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副儒、释、道对联

作者: 大為師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20:03 被阅读116次

儒家对联

01.

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

南宋朱熹题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联。

02.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南宋朱熹题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联。

03.

干国家事;

读圣贤书。

明代海瑞自题书斋联。

0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代顾宪成撰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联。

05.

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

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

清代张之洞题广东广雅书院礼堂联。

06.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清代湖南长沙书院联。

07.

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清代广西桂林书院联。

08.

秋月照人,春风坐我;

青山当户,白云过庭。

浙江会文书院联。用“秋月”之明来比喻指点迷津,用“春风”之暖来比喻良好教育,用“青山”之静与“白云”之悠来比喻情趣之雅致。

09.

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描成这般花样;

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

湖南莲湖书院联。此联既嵌书院之名“莲湖”二字,又妙用“清静”二字与之相应,清香扑鼻,静水悦目,使人感悟。

10.

德参天地,道贯古今;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山东曲阜孔庙奎文阁联。“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11.

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清代康熙题山东邹县孟子庙联。“孔颜”指孔子和颜回。

12.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同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清代康熙题台湾省高雄孔庙联。

13.

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

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官墙。

清代乾隆题北京先师庙大成殿联。

14.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清代学者王士祺祖传家训联。

15.

甘守清贫,力行克己;

厌观流俗,奋勉修身。

清代孙寄圃家训联。

16.

入世须才更须节;

传家积德还积书。

晚清书法家何子贞集《争坐位帖》字联。

17.

戳破窗纸容易补;

败坏道德最难修。

近代王湘绮家训联。

18.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明代王阳明自题勉志联。

19.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从何处吊英贤。

明代王阳明题北京东单西裱胡同于谦庙。

20.

行已有耻;

博学为文。

明末清初顾炎武自题述志联。

21.

入则孝,出则弟,守先王之道,以待后学;

颂其诗,读其书,友天下之士,尚论古人。

明末清初顾炎武集句题浙江省杭州西湖敷文书院。

22.

过如秋草芟难尽;

学似春冰积不高。

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对联。

23.

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消受;

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承担。

清代刘墉自题联。

24.

慎交游,勤耕读;

笃根本,去浮华。

清代左宗棠赠子侄联。

25.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清代左宗棠自题联。

26.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曾国藩自题联。

27.

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藩集句联。上联出自苏轼的诗《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旧游》,下联出自王安石的诗《伯牙》。

佛家对联

28.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四川乐山凌云寺联。

29.

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山东枣庄龙泉寺联。

30.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山东济南千佛寺联。

31.

人世大难开口笑;

肚皮终不合时宜。

近代陈宝琛撰山西大同华严寺观音阁联。

32.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开口常笑,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

浙江杭州上天竺寺联。

33.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浙江杭州韬光寺联。

34.

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

徐行不困,稳坐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

云南昆明西山华亭寺联。

35.

问大士为何倒坐;

恨世人不肯回头。

江苏南京鸡鸣寺观音楼联。

36.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江苏镇江焦山定慧寺大雄宝殿联。观音菩萨手中的杨枝、甘露瓶,正是其救苦救难的法宝。

37.

一念即慈航,将以出世渡人,还须入世;

十年曾面壁,此是东方初祖,来自西方。

浙江普陀山千步沙望海亭石柱联。上联在赞颂观音、宣扬佛学的同时,道出了大乘佛教“出世渡人,还须入世”的哲理,精湛而又脱俗;下联叙述中国禅宗达摩祖师,从西方来到东土,在嵩山面壁十年参禅的故事。

38.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浙江萧山观音寺联。

39.

六根未净,六欲未除,听此间暮鼓晨钟,说方便法;

也不是真,也不是假,愿天下痴男怨女,作如是观。

湖北孝感六也茶楼戏楼联。

40.

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

湖北房县凤凰山观音洞联。

41.

芸芸众生,善善恶恶一抔土;

茫茫大地,真真假假总成空。

河南水城普明寺联。

42.

似洞非洞,适成仙洞;

有门无门,是为佛门。

浙江青田石门洞联。

43.

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四川峨眉山息心所联。

44.

此名山胜地,听暮鼓晨钟,云来云去空渺渺;

有椿树称天,任风刀霜剑,花开花落自年年。

四川峨眉山清音阁联。

45.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浙江萧山观音寺联。

46.

净地何须扫;

空门不用关。

福建福州涌泉寺联。

47.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了如来真实义;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是为波罗蜜多心。

河南开封开宝寺联。

48.

青山白云常自在;

禅悦法喜悟无生。

清代乾隆题天津盘山云罩寺联。

49.

观从心底发;

音自静中生。

闻楚卿题安徽六安观音寺联。

50.

度众生在白莲台上;

挽浩劫于紫竹林中。

岳晨曦题扬州观音山联。

51.

慈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

慧日破诸暗,普明照世间。

赵朴初题扬州观音山圆通宝殿联。

道家对联

52.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河北邯郸市黄粱梦吕仙祠卢生殿楹联。

53.

卅六洞天仙世界;

五千道德古文章。

辽宁鞍山千山无量观老君殿联。此联把神话传说中上界的三十六洞仙和道家老子的五千言相对,同为道家之宗。

54.

意凝气凝神凝,炉中炼就长生药;

念住息住脉住,鼎内修成不坏身。

北京白云观联。

55.

问青牛何人骑去;

有黄鹤自天飞来。

四川成都青羊宫八卦亭联。相传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道教中老子即太上老君,青牛是其坐骑。道教神仙,多乘黄鹤飞升仙境。

56.

与儒者同宗,座有仲尼争问礼;

辞史官而去,世无尹喜不传经。

湖北武当山三清殿联。此联写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事迹。

57.

大象无形,曰夷、曰希、曰微,负阴抱阳,幻而不幻;

上善若水,守雌,守黑、守辱,归真反璞,玄之又玄。

湖北武当山老君殿联。

58.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谛出我先师。

湖南简寂观联。此联是为道教争地位。

59.

遇有缘人,不枉我望穿眼孔;

得天上道,只要汝立定脚跟。

天津吕祖堂联。吕祖堂指供奉吕洞宾的道观。

60.

五转汞、七转铅、九转丹,万象皆清,洪炉中有真人诀;

一分屋、二分竹、三分水,纤尘不染,蜀国南来小洞天。

李汇川题四川叙永灶神庙。

相关文章

  • 60副儒、释、道对联

    儒家对联 01. 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 南宋朱熹题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联。 02.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

  • 我读《孙子》

    近年来故学大兴,学者甚多,多以“儒”、“释”、“道”三家多矣。而我独爱“兵家”,即使去读“儒”、“释”、“道”...

  • 虔诚

    儒释道,如是道 不同的衣冠,不同的样貌 不同的法门,不同的言行 世人一眼即知 是儒,是释,是道 什么是儒 什么是释...

  • 感悟儒、释、道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道、释三家是华夏显学,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犹如...

  • 儒、释、道的心理学奥秘:强化训练摆脱肉体感觉的感知能力!从心理学

    以往我们对传统国学儒、释、道的认识,都从西方哲学的角度入手进行认识。 但是,儒、释、道既不是西方哲学,也不是东方哲...

  • 琴道与儒,释,道

    最近在读南京老桐的《古琴之道》,颇有感触。因学习了一段时间古琴,了解了古琴的一点相关知识。 古琴作为古代古老的乐器...

  •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七

    第十章佛教和道教 中国儒、释、道三教并立,儒、道为中国固有,佛教则是外来的。 据《魏书·释老志》佛教传入分三期: ...

  • 学习儒、释、道要真正入门,必须闯过心智系统转换这道关

    如果要学会真正的儒、释、道,都必须过心智系统转换这道关,始终处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即使把儒、释、道所有经典倒背如流...

  • 20201107

    生命觉者系列儒。 行为 克己释 意识 无我道。 欲望 无为

  • 程序员职业生涯系列:关于技术能力的思考与总结

    引子 儒、释(佛)、道三家思想: 释(佛家):处理好人与心的关系,我们要战胜自己;儒(儒家):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0副儒、释、道对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yhsqtx.html