现形式就是吃饭想,走路想,与人聊天想,晚上睡觉之前也想,多看书,多见闻,多找人沟通,知识域扩大了,聚焦和发散思维交替作用,自然就做到深入思考了。


    第三天了,把孩子们接回来后,在做作业的时候,说到听写任务的时候,发现问题了,孩子在不情愿做某事时有踏脚、摔东西的习惯。但作业无论是对于孩子本身成长,还是学校要求,父母责任都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要高质量完成。

    在遇到这个问题时,我思考的不仅仅是作业,我要思考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以及这样的行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被激活,他们行为背后的密码是什么,破解开了这个,就能帮助孩子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行为”,作业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在认知孩子行为的时候,我首先地弄明白什么是不良行为,大多时候,孩子做出“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生活中很多父母会把与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而许多爷爷奶奶带孩子时又会把孩子的不良行为当成与年龄相称的行为,常常告诫年轻的父母,孩子现在还小,长大了自然就懂了。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这种说法,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人类知识的延续,都是需要学习,练习,直至固化,形成身体记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本能。一旦纵容孩子这种行为,看似是宽容,但其实是没有考虑对孩子今后人生的影响。有的父母又过于严厉,特别是把孩子因为发展“适应性行为”的一些行为,理解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就让人觉得非常痛心,那对孩子的发展极其不利。例如,我见过一个,两岁的小孩,因为“顽皮”而受到惩罚,而这个年龄的小孩大脑发育还没有发育到能领会大人要求的程度。他们的语言或者社会技能还不能让他们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当他们的要求对于他们身边的大人来说似乎不合情理、制造麻烦时。这样的情况,看到孩子受到惩罚,真的很让人感到痛心。

    其实现在爷爷奶奶照养大的孩子,现在叫隔代教育,很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良行为,有的生气摔东西,自残,用头撞墙,歇斯底里的大吼,攻击大人,有的在家里像小皇帝一样,无所不能,在外面又总是畏手畏脚,有的躲起来不让家长找到,有的用不吃饭、不写作业,不去学校等等,威胁家长。而在父母接手照养或者拿回教育权后,发现孩子这些行为后,又极力帮助纠正,控制这些不良行为,但效果怎么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纠正的过程中父母很容易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例如:父母让孩子写作业,孩子偏偏不写,写作业是我的自由,凭什么要听你们的。更甚者陷入“报复循环”,我就不写,我就不去学校,我就不好好学,既然你认为学习比我重要,那我偏偏不学。最可悲的是,父母的严厉纠正,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我不行”的错误认知,从而放弃,甚至自暴自弃,不做尝试,长此以往,孩子将产生自卑,并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很难挣脱,就像从小被拴在树桩上的小象,即使成年了有能力挣脱绳索,甚至拔起树桩,但它仍然会被一根绳索捆住自由,不做任何尝试。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情况会引起孩子这些不良行为呢,为什么爷爷奶奶照养的孩子容易产生这些不良行为。上个月参加碑林区一个入校调查活动,研讨的就是隔代教育的一些问题。

    俗话说隔代亲,老人在照顾孙子辈的时候:

    其一是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可以帮助子辈照养小孩,减轻压力,为家庭继续做贡献;

    其二孩子也是自己的一个伴,使得自己的晚年不再孤单;

    其三老人有怀旧情绪,在照顾孙子的时候,弥补曾经对子辈的照养亏欠,完成心灵救赎。

    现实存在是老人大多都不是教育型家长,而是和蔼可亲,只问饥寒的祖辈,只要孩子吃好喝好,不生病健健康康的就好。久而久之,孩子便会放任自流,唯我独尊起来,这些正好与老人念古怀旧的补偿心理相吻合,于是老人也就乐于满足和忍受孩子们一切无理要求,任小皇帝,小公主为所欲为。殊不知,这种行为极大的延长了孩子的童年期,甚至造成孩子心智停止生长,使他们养成了我行我素,娇纵蛮横,只知索取,不知贡献,极度缺乏责任感的自私心理,稍不如意,就威胁家长,产生种种不良行为。

    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通常是他们失望的时候一种表现。我们首先应该正确的看待孩子的行为。要帮助孩子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首次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意识,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并将我们的行为变成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我们再冷静下来后,要注意观察孩子,并记录孩子的不良行为激发特点,每个孩子的激发程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了解越多,我们就越容易总结孩子的行为特征。

    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良好的第一步就是:走进孩子的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第二步:帮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感,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孩子发生不良行为通常是怀有上面的一个或几个错误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如果冷静下来,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做出那些行为,他们会说不知道,或者给出一些其它借口。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这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他们会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获得。

    每个人都要有权力,权力不是个坏东西。但当孩子抱有只有我说了算才有归属感的错误观念时候,他们对权力的运用在别人眼中就像不良行为。

    每个人感受到了伤害时,就会自然反击,这是人类的天性,当孩子的报复引起家长的报复时,就自然形成了报复循环,因此很多家长为了快速结束这种战争,通常用我不要你了,或者其它惩罚、恐吓结束报复循环。

    那些以自暴自弃为目的的孩子,一般不会给家长带来什么麻烦,但这才是最可悲的,每当你认真思考的时候,就会被无力感充斥大脑。潇潇曾经有一段时间,就对任何事情都自暴自弃,不做尝试,因为他从内心深处自我评价,自己不行。想改变,但又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无力感甚至会摧毁家长的信念。久而久之会生出要不就这样算了,家长也会自暴自弃。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特别需要耐心,需要把握时机的技巧,需要足够的投入,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的做示范。不能一下子做所有的步骤。你要是做的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

    所以想要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首先需要识别出孩子产生不良行为怀有的目的。只有了解了孩子的错误目的和因隔代教育产生的错误观念,我们才能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达到真正的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避免孩子使用不良行为,因为不良行为已经不需要使用就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庞大的根

    要识别出孩子的行为目的背后的错误观念及其错误的目的绝非易事,因为孩子可能以同样的行为达到四个错误目的中的任何一个。

    还拿做作业举例:孩子可能以不做作业

    来获取关注——嘿,你看我,你来看我。

    来显示权力——你管不住我。

    来寻求报复——你就觉得成绩比我重要,这让我很伤心,所以我就不做作业,让你伤心。

    来表示自己无能为力的感觉——我是真的不会。

    理解了这些,我在陪伴孩时候,决不把孩子的问题,当成问题。而是明确的认知到,这只是孩子在错误观念的影响下,为达到错误目的采取的不良行为而已。这些不良行为没有那么恐怖,无非就是孩子缺乏认知,缺乏有效技能。在陪伴的过程中,为了让陪伴老师有能力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关注到每个孩子,每五个孩子配备一位经过专业技能训练的陪伴老师,为孩子心灵健康成长护航,为孩子成长负责,高质量陪伴。

    陪伴教育,我在摸索中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缓慢而坚决。

    我的卡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乐园陪伴教育——怎样面孩子的对不当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xw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